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验证通过目击者的描述,刻画犯罪嫌疑人模拟像及计算机人像组合技术和准确性.方法分别将15名男性和女性照片的发型、下巴、眼睛等五官部位单独取下,并确定其中1人为辨别目标(对象),由786名目击者进行辨认.结果目击者辨别面部特征的总体准确率为17.4%.结论犯罪嫌疑人模拟像制作领域中,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人像组合技术--犯罪嫌疑人模拟像相貌特征组合成像法,存在技术缺陷.  相似文献   

2.
王涛红 《刑事技术》2003,(Z1):82-83
1人像组合技术的应用人像组合是根据目击者或当事人的口述或者对现有人像相貌部件的特征进行辨认,挑选出特征相符的五官和面型,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肖像的专门技术。在这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要具备大量的面型组合部件,另一方面要根据被组合人的面部特征,使用便捷的操作方式将各种面型组合部件进行拼接组合。传统的人像组合方法有绘图法、拼图法、投影组合法、横拉粘贴法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公安工作领域的应用,数据库及网络传输技术已用于计算机人像组合技术,其软件的运用存在专业人像组合软件与普及型图像处理软件并存的形式。然而…  相似文献   

3.
口述记忆画像的操作是指口述记忆画像技术人员(简称技术员)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将目击对象形象特征进行组合或绘画,制成目击对象的摹拟人像的过程.其基础是目击者的描述和技术员对形象的认识与理解,而操作只是将它们用图像表现出来的方式.目前口述记忆画像一般采用计算机人像组合和手工绘画这两种方式.计算机人像组合的方法是把人像资料进行分类,一般分成:脸型、发型、耳、眼、眉、鼻、嘴、胡须和饰物等几大类,每类再由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档图片组成资档库,画像时,在各类资档中挑选出所需图片,用计算机加以组合,从而得到所需的摹拟人像.计算机人像组合技术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逐渐的更新.最初,它只是一种等比例的组合,而且资档图片一般采用线描的形式,所合成的人像缺乏直观性,显得很呆板,尽管如此,它还是在早期的侦查破案中创造出很多成绩.现在,我们使用的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已经变得耳目一新了.首先,先进的内存扩大了资档容量,提高了检索速度,简便了操作方法;其次,光影式的表现形式使人像体积感和可视性增强,方便了辨认和理解;再者,新设制的修改程序可以任意调整五官的大小,长宽,深浅等,增加了技术员对画像的操纵能力.  相似文献   

4.
面像识别与摹拟画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像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外部标志。刑侦部门在案件的调查访问过程中总是将犯罪嫌疑人的面部特征作为要寻找的重要线索之一,所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人像摹拟技术很快应用到刑侦工作中并日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几年来,作者成功运用这一技术破获了一百余起案件。作者认为,摹拟画像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激活目击者的面像识别记忆,是否能够准确把握面像识别的整体性特征。1目击者面像识别记忆的激活作为侦破手段的摹拟面像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始终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扰技术员的问题:目击者认为自己没有记清楚犯罪嫌疑人的面像,而技术员用于摹拟…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摹拟画像已由过去手工画像发展到电脑人像组合阶段。计算机摹拟画像的核心问题就是制作者与目击者之间有效的合作。这是决定摹拟画像是否成功的关键。目击者在摹拟画像中的作用有现场目击者是进行摹拟画像的前提条件。摹拟画像的第一手资料就是目击者的记忆。目击:目击者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目击者的观察效果。如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目击对象的相貌就会有所差异。正面观察和有一定角度观察到的脸型就会有差别,后者观察到的脸型比前者观察到的脸型要瘦一些或长一  相似文献   

