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两种传统及其基本价值,指出人是政治文明的主体和核心。发展政治文明,需要培育具有权利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社会。培育现代公民社会,是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前提。首先,公民社会的成长,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次,公民社会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再次,现代公民社会要求建立协商政治。  相似文献   

2.
略论我国传统社会的慈善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社会的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大致经过了4个演进发展阶段。即先秦秦汉时期的滥觞期,魏晋南北朝佛教慈善文化的融入期,隋唐宋元的成熟期,明清向现代意义上慈善文化过渡的转型期。慈善文化思想基础的复杂化,慈善主体的官本化,慈善活动参与者身份的多样化,是我国传统社会慈善文化的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与其他民族相较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人道德人格产生的源泉 ,良序美俗的创造者 ,是国人获得和维持家庭和睦幸福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中国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形成的基本前提。在现代社会里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精神遗产仍然能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青少年群体有多元化的文化认同、消极的政治认同和分裂的身份认同。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体现在这一群体在社会生活许多具体方面出现的文化冲突;消极的政治认同主要体现在远离政治传媒与消极的选举参与;分裂的身份认同是指美国本土青少年与移民青少年具有不同的身份意识,大量移民及其后裔同化滞后。美国主流社会强调美国文化和美国意识,政治活动更多考虑青少年参与,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救助,在青少年事务相关领域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5.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风险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风险社会"的出现正在从制度上和文化上影响和改变着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将矛头指向资本扩张的贪婪本质和割裂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冷冰冰的工具理性。虽然资本逻辑对于中国的影响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非但没能远离风险社会,可能在应对风险社会上还会遇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艰难的问题。但是,"避风险、求和谐"是中国人数千年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中国传统思想中应运而生的除了"爱人"还有"爱自然",注重人文关怀,讲求天人和谐等,由此我们相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于治理风险社会、防御现代性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形式之一,它是公民对于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新的价值体系进行及时的理想的建构和阐释,并融合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准则,培育和生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科学机制,丰厚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得以稳固存在的文化价值观念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我国传统工人阶级意识的衍生与发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工人阶级意识,包括反对剥削压迫的斗争精神、集体…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艺社会学以一种一元论的价值观将社会文化结构想象为同质性的文化整体,而当下中国文化现实的复杂性与破碎性却强烈地昭示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公民身份理论正是基于对文化多样性的观察,要求承认共同体内部成员文化身份的差异,推动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近年来中国网络社会的崛起大大拓展了公众表达文化诉求所需的公共空间,对于中国文化公民身份的建构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志愿行动在中国社会的出现,是志愿精神兴起的一种具体后果.其宏观背景涉及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社会文化变迁和社会心理嬗变等.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公共服务意识的志愿精神,它的直接动力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所导致的人的需求层次上升.社会成员高层次需求的日渐凸显,引发了志愿行动动机的产生.个体层面的志愿行动动机在社会层面上就表现为志愿精神.中国现代化起飞阶段的物质发展成就是孕育和促进志愿精神产生的关键性因素.志愿精神的兴起及其所引发的志愿行动,将会表现出多重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乡村集体记忆是农民将“过去”与“现代”链接起来,使自身意识、文化、身份等在乡村社会获得建构的群体性记忆。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社会受时空断裂、身份焦虑及文化解构的影响而导致了乡村集体失忆,进而导致了乡村意识、记忆、身份以及环境正常功能被破坏,农民日常生活遭受困扰,陷入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及环境危机当中,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实现。因此,为重拾乡村集体记忆,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着力推进乡村集体记忆主体建构、集体记忆空间的保护以及乡村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10.
“屌丝文化”反映出社会变革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气质,透视了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屌丝”称谓放大为自我审视的精神符码,其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网络亚文化由下而上的”话语革命”方式表达话语权的获取与崛起。屌丝文化是自嘲中的解构与身份认同中的建构。它意味着草根阶层或弱势群体更多的获得了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与权利。屌丝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了社会内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代表的自嘲韵味是解构文化中的快感和胜利,这和阿Q精神有着内在传承性,网上的愤青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屏丝。“虐骂”和“求虐”心理是屌丝文化中集体喷射的快感。  相似文献   

11.
