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北方法学》2022,(1):50-65
公司形态是自然进化与法律演化交互作用的产物。公司法律形态是对公司构成要素的法律配置,它既使公司形态得以健全,又因标准化导致法律与现实的脱节或偏离。公司法律形态始终面对着现实选择和法律重构,创新之路是将有活力的组织元素杂交塑造成中间公司形态。公司法律形态既不能极端化为杜绝自治的安排,也反对抛弃法定原则、追求绝对自治而走向另一极端。我国公司法应区别不同公司形态,对上市公司以及牵涉第三人利益的外部关系强调法定化;对小型封闭公司或纯粹公司内部关系进行弹性化设计,留足公司自治空间;增加和创新小公司法律形态,从而为小额投资者提供选择机会;确立公司联合经营的法律形态"公司集团",并建构积极与消极有机统一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马臣文 《法治研究》2012,(8):105-116
监狱形态是由监狱的物质因素、精神因素和功能因素所共同组成的。从历史演进的维度来看,监狱形态可分为隔离型、规范型、矫正型三种形态,而未来监狱形态的特征将与法律视角的彻底性有关,其属性将受到权力-知识系谱的影响,其发展则将受制于国家-犯罪关系的再界定。对于监狱形态的研究,不仅可以全面厘清监狱制度的功能和发展轨迹,而且可以充分反映出刑罚作用方式、法律调整方式以及权力变迁等诸种现象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企业法律形态的分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兴权  杨佳红 《现代法学》2002,24(5):96-100
在我国 ,企业法律形态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 ,但是目前这些法律形态的设计存在企业主体的独立性不高、具体形态缺乏等缺陷。本文首先从企业独立的内涵出发分析企业形态设计的多种可能以及选择上的价值考量因素 ,接着分析了在我国企业法律形态完善过程中的面临的法人观念和制度上的障碍问题 ,最后分析企业法律形态设计的具体缺陷 ,并且提出了完善企业法律形态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论学派的法律是一个在认知上并不可靠的领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视角已经受到当下政治和观念的冲击,并且因缺乏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而显得摇摆不定。在本文中,我将阐述这一看似荒谬的结论,即:随着学术界与司法界不断改变对行政法形态和价值的塑造,法律将通过不断的去法化和日趋经  相似文献   

5.
累积投票制是新公司法确立的制度,然而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影响累积投票制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法律因素、事实因素、人的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设立中公司是公司设立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组织形态。它不具有法人资格,却事实上拥有一定的行为能力。法律应当明确设立中公司的概念;应当赋予其一定的、有限的法律人格;应当明确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地位及其行为后果的责任归属。  相似文献   

7.
设立中公司是公司设立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组织形态。它不具有法人资格,却事实上拥有一定的行为能力。法律应当明确设立中公司的概念;应当赋予其一定的、有限的法律人格;应当明确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地位及其行为后果的责任归属。  相似文献   

8.
累积投票制是新公司法确立的制度,然而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影响累积投票刺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法律因素、事实因素、人的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庞正 《法治研究》2010,42(6):39-45
法律关系的本原是社会关系.是经由法律手段确认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结果。法律关系的“物质性”是指客观实在性、必然性.该客观物质性并不因意志因素的存在而改变。应当将法律关系的物质性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质性区分开来.不能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还是精神财富为标准来区分法律关系。规范意义的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应然形态、制度形态,它以社会关系的制度面相出现,是立法对普遍而正当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确认:事实意义的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实然形态、具体形态,它以社会关系的事实面相出现,是现实社会主体相互交往的关系缔结,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法律规范是抽象法律关系的前提,法律规范将某些社会关系设定为制度形态的法律关系模式:法律事实是具体法律关系的前提,是抽象法律关系现实化为具体法律关系的中介桥梁。  相似文献   

10.
法律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方因素的影响。如果法律受到地方政府和司法的抵制,则必将大大影响其实效,甚至危及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从而迫使法律作出适当的调整。民国时期《党员背誓罪条例》颁布以后,虽然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广泛支持,但也在学理上引起了一定的质疑,同时在地方司法中也出现了适用的困惑。这些客观情况的出现,迫使条例进行了调整,并最终随着刑法典的颁布而退出历史舞台。这一过程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地方因素对国家法律实施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最终推动着法律的调适与变迁,同时也展现出地方对于国家法治发展的回应与推动。  相似文献   

11.
刘燕 《法学研究》2014,36(5):32-56
从商业实践的视角观察公司法资本制度的逻辑与演进,有助于理解全球性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不同路径以及我国2013年改革的争议。法律对公司资本的约束起源于描述股东出资设立公司的过程,揭示资合公司的起点与治理架构的基点。公司实体的持续存在催生了"资本维持"的初始观念,"有限责任"的外部性则最终塑造出法定资本制的核心规则。但法定资本制简单而朴素的逻辑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商业实践,由此见证了会计、估值、债务契约、证券监管等辅佐、分担或替代了法定资本制的部分功能。法定资本制改革具有内在动力。改革抛弃了传统而僵化的"法定资本"概念,将资本制度的重心从债权人利益保护转移到股东权益的合理配置。我国公司法在规则层面实现了资本制度的现代化,但与之对应的商业理性与行为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关配套制度和商业实践来弥补认缴登记制立法的疏漏。  相似文献   