6.
目击者诸因素对模拟画像相似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勇 《刑事技术》2008,(4):45-46
模拟画像技术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利用绘画或人像组合仪对犯罪嫌疑人的颜面各部特征进行再现,并加以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从而形成完整的、与目击者描述形貌特征相似的案犯的画像,以供识别一种专门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GA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应用涉及的学科较多,如刑事侦察学、计算机技术、美术、心理学、人体解剖学等,且各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人像组合时,整个组像步骤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组像的效率和精度。全面细致地了解案情,能使我们做到准确地发问、恰当地启发、合理地取舍,它包括发案时间、地点、人数、经过、性质、手段、环境、天气、光线等各个方面。询问与启发被害人(目击者)准确客观地描述犯罪分子相貌特征,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如果是多位目击者,可集中一次组像,也可分别组合几张人像相互弥补,增加其可辨性。首先了解被害人(目击者)当时与罪犯接触或相视的经过,时间长短、角度、距离、方位、能见度及心理状态等。再则启发、引导被害人(目击者)进入当时的"角色",回忆罪犯的相貌特征,按照整体面部形象、脸型轮廓、发型、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顺序,依次将大概形状描述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摹拟画像中,画像专家与目击者的沟通并非单一采用语言的形式来进行交流的。人像照片资料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降低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为描述、问答以及回忆、再认等沟通活动提供更直观、准确的认知环境。1在沟通中运用人像照片资料的目的和意义1.1有助于目击者描述语言表达具有局限性,不同的人表达能力存在着差异。从实际案例中发现,目击者很难用诸如高低、大小、厚薄、长短之类的词汇对相貌特征作完整、  相似文献   

9.
刑事记忆画像浅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刑事记忆画像的定义:刑事记忆画像是根据目击者在案件的发生过程中或者发生前后所看到的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的真实回忆所描绘的结果,利用素描或者计算机人像组合的方法,将目击者的语言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成为可视的形象,使群众能够直观辨认。刑事记忆画像的功能:目前,国内的刑事记忆画像技术主要是为案件的侦查提供方向。侦查员利用画像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按图索骥”,以像找人。刑事记忆画像的要求: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并将其典型化、特征化。只有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进行刻画,才能突出其个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工…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工具,由于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而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刑侦领域同样如此.这里,我们将介绍公安部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在刑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人像组合技术来源于传统的模拟画像,即当事人或目击者描述案犯的容貌,专业画师根据当事人或日击者的口述绘制出案犯的面部图像.或者根据不同的容貌特点,分别画出各种特征的五官图像,然后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进行拼图,最终形成模拟画像.  相似文献   

11.
人像组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目击人的口述把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刻画出来。笔者认为,摹拟画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画像员要找准人像组合的“切入点”。把握“切入点”的第一步就是公安部刑侦专家张欣同志所讲的:一是熟悉现场情况;二是判断目击者的记忆能力;三是掌握目击者的心理状态;四是画像与对象接近相似程度的预测。此外,还要对犯罪嫌疑人的脸型、胖瘦、年龄有一个大概的判断。1发现“切入点”1.1“一针见血”的外貌特征实际工作中能遇到的高素质的目击者是不多的,他们往往说出一些民间通俗的外貌特征描写词汇,笔者把它们列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进步及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人面像比对鉴定的案件将增加。例如机场、银行、居民小区等如发案通过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所摄录相资料,与犯罪嫌疑人的面像进行比较;报刊杂志或其他宣传资料展示的人像与有关诉肖像侵权案当事人照片的比较。伪造的证件照片与犯罪嫌疑人面像的比较等。证件或档案照片与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比较鉴定,条件比较好一些,因为拍摄标准照的条件是类似的,两照片可资比较的内容较多。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所摄影像的比较,第一步是通过图像处理系统,提取录相带上的个人影像,提取到清晰的影像才能进行面像比较。这样提…  相似文献   

