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台声》2015,(22)
<正>10月24日,常州·台湾"两岸情"摄影艺术交流2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之一的"台湾摄影家看常州"摄影作品展在台北市图书馆隆重举行。本次摄影展由台湾中华艺术摄影家学会、台湾摄影学会联合主办,参展作品汇集了25年来台湾摄影家历次来常创作的百余幅优秀作品。30余位台湾摄影家获颁优秀作品奖章。摄影展共吸引台湾各地观众8000余人到场参观,百余位两地摄影艺术家开展了摄影艺术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08,(9):66-66
2008年1月,一年一度的"郎静山摄影纪念奖"在台北揭晓,郑德雄的系列作品《我心中的那片海》获得大奖。郑德雄1962年12月出生,籍贯福建霞浦,系第十一届、第十二届霞浦县政协委员,现为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艺术摄影学会副秘书长,福建青年摄影协会副会长,宁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4)
正6月30日,"古茶道新丝路"摄影作品展在台北开幕,两岸摄影家的两百余幅作品参展。该摄影作品展由海风出版社和台北摄影学会联合主办、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协办,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策展。展出的优秀作品中既有云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也有茶马古道的历史遗韵和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海风出版社社长吕凤堂表示,经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24)
正方清池,现任台湾摄影学会顾问、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顾问兼宜兰分会会长、台湾人摄影部落顾问、台湾广播电视协会顾问兼节目制作。曾任台湾广播电视协会节目主持人。2013年退休后,隐居在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的一个小渔村中,每天散散步、拍拍照,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5)
正简历1991年出生台湾云林人2009年至2013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台"行政院"新媒体组现任:台湾中华琉球研究学会秘书长台湾远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秘书长台湾《远望》杂志编辑台湾杯具制作人之一《一次让你看懂南海主权争议》核心成员台湾《远望》杂志90后编辑从盲目感性"台独"到理性支持两岸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5月5日,由台湾中华妇女联合会主办,北京大学台湾校友会、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中华和平发展交流协会、台湾洪门五圣山仁文总堂协办的"两岸一家亲游子天涯行感念慈母心"大型母亲节嘉年华活动在台北中正纪念堂民主大道成功举办。来自中华妇女联合会的陆配姐妹携子女等也参加了活动。时装表演《华夏旗袍秀》、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  相似文献   

7.
得知抗日名将孙立人的公子将出席2019年9月3日在台北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暨中华孙立人研究会成立大会",我觉得仿佛历史与我拉近了距离,变得鲜活起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台湾第六十四届军人节。300多位台湾退役军人和社会各界在台北聚集一堂。台湾退伍军人协会理事长吴其樑中将精神矍铄,一早来到会场。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5)
<正>7月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和台湾中华仲裁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仲裁研讨会在苏州举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台湾中华仲裁协会名誉理事长李念祖、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韩卫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国台办投诉协调局局长王刚、江苏省贸促会副会长肖铁军、苏州市贸促会会长王志明出席会议。台湾中华仲裁协会及来自两岸法学界、工商界及仲裁机构代表  相似文献   

9.
逗点  辽野 《台声》2000,(12)
能在海峡两岸举办个人作品巡回展的专业书画家并不多,能有此举的业余书画家更少之又少,而在大陆 "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 "及台湾 "中华国际及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等机构的共同合作下,来自台湾的医生赵善灿先生,自 9月 30日至 11月 18日,分别在台北、西安、天津、北京举办了其书画作品巡回展,受到了两岸书画界的瞩目。   赵善灿,字崧坡, 1934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 1948年随亲戚去台湾,毕业于国防医学院,长期从事临床医学与医学教育工作。   赵先生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医疗工作之余不断潜心研习。他擅长泼墨、浅绛山水…  相似文献   

10.
谢敏 《黄埔》2014,(2):42-43
正12月的台北细雨霏霏,台北一座军队文艺活动中心的戏剧厅里却是一片暖意融融,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北京京剧院、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协办的"秋声艳影"慈善公益演出活动正在进行第四场的演出。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七届,被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列为八个"大陆入台文化交流优质优良项目"之一,在台湾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参加本届活动的艺术访问团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秘书长郑琴任名誉团长、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18日,由台北华山社区、桃米社区、内湖社区,高雄鼓山区、盐埕区、光德社区、台北生产力促进协会、中华伤残宏恩协会和身心障碍者永康服务协会一行15人组成的台湾结对社区回访团对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社区进行了回访交流。在交流座谈会上,民安社区书记张春梅首先向来访的台湾社区团成员们表示欢迎,并通过播放约15分钟的PPT短片向大家介绍了民安社区的基本情况,让台湾客人对民  相似文献   

