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金砖组织与中印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金砖的成立,是中印关系友好发展的结果,凸显了中印相似的身份认知、利益定位与共同的战略应对,而另一方面,金砖的合作也为中印关系的互动深入提供了新的沟通合作平台与契机。近年来,中印关系出现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这对中印关系带来了一些困扰,也可能会影响到在金砖中的合作。为了稳定中印关系,中印两国应当重视和充分发挥金砖组织的作用,通过金砖这个多边平台来推动中印增信释疑、加强务实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找到新的利益交集,从而让中印关系得以通过双边与多边两条路径得到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
尽管中印关系近年来正稳步向前发展,但唱衰中印关系的论调却此伏彼起。为此,本文从和平红利、增长红利和合作红利三个层面阐释了中印成为伙伴的缘由所在,并对学者们提出的中印“对手论”进行了批驳,认为中印关系未来将呈现出一种良性的竞争性共生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不但领土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印关系的发展,一些新问题也开始不断涌现,其中水资源争端正日渐成为横亘在中印之间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以中印水资源争端为分析对象,考察其由“地方冲突”演变成“国际争端”的历程;另外,本文也着力考察中印应对策略的利弊得失,并在博弈论的分析中把握中印关系中水资源争端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印度的货物往来历史悠久,近几年随着中印关系不断发展,中印货物贸易往来也呈现出了更紧密的状态。文章从近十年的中印货物贸易数据中分析两国货物贸易变化发展的特征,并以市场发展为依据展望贸易发展趋势,为中印经贸关系发展提供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中印关系中的机制化建设是构筑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应有之意与合理延伸。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印关系机制化建设的成果初步显现,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人文交流和国际合作等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制也在不断的调整和重塑当中。  相似文献   

6.
尹锡南 《东南亚》2009,(1):37-41
本文以迄今为止中印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础,从文化心理层面对中印之间的双向认知进行历史考古,回顾了印度对中国的认知与形象建构、中国对印度的认知历史,讨论了中印如何正确认识对方、文化交流在发展中印关系中的意义,并对通过文化交流深化中印关系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89,(2)
尼赫鲁时期(1947—1964年)的中印关系在两千多年中印交往的历史长河中以1959年为界限发生急剧转折,最富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当代国际政治的深远影响一直为世人所瞩目,许多外国学者也对此作过不少研究和评述。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中国学者在学术研究上却极少涉足。现在,中印关系随着拉吉夫·甘地的访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免会想到尼赫鲁执政时期那段难忘的中印友谊。正是本着殷切期望恢复和发展中印友好关系的善良愿望,笔者不揣简陋,对1949—1958年的印度对华政策及其对中印关系产生的作用等作一回顾和分析,同时也期望对中印关系和当代国际政治的研究尽绵薄之力。文中错谬欠妥之处,还望各位行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吴永年 《东南亚》2012,(2):52-57
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中印关系中的文化因素。印度提出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扩大共同的价值观”,与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发展的理念是相同的。同时,从“中印大同”“CHINDIA”这个视角,深入地探讨“中印大同”“CHINDIA”及中印关系发展的启示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印关系的发展状况不仅是由中印两国自身的内在需要决定的 ,而且美国因素的存在也会对中印关系的性质、范围、亲疏程度和未来走向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促使中印两国更强调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 ,另一方面 ,美国拉一方压另一方的政策也会离间中印两国关系。目前 ,美国的对印、对华政策仍然在调整之中 ,受其影响 ,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势也呈现几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谭中 《东南亚》2009,(1):72-78
“中印学”(中印研究)应该根据季羡林“天造地设”的话深刻认识中印之间的特殊关系,深入研究中印文化交流使得中国大变样的具体细节,使这一历史成为“地缘文明范式”典型,可以成为今后发展中印关系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美印战略关系中的中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因素在美印战略关系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和战略崛起被美、印双方分别视为是对其霸权图谋及大国梦想的一种威胁。基于此,中国应当重视印美关系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包括中印关系不确定性的增加、中印陷入"安全困境"的可能性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加大等,同时还应居安思危,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化解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印两国关系的性质、状态和价值取向在过去60年中不断地变迁。本文主要从中国的角度来论证中国对印度战略定位的变迁及其背景,以管窥中印关系史的全貌。此外,还探讨中印加强面向未来的务实合作的若干共同基础以及推动中印关系向前发展的若干要点,包括坦然正视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分歧、客观理解“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看待对方的发展壮大、营造平衡且负责任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印关系的地缘政治特点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关系是亚洲最为曲折的双边关系之一,其中既有两国的共同特点所体现的共同利益,也有地缘政治竞争所蕴含的脆弱特征。后冷战时期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显示某些固有的特点仍然存在,但两国的发展改变了两国关系的另外一些性质,这是两国之所以要将双边关系定义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理由,尽管要实现这种愿景仍有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14.
印度战略崛起与中印关系:问题、趋势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的战略崛起在对地区及全球战略格局产生深远意义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和中印战略关系产生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中印建交60周年再次突出了一个双方共同关心的连贯话题:中印两国能否以可信的方式建立并发展稳固、健康的伙伴关系,协调各自利益冲突,增进共同利益,促进地区及全球的安全与发展。向这一目标努力,首先需增强战略互信和扩大合作领域,真正实现战略互动的机制化,提高相互政策的可预测性,积极应对包括边界争端与地缘战略目标冲突在内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尹锡南 《东南亚》2011,(2):84-88
印度学者玛妲玉的《在华印度人:1840—1949》是当前中印关系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对近代时期印度来华人士的三大群体进行研究,并对这三类在华印度人的复杂命运及其对中印关系的深刻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该书不仅是史学领域的创新研究,也是当前发展中印友好关系的极好参照。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中印关系进入良性互动的局面。文章鉴于中(云南)印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已经触及到双方地缘政治关系的问题,即地缘政治已经成为中印区域经济合作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地缘政治关系下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来化解地缘政治障碍,保障中(云南)印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运行,是急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这样的现实,从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的必要性、原则、目标及其合作的动力机制等方面的阐释,构建了地缘政治关系下云南与印度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印安全关系是两国关系中的难题,其困难不但来自与观念认知上的差异,更来自于力量对比的发展。因此,尽管历史上双方友好往来是主流,但在当代现实政治的发展中,安全关系的地缘政治陷阱不但存在,且有扩大之势,需要双方做出巨大努力加以克服,以促使两国关系真正积极向上发展,这需要两国建立更成熟的战略对话。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2月,中国与老挝关系全面实现正常化。2009年9月19日,双方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年来,中老双边贸易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2年10月26日,老挝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WTO第158位成员。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中老双边贸易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马加力 《和平与发展》2010,(4):6-11,77-80
60年来,中印两国关系走过了一个不平坦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了"蜜月"期、冲突期、冷战期、解冻期、回暖期和加热期这样6个阶段。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中印两国合则互利,斗则两伤,这已成为中印双方的共识。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经贸互惠、文化互通的日益加强,中印两国能够创造出共同繁荣的景象,能够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conduct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the strategic imperatives driving Sino-Indian policy on Afghanistan in the post-2014 scenario.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divergent strategic imperatives make cooperation difficult and/or unlikely. This analysis is based on a broader consideration of both contemporary history and geopolitical dynamics shaping the foreign policy considerations of these two countries, and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ongoing bi-lateral and regional aspirations. The authors begin by highlighting the salient dynamics that have historically characterized and driven Indian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general and on Afghanistan. They find that Afghanistan, although not a primary focus of either state’s foreign or security policy, historically, is increasing in importance for both; India and China compete on a range of economic and security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