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法学的知识反思——以研究方法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六益 《法商研究》2015,(2):111-119
社科法学的发生是一种"逆向运动",需要有一种思维上的相向运动,当下中国法学研究格局为其提供了土壤。经过多年的发展,社科法学壮大成为包括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在内的"学派"。然而,法律社会学关注的主要是法学研究中的"剩余范畴",精细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后期知识增量不大,法律经济学的分析陷入了一种由有限变量所构建出来的"虚拟"的真实世界之中。三种研究方法都忽视了政治因素,容易使社科法学变成没有政治的工具性分析。社科法学对政治的找回,预示着政法法学的重新复归。  相似文献   

2.
田夫 《北方法学》2014,(6):5-18
从知识生产机制的整体视角来看,中国法理学教材还没有走出苏式法理学的框架。苏式法理学教材的"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基于法理学与部门法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一基本原理,认为法理学是部门法学的指导性学科,并由此决定了"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包含正面向度和反面向度两个方面,正面向度指的是法理学针对部门法学生产"指导"型知识,反面向度指的是部门法学帮助法理学生产"指导"型知识,法律关系理论和法律行为理论分别典型地对应着这两个方面。然而,对上述理论的检讨表明,"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在运行机制层面是无效的;进一步地,该机制在基本原理层面及其理论基础层面也是错误的,因而应当被抛弃。  相似文献   

3.
<正> 法理学,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是我国法学的一个主要理论学科和高等法律院系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研究一般法律,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或法制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本文试图围绕法理学的创新这一主题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法理学在近十年来的主要变化;法理学创新的特殊迫切性和艰巨性;法理学怎样创新;最后是作为结论:对法理学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法理学是理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欧、日,大致形成于19世纪。欧洲法学家们把法哲学视为法理学的同义语。在中国,无论法学还是法理学,都是十分年幼的学科,直到90年代,在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中才正式设置法理学课程。为了教学的急需,尽管已出版了若干版本的法理学教材,但法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学科,从各种教材版本的雷同和差异来看,对法理学的科学性、学科性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一、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一门学科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首先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其学科性就是根据研究对象作出分工、…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子堂 《现代法学》2003,25(2):18-22
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法律转型 ,相应地必然逐步促使法学理论的更新。作者强调 ,政治文明就百一种知识政治和法治政治 ,知识经济必然要求知识政治 ,适应新经济的新法制是政治文明的表现 ;在可持续发展、法律全球化、农村法治建设等问题上 ,法理学要主动适应、有所作为。尤其是 ,法理学要把西部开发法治和民族法研究作为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向 ;在不久的将来 ,“应用法理学”将应运而生。本文提出了中国法理学正面临的九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民国时期法理学译著总体情况的对比考察,我们可以察觉法理学作为法学基本理论学科是如何适应社会的大背景并调整理论导向的。同时把法理学译著数量的发展变迁放在社会文化因素之下进行透视.可以展现法理学是如何影响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的。法理学译著仅仅是一个视角,学术是面镜子,但最终凸显的都是知识社会学意义上特定“社会居所”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法理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它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但多少年来,法理学被赋予了同它的学科性质不太相符的学科定位,使它遭到很多误解与责难.本文试从法理学与部门法学、部门法理学、法律实践、法官判案等几层关系来探讨一下法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功能以及法理学名称等问题,以给法理学这门学科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程乃胜 《河北法学》2006,24(12):2-10
庞德的<法理学>(第1卷)主要研究了什么是"法理学".在体系内,他阐述了"法律"、"法律研究的目的"、"法学研究的方法"、"社会学法学体系"等内容,对我国的法理学体系的构建和中国法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解决法理学与法律实践的脱节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凯尔森基础规范理论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俭 《现代法学》2002,24(1):134-138
本文认为 ,基础规范的设定对凯尔森理论体系的成立、确立 ,对法理学知识体系的维护是不可或缺的 ,对既保证实在法律秩序的有效性又保障其合理性、可接受性也是必要的 ;同时 ,基础规范的理论还为我们讨论确立法学、政治学领域的真理观或正义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给法学划定界限的同时 ,基础规范理论承认、推崇其他社会学科学理论 (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及人类学等 )对法学的支撑作用 ,为这些学科留下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在当今我国的法制建设中 ,我们应认真研究凯尔森的纯粹法学理论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引论法律经济学,又称经济学法学或经济分析法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方法论来研究法律的成长、结构、效率及创新的边缘学科。它既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法理学——法哲学的重要新兴流派,也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学》2019,(1):3-17
本文是继吕世伦和文正邦两位教授出版的《法哲学》专著之后又一法哲学的体系和基本范畴。包括:法的唯物认识论;法的辩证方法论;法的科学发展观,共二十二个范畴(即章)。截至目前,这是国内外一个全新的法哲学体系和基本范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在法、法律制度、法律思想中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问题。这个体系和范畴同目前国内公认的法理学体系和范畴完全区分开来,并坚信法哲学将同法理学、经济分析法学、法社会学等成为法学体系中的理论法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当前,法学界大都把法理学与法哲学(法律哲学)看成是同一学科,有的则把法哲学看成是法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实际上,法哲学既不是法理学,也不是法理学的分支学科,它应和法理学同为理论法学的分支,而且是在层次上高于法理学的理论法学。  相似文献   