13.
人像组合的方式分为拼图式、投影式和计算机人像组合。原理都是把不同类型的发式、脸型、五官、饰物等收集整理,建立一个“相貌资料库”,根据目击者或当事人的描述、辨认,把各个部位组合在一起,构成犯罪嫌疑人的肖像。由于人类相貌特征的多样,因此,在组合人像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补充是不可缺少的。由于人像组合的方式不同,其修正的方法也不同。拼图式人像组合一般是把各个局部印制在透明片上(如国产PZY110人像合仪)。采用复印后修正或“透描”的方法效果甚佳。具体方法是:将组合人像复印下来在纸面上进行修正。将画纸直接蒙…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20日,我市发生一起部队枪械管理员盗窃枪支弹药潜逃的特大案件。调查访问中得知,犯罪嫌疑人购买了眼镜、牛仔服、运动帽和运动鞋进行了伪装,而原通缉令照片为该疑犯登记照片。为提高照片辩认价值,准确,客观、形象的刻画疑犯伪装后的图像,我们购置了相同的物品,利用数字图像组合技术迅速拼接出了逃犯伪装后的辨认照片,为抓捕该犯提供了准确形象的图像资料。根据目击者反映的衣着特征,由体形相似的模特穿着样品拍摄成全身照片,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将疑犯的面部图像和模特的身体组合起来,从而得到疑犯伪装后的辨认照片,提…  相似文献   

15.
罪犯人像在刑事卷宗中的运用王起宏,刘玉国一、罪犯人像的概念及特征。罪犯人像,是指通过摄影技术对罪犯外貌特征加以固定的客观写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罪犯像片。就罪犯人像的作用及性质来说,它是司法工作中一种物证,属于原始、直接证据的范畴。罪犯人像的本身构成每...  相似文献   

16.
书讯     
刑事照相行业标准中有关犯罪嫌疑人辨认照相的规定相互之间产生歧义,某些内容已明显不符合当前的法律并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相关标准中缺乏操作细则,有关论著或教科书对此也是各抒己见,从而使基层公安机关在拍摄犯罪嫌疑人辨认照片时无法规范统一。本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1年11月15日批准的《犯罪嫌疑人与罪犯司法登记照相规则》(GA/T328-2001)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籍此抛砖引玉,为今后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订更为准确、详细、实用的相关技术标准提供参考。1定义的修改与完善原规则采用的定义为犯罪嫌疑人和罪犯司法登记照相是对犯…  相似文献   

17.
付旭东 《刑事技术》2003,(Z1):58-58
通常我们所说的摹拟画像是根据目击者的口述将目击对象绘制成摹拟像的技术,也称口述记忆画像。事实上,摹拟画像还包含一些特殊的摹拟方式如根据儿童时期人像资料,污损、模糊、变形的人像资料等绘制摹拟人像。在此,笔者就实际应用较多的用模糊(变形)图像摹拟人像的操作作一些探讨。1模糊图像的形成电子监控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防范和内部监控手段,已经愈来愈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在如交通、金融、商贸、服务等行为中,以其高效隐蔽等特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使用现状看,该技术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以至容易产生部分盲点,拿摄像…  相似文献   

18.
钱夙伟 《政府法制》2014,(19):38-38
利用PS软件人像合成技术,湖南娄底双峰县80后农民李某干了一笔“大生意”。2012年端午过后,李某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银行卡等装备,买来淫秽照片底稿,网上搜索官员的照片资料合成艳照,再制成敲诈勒索信寄给200多名官员。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人像组合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像组合又叫模拟画像,该项技术广范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之中。一幅相对准确的犯罪分子的模拟画像,可以给案件的侦破提供有利的条件(前提是相对准确),要做好一幅相对准确的模拟画像,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人像组合的基本知识,除了如人像比例、脸形骨额构造的基础知识以及素描的基本功夫外,在工作方法上有一定的技巧。通常目击者提供的资料是原始素材,但不全是准确的素材。相当多的案件如杀人案、抢劫案等,其案犯作案的时间都比较短,多数案件都是在打斗中,运动中完成的,经常光线不够好,要想目击者把案犯的全部面貌都记清楚,一般比较困难。多数目…  相似文献   

20.
邓晔 《刑警与科技》2014,(10):128-130
市场背景 人脸识别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象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技术与理论的快速进步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利用人的面部图像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该技术通过人像照片比对即可判别人员真实身份,是继指纹识别之后最受关注及满足公安警务应用的一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