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机构网站在网络新闻转载的过程中有可能成为侵犯版权的主体。《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保护网络作品权利信息公约》并不能成为认定机构网站侵权的主要依据,而应当依据版权法及其法定许可制度。机构网站承担直接侵权责任只需考虑有侵害行为发生这一要件即可。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是近年来的新兴事物,在反腐败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网络反腐案例的分析研究,尤其是成功的案例与未能成功的案例的对比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出网络反腐的运行流程。网络反腐的运行流程一般分为七个步骤,即:个体言说、网友转发、著名网络论坛转载、媒体跟进报道、民间公共舆论压力形成、反腐机关介入、调查处理结果公布。发端于网民曝光的网络反腐,能否最终达到反腐的目的,还需要跨过六个关键转折点,即:曝光材料是否生动形象有揭秘性、舆论领袖或网络推手是否接近、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公共舆论是否形成、社会舆论压力是否形成、是否责任政府。探寻网络反腐的运行机制对我们进行有效反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治理网络在我国基层实践中逐渐变得普遍,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实践绩效方面,而对其存在的责任问题未予以充分阐释。治理网络中的责任问题包括责任对象的弱代表性、责任边界的模糊性、责任信息的不透明性、责任内容的专业性等。政府应对治理网络进行元治理,通过促进治理网络的开放性、塑造治理网络中的民主对话及建构治理网络中的公共伦理等路径,以化解其所面临的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新闻侵权责任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侵权责任存在较大差别。新媒体新闻侵权责任需要存在明知或应知;因果关系表现更为复杂;免责减责中存在“避风港”规则的适用与限制;抗辩事由存在传统媒体侵权责任所不具备的新事由。因此,归责原则应完善替代责任制度,明确转载者、中间服务者等特殊侵权主体、共同侵权主体的民事制度,并在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中予以规范表达,在新媒体新闻传播自由、公共资讯利益与个人权利保障之间实现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中侵害隐私权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运用该条规定追究网络环境中侵害隐私权的责任时,尚需要对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责任方式等方面进行应用上的细化。对于网络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适用一般过错原则进行归责。在责任构成要件上,均有一些特殊性的内容。在责任方式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不带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网络上侵犯著作权的情况层出不穷,多数学者将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类型划分为上载、转载及下载侵权三类,但这样的分类方式不能囊括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所有类别。本文按照侵权的主体、内容和行为将网络著作权侵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我国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类型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致害的侵权责任规则中,忽略了另一个责任主体即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还存在仓储者、运输者等第三人为责任主体的情形,因而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在承担了不真正连带责任之后,还有其他可以追偿的责任主体,成了不真正连带责任之间的并合问题。将产品责任规则应用到“互联网+交易”的责任规则之中,消费者在网络交易平台购物致害,可以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在约定条件和法定条件具备后,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请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生产者、销售者以及仓储者、运输者等第三人进行追偿。  相似文献   

8.
贺信     
<正>《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社:热烈祝贺贵刊在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喜获佳绩!在"党政干部院校主办学报"全文转载排名中,贵刊转载量位列第26名,转载率位列第23名,综合指数位列第27名。本排名是根据人大文转载数据,从转载量、复印报刊资料"近100种学术刊的全转载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网络隐私侵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类侵权行为常表现为对他人网络隐私数据、网络通信内容、网络生活安宁和个人网络空间的入侵或破坏。正当的网络防卫行为、享有知情权或有法律授权的行为以及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认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责任承担上应引入辅助侵害责任、代理责任和惩罚性赔偿责任等。  相似文献   

10.
"网络暴力"是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对当事人的隐私、名誉等权利造成严重的侵害。在实务中可将其分为两种具体的侵权模式。在其规范中体现着隐私保护与言论自由价值间的冲突。此时,网络服务提供商及"网络暴力"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此责任属于共同侵权责任,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责任的两个主体应根据不同性质的网络侵权行为类型承担不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网络著作权侵权之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尤其当前对网络著作权侵权研究的欠缺,导致立法及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中有关的基本问题略陈管见,并提出个人的本观点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DMCA在美国视频网站侵权案中的适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迅猛发展,网络悄然成为许多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查收邮件、进行工作或学术研究、获取指令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电视电影、欣赏音乐和读书看报。但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快捷便利服务的同时,也给网络版权保护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互联网应用方式的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共享技术发展的多元化,使得版权侵权案件纷至沓来,如何更好地实现在线视频网络服务商的“安全港原则”保护,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网络时代版权保护制度正在衍变。文章探讨了信息网络时代版权保护制度的两大变革。第一,在版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上对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作了变革,产生了“通知后责任”制度,也就是其他论著中所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制度,在这一点上,文章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也就是归责原则的变更角度对之进行探讨。第二是版权保护的中心从复制权转移到传播权的趋向,这一点还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文章试图论证这种变革正在发生。在数字世界,控制传播比控制复制具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是著作权侵权行为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著作权法》未明确规定归责原则,学界也对著作权侵权责任、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以及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纠缠不清。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研究首先要建立在对侵权行为的正确界定上,这就离不开对著作权侵权之财产与精神两方面损害赔偿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侵害著作权之赔偿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著作权侵权行为,采取合理而充分的救济制度来制裁侵权行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是著作权法的核心内容。学界应从侵害著作权的行为方式入手,对侵害著作权的赔偿范围进行分析,引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侵害著作权的行为进行追究制裁,同时对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法关于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规制,被刑事立法吸收为侵犯著作权罪。从渊源关系上看,著作权法是被吸收法,刑事立法是吸收法,吸收法应以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尺度全面吸收被吸收法中关于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规定,同时当被吸收法已经对相应的侵权行为作了较大的修正时,刑事立法也应通过修正案及解释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用户数量的增多,信息量剧增,微博版权侵权案件数也随之上升。微博版权不同于传统的非网络版权,也不同于其他类网络版权,微博版权的保护举措应充分尊重微博分享、传播和免费的特点。一方面要完善微博的传播规则,便于确权,另一方面要完善微博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归责标准,成立网络仲裁机构。  相似文献   

18.
禁播电影,即我国实行电影审查制度下不具备公映资格的电影,不能够在我国境内发行、放映、进口、出口.我国法律实践中仅仅规定了非法传播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而没有有关版权人版权的民事责任规定.根据版权相关的国际公约,由于其形式上构成作品而应当享有版权,因此在我国被非法传播的禁播电影版权应该得到确认.禁播电影版权的国内保护具有特殊性,首先它不能够积极地行使版权,但是在非法传播的情况下可以依据电影版权而获得民事赔偿.网络服务商对禁播电影的网络传播承担间接侵权责任,而网络版权侵害中的替代责任的确立更成为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著作权法律制度采取创作保护主义和自愿登记原则,作品登记在于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这对于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降低权利人的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登记办法中缺乏对作品的独创性的严格审查,制定作品登记办法的初衷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本文拟从一起案例分析入手,探讨对现行的作品登记办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网络作品、版权及其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因特网的发展 ,数字化信息的网络流通 ,实行全球化传播已成为时尚。伴随而来的对这类网络环境的信息作品如何认识及实行版权保护 ,也将成为版权研究领域的新课题。为此 ,笔者从对网络作品的认识、版权权利的具体内容、利用途径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