13.
蒋兆康  田培炎 《中外法学》1992,(1):43-48,29
<正> 法律经济学是法哲学研究及其在它指导下的部门法研究的一块新垦地,是一门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以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法律的形成、结构、过程、效力、效率及改革,故成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法理学的一大流派;另一方面,由于它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作为其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故又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当法学陷入严重困惑和纷争的时候,法律经济学的开拓者们以他们特有的哲学敏感,在  相似文献   

14.
一、课程设置与法律体系及法学体系的关系法律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学科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过去课程设置上的种种弊端,都与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关。所以要改革课程设置,首先要从分析课程设置与法律体系、法学学科结构的关系入手。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既分门别类又相互关联的系统,法律体系是建立在部门法律的基础之上的,而部门法又主要是根据  相似文献   

15.
见识多元与知识整合:中国法理学的两难境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法理学的现状是目前法学界尤为关注的问题。作者从自身所从事的专业视角对我国法理学的现状进行了学理性描述,认为中国法理学正处于见识多元与知识整合的两难境遇中。其中法理学的见识多元主要体现在对法律及法律变革、法理学的功能及发展方向、法学家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歧上。而法理学的知识整合则是中国社会向法治社会迈进时进行社会动员、发展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提升法理见识多元与知识整合的明显冲突。这种冲突具体表现为:法理见识多元的民间化与知识整合的官方化、法理见识多元的自治性与知识整合的霸权性、法理见识多元的明道性与知识整合的事功性以及法理知识整合的无序化与这种整合的见识化诸方面。为此,笔者提出了中国法理知识整合体制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法人类学论纲——兼与法社会学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人类学视野里的法概念、价值观与研究方法均与法社会学有所区别,因而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是并列的学科:“法律多元”、“地方性知识”构成了法人类学的基本精神;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注重小型社区的研究构成了法人类学的主要方法。在我国,加强法人类学研究有助于消解法律工具论并获取我们自己的法律和法治样本。  相似文献   

17.
法理学的定义与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理学是一个运用哲学方法研究法律基本问题的学术门类 ,与法律哲学或法哲学含义相同 ,都是探讨法律的一般性问题的学科。与其他法学门类相比较 ,法理学的对象超越了实在法规范 ,甚至更多地以相关法律思想和学说为研究的直接对象 ,从中获得思考现实法律问题的精神养料 ,目的是建构和探索法律的理论问题。因此 ,法理学的意义主要在于开启心智、启蒙思想 ,提高法律职业者的理论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 制度法理学或制度法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 of Law)是以超越传统的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为特征的法学流派。它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西方法学流派的格局,推动了法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扩展。它在法理学的许多基本问题上都有创新和贡献,特别是在法学认识一方法论和法的本体论方面的创新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代哲学和现代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理念,人本主义得到了高度弘扬。然而,人本主义在法学中却被长期忽略了。人本法律观最早是由李龙、张文显、吕世伦、公丕祥等四位教授于2004年在南京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提出,同年底李龙教授在《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人本法律观简论》的文章,系统阐释了人本法律观的基本问题。之后,李龙教授又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了《人本法律观研究》,法理学界也掀起了人本法律观研究的热潮,2007年4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召开2007年年会暨“以人为本与法律发展”学术研讨会,全面…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问题的提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理学(或法哲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力度,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思想的研究还十分薄弱,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这一重要的法学学科至今仍未建立起来。这对于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是很不相称、很不适应的。为了保证我国法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很有必要大力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思想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马克思的法律观。把马立思的法律观作为一个整体考察,这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困难很大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的著作面广量大,思想材料异常丰富。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散见在他的大量著述之中,并且往往同马克思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