12.
兵马俑在台北的任务终于在赞叹与注目中完成了。但他们并没有班师回朝,而是向台中挺进。历经两年多的筹备,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西省文物展览公司和台湾联合报、台北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兵马俑—秦文化特展”,3月11日在台北历史博物馆落幕。这次在台湾展出的兵马俑共17尊,是陕西省历来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12)
正6月11日至12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台湾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民生文教基金会(台湾)主办,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厦门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承办,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协办的"海峡两岸职业教育论坛"在厦门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傅惠民出席论坛会议并作主旨演讲。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主持了开幕式并作论坛总结。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郭振家致辞。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台湾中华劳动与就业关系协会理事长陈正良、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秘书长路蕙鸿等出席了论坛大会。  相似文献   

14.
卓兰 《台声》2018,(20)
正李忆含李忆含,1959年出生于台湾彰化,本科、硕士、博士皆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就读,不断地在艺术学、艺术创作领域里追求上进。现任中华民族融合发展基金会董事局主任秘书、灵·上居——东方美学思想讲堂理论指导老师、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慈济大学台北社会教育推广中心书画讲师等职务。李忆含秉持着"古今精神转化""中西思想汇通"的创作理念,在人文、自然、省思文明现象、体验生命根源等题材上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3日至18日,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主办,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汇聚两岸多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及实地考察活动在台北、澎湖等地展开。据悉,本项系列活动系两岸2008年共同搭建的学术论坛,在两岸间轮流举办,旨在探索各阶段文化资产保护工作所关注的课题并加强往来与合作。今年论坛由台湾方面邀请,首度以"水下文化遗产之保护与合作"为题。两岸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相较于海外都属晚近。大陆始自1987年,台湾则从1995年萌芽。如今,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至12月一、11月6日,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惊艳登场。经过4年心血筹备建构的台北花博会,是台湾最重要的国际盛会之一,也使台北成为亚洲第七个经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正式授权举办国际园艺博览会  相似文献   

17.
要闻回放     
《台声》2010,(4)
<正> 3月19日,由台盟上海市委主办、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承办的"2010年沪台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市江宁学校举行。共有20余位来自台湾屏东县和上海普陀区的中小学校长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议题展开交流。 3月20日,台北孔庙举行春季祭孔典礼,2000多名台湾各地民众和来自大陆及海外的宾客聚集一堂,共同敬奉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孔子。图为台北孔庙春季祭孔典礼中的佾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统一战线》2014,(3):38-40
2013年11月19日,台北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国际展览厅内鲜花簇拥、红飞翠舞,来自陕西和台湾的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庆首届“西安·台北书画名家交流展”隆重开幕。西安书画艺术名家和台北的书画艺术界同仁以中华书画艺术之名,用一幅幅描绘祖国俊秀河山的书画作品把大陆故乡的气息带到台湾。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以及江宜桦、王金平等台湾政要发来贺电.送来花篮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7)
正8月17日,以"祈福雪窦"为主题的首届海峡梁两义岸大青北年美书洲法台湾作乡品亲展联在谊会浙会江长奉化开幕。本届书法作品展是2017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奉化区人民政府、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办,旨在让两岸青年加深了解、加强沟通、增进共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作为此次的获奖者,台湾青年徐志芳坦言,首届海峡两岸青年书法作品展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感受中华人文与历史,"我最初从课本上了解大陆,现在真实地来到大陆,通过沟通交流学习,从书  相似文献   

20.
正李忆含简介别号东方·汉。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部讲师、台湾美术馆美术研习班讲师、台北中山纪念馆生活美学班讲师、一号窗画会副会长、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水墨画会理事。现任台北灵·上居——东方美学讲堂主持、中国风艺术研究会教授。作品荣获2001第一届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优秀奖、2007佛光山举办国际艺术奖第一名、2009中华文化传播贡献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