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屈原赋与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源远流长的苗文化 我国的苗族,相传为“九黎”、“三亩”之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联盟。史书上早在黄帝时代,已有“黄帝伐九黎”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侯哲安说:“神农到黄帝之时,九黎族蚩尤称霸于东南一隅,与华族盟,有战有和……三苗在他们尚未形成独立部落联盟之前,加入了九黎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2.
论“九股苗”(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是我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历史悠久,其先民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即与汉民族的先民炎黄部落同时代,可考之历史上下长达五干年;她迁徙频繁,涿鹿战败后,“九黎”渡黄河而南汇集长江中下游,史称“三苗”(或“有苗”),后经尧舜禹不断“征讨”,部分西流,大部分向西南方移徙,渐成今辽阔之分布状态,仅国内苗族而言,其  相似文献   

3.
苗族的族源     
苗族的族属渊源 ,与远古时代的 :“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距今五千多年长江中下游及黄河下游一带 ,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九黎”。在涿鹿 (今河北省涿鹿县 )大战之后九黎败北 ,蚩尤被杀 ,势力大衰 ,九黎部落的相当大部分战败后向南迁徙。尧、舜、禹时期 ,九黎部落又发展起来 ,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三苗”。商、周时期 ,“三苗”的主要部分在长江中游地区与其他部落一起被称为“南蛮” (亦称“荆楚”)。“南蛮”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楚国的主体居民。到西周中叶 ,“荆蛮”已成为周朝南方的劲敌。故从昭王开…  相似文献   

4.
经典作家论述英雄时代有三个不同的权力机关:即酋长会议、人民大会、军事总指挥官,同时使用铁剑。根据中国史籍记载,五千年前左右蚩尤所领导的九黎集团,是苗族部落的英雄时代。  相似文献   

5.
傩戏分布在今天中国大陆的西南与中南的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聚居区。傩戏源于中国古代的傩祭,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文化活动的样式。 一、傩祭:蚩尤九黎集团祭祀阵亡将士的仪礼 军傩→傩俗→傩戏,构成了傩戏的发展历史。 傩祭的最早形式“军傩”,产生于崇巫信鬼的蚩尤九黎集团之中。确切地说,它是历史上那场有名的部落集团间的争战——涿鹿之战的产物。当时,以苗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部族集团——九黎集团在大酋长蚩尤氏的率领下,与由黄帝率领的炎黄集团在黄河中下游平原进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民族学家迪斯在《山地的移民》一书中写道“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这是句实话。在你深入了解苗族之后,你恐怕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苗族命运的转折大约来自5千年前。那时,中华大地上最为强大的部落联盟有两个,一个是以黄帝为首领的汉族先民,一个便是以蚩尤为首领的苗族先民 九黎。当时,黄帝尚“以玉为兵”,而蚩尤即能以金为兵,制作剑销矛戟。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造五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  相似文献   

7.
九黎、蚩尤和苗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苗族的族源,曾有“九黎说”、“三苗说”、“商蛮说”、“贵州土著说”和“南来说”、“北来说”、“西来说”等观点,我们认为,马来人种之“南来说”、高加索人种之“北来说”以及雅利安人种之“西来说”都不太可能,即使是游移迁徙时有混杂,也只是“流”,而不是“源”。“南蛮说”和“贵州土著说”同样是“流”而不是“源”。苗族的族源当可追寻到“九黎”和“三苗”中的人们共同体或部分先民。 远古时期,首先活跃在我国华北大平原的人类集团,是东西两大部落联盟集团,即东部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21,(6):46-47
正鼓乐阵阵,幡旗飘扬。5月19日,2021·第十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辛丑年祭祀蚩尤大典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重庆彭水蚩尤九黎城开幕。一场祭祀寻根问祖在上古史中,蚩尤被奉为"兵主、战神",他骁勇善战并统一"九黎部落",带领苗族先民发明刑法、冶炼金属制造武器等,被苗族人奉为先祖,同时也是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年将至,神州喜庆,家家门前贴“福”,人人相互祝福,以祈“春至福临”,万事如意。 何谓“福”?最古老的经典《尚书》上讲:“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韩非子》中曰:“全寿富贵谓之  相似文献   

10.
苗族巫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它以信鬼尚巫、多神崇拜为内容。许多史书都有记载:《国语·楚语下》说:“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家为巫史……”《汉书·地理志》云:楚人“信巫鬼,重淫祠”,元人《赠医氏汤伯高序》亦云:“楚俗信巫不信医……凡疾,不计久近深浅,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复十数不效,不悔。” “苗人崇信神巫,尤其于古”“婚丧建造,悉以巫言决之,甚至  相似文献   

11.
早在先秦时期,巴人和三苗的一支即已在武陵地区生存繁衍,发展成为现今武陵地区的两大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自汉代起,汉人就以相当的规模进入本地区。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间形成了共生共存、博弈互惠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旧州在贵州黄平县,地处苗疆重镇,清末民初是旧州文化经济发展较繁荣的时期。今天留下来的古城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情形,旧州的繁荣是汉苗价值由冲突转入平衡的体现。最直接的表现是汉族大田农业(单一的稻作农业),同苗族的山林农业有效地结合。诞生出一种生命力更强的文化生态,旧州古城的繁荣是两种农业文明碰撞、交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从“拉美陷阱”看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建良 《桂海论丛》2005,21(3):28-30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拉丁美洲国家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国家陷入"拉美陷阱"而不能自拔.研究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吸取其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培训学校前身是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培训中心,成立于1995年,后更名为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培训学校,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1号。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桂海论丛》2004,20(4):8-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必将被注入活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将强化中国哲学的人文向度,促进不同哲学思潮的对话,并推动民族大哲学孕育和滥觞.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基本发展背景和基础。各民族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结成了紧密的关系 ,甚至互相融合。在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 ,一定要意识到不同时期的民族在内容和概念上是不同的。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汉族民间与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四大部分 ,而西南民族关系的特点则可概括为分布上的大杂居与小聚居、政治上的多元一体、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性、经济上的互补性、文化上的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17.
宋涛 《桂海论丛》2004,20(6):68-70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西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革有两个特点:一是跨时代跳跃的两重效应,二是成绩和失误并存。总结这30年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对改革开放前西南少数民族劳动生活、物质消费生活、政治生活、文化娱乐生活的变革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邹忠全 《桂海论丛》2004,20(3):30-33
文章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我国西部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依据,分析西部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出西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相应战略和面临的障碍以及我们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苗族芦笙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笙文化是苗族世代沿袭下来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古老文化.在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芦笙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在祭祀活动中,它是祭器也是法师;在社会教育中,它是件具有语义性的教化工具,在文化生活中,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以历史赋予的特殊身份和多种功能,作用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为当今贵州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明清王朝统治的3个多世纪里,南方数省毗邻的武陵山及云贵高原东部,多次发生针对当地少数民族的“赶苗拓业”事件。“赶苗拓业”虽然不见于正史的记载,但却是包括明朝开国皇帝在内的封建王朝的统一行动,是统治阶级“平蛮”政策的实施。它给被剿杀、驱赶的相关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并迫使苗族大规模西向迁徙,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