法轮功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它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迎合了当前部分中国人的心态,满足了不同层次民众的精神需求和健身需求.铲除这一基础,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五四”知识分子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认同危机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与思想认同危机。社会认同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针对社会认同的威胁,它提出了几种化解认同危机的有效策略。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看,“五四”知识分子主要采取了脱离群体与改变群体状态这两种策略,这两种策略基本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社会的形成,不但深刻改变了传统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和交往形式,而且加剧了价值观念与社会生活的紧张关系。伴随着网络社会发展的必将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力量与价值理性精神的彰显与高扬,它借助现代技术的力量不断消解传统价值精神中与现代社会社会生活和交往方式不相适应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五四小说”是进入现代社会后青年文化的体现,在这种文化中,最突出的主题是婚恋的自由与幸福问题.“五四小说”反映出的新型婚恋标准,尤其是女小说家作品中反映出的精神追求——婚姻不仅应以爱情为基础,而且还应以男女双方的“平等”为基础,标志着女性独立意识在现代社会的最初觉醒,更标志着传统婚姻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思潮性历史变化.新型婚恋观的出现,不仅对应着当时“少年中国”的整个时代风气,而且以其思想的深刻性构成了“五四文化启蒙”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通过统战工作,实现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体现了统战团结精神。现代社会乃是有活力、有序的组织化社会或有机社会,社会学有关有机团结思想有益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组织化与有机化。统战工作达到的团结,显然不是机械团结,而是强调一致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的有机团结,是统战团结。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以尊重分工但又超越分工及其特殊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为理论基础,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致力于重建社会关系,实现广泛的社会动员与团结,形成了优越于自由主义政体的现代社会动员及其组织化传统。新时代中国统战及其社会的组织化,特别体现为:国家民族的集聚与认同建构;吸纳与团结知识分子以推进社会的理性化;吸纳和团结新的阶层人士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以推进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传统文化从本体论和知识论两个不同维度的读解切入 ,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之定位 ,不应该继续遵循新儒家的本体论致思之路 ,把传统文化视为中华民族的生命本质之存在。而是应该从知识论角度对之加以审视和批判 ,将之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相交融 ,为建设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支撑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精神气质,必然根植于其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相较于西方社会经由中产阶层培育完成的社会结构性完善,进而实现的近现代文明的奠基之路,中国恰恰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结构演化的有机复合。如果说,西方希腊的理性传统、罗马的法治精神、优化的社会结构与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社会进化相得益彰,催生了西方社会现代化及其精神气质,那么,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集权造成的中间群体的历史性缺失和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困境,急需一个中等收入社会群体的形成和群体素养的提高,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培育健康、高雅的精神气质提供结构性支撑。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对此提供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心态是指特定人群或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中长期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心理反应和处置方法。而特定人群的某种特定心态,又是与其所处社会的民族文化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个人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以及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文化经济交流程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心态入手,探讨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心态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加快了中国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全球化在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壮大时,也推动中国社会民主政治文化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社会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培育了中国公民的自主精神和文化素质。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道德教育,培育健全的道德文化;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廉政教育,推广廉政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观念是指人们对两性社会性别定位的观点和看法.具体讲是人们对两性社会性别传统的定位和反传统的定位以及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定位等的观点和看法.社会性别观念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第二类是反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第三类是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性别观念.从制度层面看,劳动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状况与社会性别制度的作用分不开;从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观念看,当前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观念与我国就业总形势存在冲突和矛盾;从社会性别观念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看,社会性别观念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影响,二是对劳动力市场客体的影响.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创造更好的文化与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女性生育保障制度;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双亲化;提倡自我就业、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