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证人证言是刑诉中的重要证据,对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被告人包括质证权在内的辩护权、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尽管2012年新刑诉法已规定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顽疾依然没有根本扭转。在我国当前司法资源有限、难以承载所有证人出庭的情况下,完善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或许是保证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最佳结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杨远林 《探索》2001,(3):130-132
在刑事诉公中,证人出庭作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证人不愿出庭作证。这固然与其自身原因有关,同时也与国家的保障不力有关。证人不出庭作证,对有关证据的真伪性的确认的难度加大,当事人也无法通过认证、质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庭审方式的改革。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加强有关法制宣传、加大对证人保护的力度等措施来改革和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从而保证我国刑事诉讼庭审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刑事诉讼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我国法院涉及范围面广、数量日益增大的民商事案件,迅速、便利、公正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法院的诉讼效率,新民事诉讼法专门新增了小额诉讼程序,为快捷化、简便化地解决小额民商事纠纷提供了诉讼程序的保障。但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立法较为概括,在各地法院实际司法适用中存在许多困难,降低了小额诉讼程序实际的司法适用。为更好地完善民事小额诉讼制度,需要对小额民事诉讼制度在实际司法适用中存在的缺乏统一管理、程序混用、适用范围不明确等问题进行探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加强司法效能建设日益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司法迟延和诉讼效率的低下严重影响了司法正义价值的实现。司法正义的基本价值包括公正和效率两方面。一般状态下,公正和效率之间并不仅仅体现为矛盾和冲突,正当的司法程序可以实现正义和效率的兼容,通过程序正义确保实体正义的实现,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同时兼顾司法效率。程序和制度的合理设计是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诉讼争议事实真伪不明时,不利的诉讼后果由何人承担.它追求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实体法宗旨和价值标准,保证程序公正及诉讼经济和提高诉讼效益.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与立法尚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完善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特殊规则和法院调查搜集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6.
吕良彪 《求实》2001,(8):52-54
"入世"必将深刻影响到中国的民商事立法与司法.要以"入世"为契机,完善我国现有民商事立法,还应当按照WTO规则要求和联合国有关条约等为世界各国所广泛接受认可的原则要求,在司法观念、司法体制及诉讼程序等方面深化民商事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7.
证人出庭制度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但在证人保护范围、作证经济补助以及出庭的前提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证人保护的对象和范围,增加证人保护的专门机构,对证人经济补助制度条件及发放的程序加以规范,对刑事诉讼中特定职业作证特免权和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前提规范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证人特别是重要证人能否出庭咋证,既是人民法院能否准确认定事实、能否定案的关键,又是刑事诉讼的审判方式改革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主要是制度不健全和法治意识淡漠。因此,应从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入手,同时创造有利的化氛围,并以法律手段确保证人的安全,从而使证人出庭作证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民法领域基本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与此同时,刑事立法却逐步封闭了被害人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能性。这一立法冲突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当事人选择不同的诉讼程序可能导致精神损害赔与不赔两种结果,严重损害法院权威。为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立法价值,我国应当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于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首次规定,自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出台后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然而,由于小额诉讼的法律规范较为原则,导致实质上各地适用率普遍较低,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对此,须基于小额诉讼的基本法理、结合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的运行现状、借鉴域外小额诉讼制度的立法经验,从小额诉讼程序的启动模式、救济制度、调解制度、适用次数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价值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公共利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几近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了种种困难.本文从立法和司法层面提出几点建议,以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房国宾 《世纪桥》2007,(6):49-50
近来,学术界出现了关于“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探讨。笔者认为这一提法并不十分科学。因为,从事刑事侦查活动的并非只有警察这一群体。因此,以“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加以界定更为准确。笔者于文中对该项制度的价值及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构建这一制度提出一些设想,以期益于我国证人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虽然立法上赋予了当事人诸多的诉讼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不论是法院还是当事人,都只注重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之后的权利;而在进入诉讼程序之前,当事人本应享有的确定管辖的权利则往往被忽略。本文拟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确定管辖的权利进行探讨,以期对进一步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所启益。 一、当事人确定管辖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速裁法庭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应对司法需求急剧扩张、司法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尝试的一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举措。速裁法庭的产生,不仅进一步完善充实了我国的审判流程管理,也彰显着我国司法改革的进步。但目前速裁法庭所采用的速裁机制只是在程序法框架内对简易程序的能动运用,在审判实践中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肯定速裁法庭价值的基础上,应客观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完善与速裁程序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加强对程序运作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使速裁程序的运行有章可循,以便能在实现司法程序多元化价值和确保当事人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诉讼效率,降低司法成本,实现程序和结果的双重正义。  相似文献   

15.
诉讼文书送达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 ,将诉讼文书或者法律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它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活动 ,也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 ,是人民法院审结案件必不可少的程序。但在司法实践中 ,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送达难”问题比较突出 ,极大地影响了诉讼效率的提高 ,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不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因此 ,有必要对法院“送达难”的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以改变当前因“送达难”而使法院办案效率低下的局面。一、送达难的原因1、送达方式、程序的法律限制。民事诉…  相似文献   

16.
中华苏维共和国审判机关在中央苏区的司法实践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且充分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思想。这从其政权建设立法、司法体系建制、诉讼原则和审判制度三方面,可以得到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传统法律在总体上的确存在轻程序倾向,以致程序诉讼法律不健全。南宋士大夫司法意识不断增强,程序正义意识逐渐形成,保持了诉讼程序中正性选择的德性基础,在主体诉讼权利、程序规则性、官员审案程序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式的正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交叉询问制度的内容、模式和基本规则进行了考察,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证人询问制度的立法、实践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对现行刑事诉讼程序进行深入改革才是完善我国证人询问制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胜  刘雯 《理论建设》2014,(2):19-22
刑事侦查既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又是起诉乃至审判的基础,如何提高刑事侦查质量、提升刑事侦查公信力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是要求侦查人员在刑事审判时出庭作证。本文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从理论探索到司法实践的剖析,以期完善我国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进而推动我国的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仲卫东 《唯实》2009,(12):76-78
品格证据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为了避免偏见以及保证诉讼效率,英美证据立法确立了品格证据的一般排除规则。然而规则当中也有例外,例如当品格处于案件争议时,其证明价值不可否认。品格证据规则的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诉讼主体的运用上,通过对被告人的品格、被害人的品格以及证人品格等三个方面的阐释予以说明,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品格证据规则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