12.
石守斌 《政法学刊》2011,28(4):28-31
近些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就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颇多。但不容回避的是,公司社会责任基本问题仍是极富争议的问题。学者们在公司社会责任的范畴、定位、对象等问题上见仁见智,尚未达成共识。而实践中,公司社会责任缺失愈演愈烈的现状,迫切需要在公司社会责任基本问题上统一认识,以便为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引。公司社会责任基本问题有着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公司治理理念看新公司法的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兰  刘苗荣 《河北法学》2006,24(4):147-151
公司治理是企业公司化进程中由于资本所有人的财产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而产生的权力分配与制衡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致力于企业公司化改革,相关立法也确立了公司治理模式.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原有公司法仅规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简单规则,却未能确立一套完整和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新公司法针对我国公司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吸纳了国内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现代公司治理理念.但从建立一套完整和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上看,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Japanese corporate law is undergoing a transition with new Commercial Code amendments in 2003 that allow corporations to opt for an Anglo‐American model of governance. Combined with shifts in securities regulation, shareholder activism, and the notion of Japanese lifetime employment, the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whether these shifts represent a move towards an optimal corporate governance paradigm. The evolution is tempered by particular cultural norms that drive Japanese corporate law. While there is a perception in North America that Japanese corporations have shifted to an Anglo‐American mode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reality is more layered. It may be that ultimately, the governance model that evolves will adopt the best elements of increased transparency,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enhanced shareholder protection, employee long‐term employment protections, and production synergies, that would allow Japanese corporations to compete internationally, but retain those elements of corporate community that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a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of Japan.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历史上 ,基于对公司的错误定位 ,公司往往作为政府的工具 ,在国家的庇护、管控下生存 ,这直接导致公司制度主要由国家建构的实践。国家是公司制度的供给者 ,也是公司制度的最主要实践者。公司制度的形成不是源于私人自发 ,而是国家有意强加的。目前为止 ,对国家建构的路径依赖依然是中国公司制度发展的主线 ,并构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仇晓光 《行政与法》2009,(7):100-102
近年来,英美等国开始对其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各种公司治理的原则、指引、章程、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要求公司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在董事会内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等,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公司的内部监控力度,以弥补由于外部监控不足所造成的问题.而德日的内部监控模式也开始学习、借鉴和效仿英美的公司治理模式.剖析、借鉴实践中各国公司治理改革经验将对我国公司治理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董坤 《政法论坛》2022,(1):117-131
通过对企业合规检察面向的谱系梳理可以发现,无论是对合规总体宏观的理论论证、试点决策、规范制定,还是就合规具体试点的推进方式、进度调控和领域调整,检察主导已成为中国企业合规的鲜明特色.企业合规检察主导的内生动力和深层根源涉及三个方面:主体认知自觉,即新形势下对检察工作省思后的创新探索和职能延伸;法理依据证成,基于对合规"...  相似文献   

18.
In the wake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regulations that govern the public company sector, standards are emerging to assure that nonprofit corporate boards are maintaining appropriate levels of independenc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ummation of the curr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ce standards for nonprofit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both tax and corporate law perspectives. The authors consider independence standards for nonprofit boards of governance and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independence standards as they relate to the duty of good faith,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dependence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also seek to examine the evolution of current federal regulations and study state models that have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to insure the independence of nonprofit corporations. Finally, the authors propose a set of core guidelines to be considered when addressing board and committee independence issues.  相似文献   

19.
The prospects for federal legislation preempting state corporate practice restrictions are unclear. The health care reform bill originally introduced by President Clinton contained a provision that would have preempted "any state law related to the corporate practice of medicine" insofar as it applied to the arrangements between non-fee-for-service health plans and their participating providers. H.R. 3600/S. 1757, 103d Cong., 1st Sess. 1407(b) (1993). Whether and in what form a preemption provision may survive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nd see a Presidential signature remains to be seen. The particular fate of the federal legislation notwithstanding, however, health care executives can nevertheless remain confident that the legal treatment of the "corporate practice" of medicine will continue to be of vital concern as the various forms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evolve in the ongoing struggle to deliver quality medicine at affordable prices.  相似文献   

20.
论"法人作品"规定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迁 《法学论坛》2007,22(6):30-37
《著作权法》同时规定了"法人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及其两者不同的著作权归属规则,导致在实践中难以区分这两类作品.因此,应当对"法人作品"的规定进行重构,对其原则适用"委托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规则,并同时规定自然人作者不在作品上署名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