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发展现状国际经验表明,社会救助服务在预防和对抗贫困、减少社会排斥风险、改善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社会救助服务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出新的政策和措施。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庆华 《学习与实践》2008,(11):157-161
温州的第三部门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资源在社会治理中与政府形成了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的态势,形成了温州特色的多中心治理格局。对温州模式的剖析具有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机制构建的典型意义:在中国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只能采取合作主义模式,以国家为主导,社会协同社会管理。其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政府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民间外交处于从属地位,发挥辅助、补充作用.东亚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大政府、小社会”的“强政府”政治传统,受历史与现实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内部结构性因素的消极影响,民间外交作用和潜力的发挥受到诸多制约.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与全球公民社会浪潮的推进,国家“独占性”权力逐渐泛化,东亚地区民间力量崛起,在地区合作与区域一体化领域日益发挥积极作用,民间外交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正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终极目标,成熟的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与民主的权威政治国家构成了一种良性的平衡力量,使社会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释放各种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市民社会也有一种很好的自我调节功能,通过这种自我调节功能的发挥,有效地协调由于政治国家权威的退出而形成的各种关系。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族观念可能是某些家族组织的粘合剂。它会发挥某种范围、某种程度的社会整合作用,但是由于它的狭隘和自私,它始终不能成为现代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其中明确强调了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社会救助领域志愿服务发展以及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日渐凸显。作为独立于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的社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调节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各界应创造条件,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0.
政府引导能力是指政府在引领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时所拥有的资源与能最,是一种依凭“软”资源要素的政府能力。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政府通过政府引导能力所发挥的政府引导职能无论是在内容实质上还是作用效果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越来越重视在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基础上,充分动用政府所掌握的文化资源、价值资源、信息资源等“软”性政府能力要素来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自治力量来进行社会自治与社会管理。今后,我国政府会一如既往地提升引导能力,增强中国自身的社会能力,完善中国的市民社会,顶住全球化的冲击和压力以平稳顺利地度过社会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张力是指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舒缓社会张力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建议的措施如下:1、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社会教化作用。要针对我国部分民众社会基本价值观缺失的现实,构建社会普遍认同、能够指导和约束社会运行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3,(12):84-84
马苹在《理论界》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就必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发挥党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大作用,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调和矛盾缓冲作用,发挥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党是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现代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无论其民主与否,基本都实行政党统治。政党的重要性在于为现代政治系统提供合法性和稳定性。因为政党既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同时又聚合了国家的政治精英和领导力量。它能够在国家与社会、政府制度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西方政党是在欧  相似文献   

14.
社会权是市民权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考察农民工生活状况的有利视角。本研究通过对S市两个社区农民工社会服务的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权呈现一种结构性变动的特点,即由农民工群体、市场及地方政府交互所形成的结构性力量共同塑造了农民工的社会权。其中,市场及其机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农民工和地方政府提供行动空间;农民工表现出对社会服务的争取行为,但被社会结构所制约;地方政府为农民工提供社会服务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尽管农民工的社会权呈现一些良好的变动迹象,但是,这一结构性力量背后尚缺少最终真正实现"社会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政策演进、焦点与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团 《学习与实践》2006,(11):79-88
中国社会政策体系尚属发育中未成形的阶段。中国社会政策发育的环境,是由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的新迹象培育的。尽管迄今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与就业、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住房、教育、社会福利与老年人服务、反贫困等领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着城乡就业结构性失衡、阶层结构畸形、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结构不公等结构性社会问题。2005年间民众围绕重大问题的自发争论,反映了人们对于政府分配资源方式的不满和对政府调整权力、承担责任的期待。争论的焦点在于社会政策价值观的缺失。它带来的社会代价广泛而深远,其渊源一是迷信市场,二是迷信政府。建构中国的社会政策,需要高度重视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制衡作用,充分认识政府在社会政策中的主导作用;进行社会政策战略性框架设计,建构社会政策的元政策;加强政府自身的社会政策能力建设,组织和支持社会力量进行创新研究,同时,也需要公众自觉地为追求社会公平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治思想曾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它的核心是教人修身律己、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充当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决定着政府在文化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国情要求,党和政府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方面是“元主体”,要承担“元治理”的责任。具体到文化治理,政府的基本职责应该包括:架构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保障和实现国家文化需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和发挥“社会”在文化治理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民政部门是各级政府的老部门,民政业务是各级政府的传统工作。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已经明确:民政部是国务院管理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民政工作的作用,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社会管理和建设中发挥调解、稳定、助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正在成为参与社会管理新的重要力量,影响和作用日益扩大。充分认识社会组织的特点和重要作用,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我们对湖北省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方向表现为政府培育公民社会力量,引导社会治理创新。广东东莞市大力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培育社会组织、探索社区自治管理模式,进行了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其关键在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育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企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管理从一元管理到政府与社会组织、私人部门等多元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