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珺 《党史文苑》2007,(5):49-51
《最后的故事》一书作者历经十年,对富有传奇经历的几十位老人做了抢救性的采访,这些老人中,既有清末最后的国舅、驸马、也有蒋介石的警只限于;既有抗战期间地雷战、雁念翎队的英雄屯有伪满洲国的警察与日本特务,既有抗击过日本侵略者的“义匪”及“坐山雕”的把兄弟,也有亲历过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中国留学生和命运悲惨的中国劳工及慰安妇,他们的历史,就是百年间苦难中国的历史折射,读后令人不胜感叹。  相似文献   

2.
“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台独”作为谋求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一种思潮和运动,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着十分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及文化背景,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台湾特殊历史的原因,也是美国、日本等反华势力纵容、支持的产物。近年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加剧,陈水扁当局及各种“台独”势力搞分裂、搞“台独”的冒险性进一步上升,发生重大“台独”事变的危险性始终存在,不仅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使台海地区安全形势时常呈现紧张、严峻、复杂的局面。“台独”问题是何时出现并怎样发展的?有哪些内因和外因?有哪些特点和危害?  相似文献   

3.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开篇就明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本世纪最后十年里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论断非常正确,它对于我们把握时机,认清形势,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今后10年,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既有严峻的挑战,又有极好的机遇;既有不少困难,又有更大的希望。我们能否勇敢地迎接挑战并紧紧抓住  相似文献   

4.
北洋军阀直系头子吴佩孚,是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煊赫一时、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又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 吴佩孚有极大的政治野心和权力欲,为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数十万大兵,个人却没有私蓄,也没有置田产,和同时代的其他军阀相比,他颇有“清廉”的好名声;他专擅权势,制造政潮,玩弄权术,连年穷兵黩武,祸国殃民,罪大恶极,却同时又是一个从秀才而兵,琴棋书画都会,熟读兵书,善用计谋,能征惯战的儒将;他一生反对革命,拥兵对抗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也是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二·七”惨案的罪魁祸首,但在失势后,坚持不出洋、不住租界,不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利诱所动摇,坚决不当傀儡和汉奸,最后不明不白地死于日本军医的手术之后,在当时国民党政府“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情况下,堪称“一奇”。  相似文献   

5.
某刊曾策划过一组文章,教人“如何避免误读历史”。窃以为,这个策划确实好。好就好在虽然“历史是人民写的”,但当人民普遍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和知情权时,也常常会被某些别有用心又有话语权的人们在历史认知上误导。其恶果,长则十几年、几十年,短则几年之后就会显现。譬如,由于日本历届政府领导人拒绝反省其二战时期的侵略罪行,并在历史教科书上大做手脚,使得今日的日本国民普遍缺乏对当年日军暴行的认知,结果给安倍右翼政权的上台提供了一定的民意基础,日本国内政坛整体上右倾化目前已十分严重;而海峡两岸本是血浓于水一家亲的关系,但在台湾的李登辉、陈水扁的操弄下,大搞历史、文化教育的“去中国化”,仅仅十几年时间,就使得台湾的年轻人国家归属感混乱,民族意识淡薄,一部分人甚至把祖国大陆视为寇仇,到了逢中必反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杨阳  宋秀芝  安超  陆欣 《世纪桥》2013,(10):61-63
“中国梦”与“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从它们发展的历史根源开始分析了二者的发展对各自国家及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促进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相同点,另一方面,从二者追求的本质、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实现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差异。最后,提出从“美国梦”中吸收其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并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杨阳  宋秀芝  安超  陆欣 《世纪桥》2013,(8):61-63
“中国梦”与“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从它们发展的历史根源开始分析了二者的发展对各自国家及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促进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相同点,另一方面,从二者追求的本质、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实现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差异。最后,提出从“美国梦”中吸收其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并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曾多处讲到“历史的误会”,归纳为:时代潮流的偶然机缘,将他推向了政治的彼岸,当陈独秀退出中央之后,又“取陈独秀而代之”;“一个平凡的文人,竟虚负了某某党的领袖的声名十来年”。据此,史学界大多认为《多余的话》中包含着消沉、灰暗的东西。显而易见,如何认识瞿秋白提出的“历史的误会”这一问题,对于评价他及《多余的话》是为关键。为此,弓力特以《评瞿秋白的“历史的误会”》为题撰文说: 瞿秋白对马列主义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革命问题也提出过一些正确的主张。他留俄入  相似文献   

9.
候金亮 《廉政瞭望》2011,(19):62-63
有媒体调侃道,“你换件衣服的时间,日本就会换个首相”。从1989到1998年,日本经历过十年九相,现在则变成了一年一相。加上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天灾人祸频繁,日本已经元气大损。新一任“黑马”首相野田佳彦极度渴望打破这种魔咒,延长这个职位的生命力。在2011年8月29日参选前的最后一次演讲中他曾比喻称:“我只是条泥鳅,不会成为金鱼。”  相似文献   

10.
萨苏 《党建文汇》2010,(3):37-37
近几十年来,“日本制造”等同于“高品质”,带有“Made in Japan”标志的产品被不少人追逐。其实,回顾历史可以发现,40多年前,在世界市场上横冲直撞的“日本制造”,曾经有过一个典型的廉价劣质时代。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8,(1):44-44
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多少国家兴盛过,又衰亡了。然而,总有一些国家不仅历经兴衰,而且又再度奋起,在复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这其中既有老牌强国如德国、法国等,也有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等。作为大国崛起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国复兴”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法则。  相似文献   

12.
1995年6月9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以历史的教训重申和平决心的决议》,对二战时期日本在东方造成几千万人死亡的侵略战争,一点也不敢正视;对被侵略国家的死难者、受害者,连“谢罪”二字也没有.而侈谈“必须超越对过去战争历史观的不同”来看待战争.对于日本的这场侵略战争,日本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分子认为,亚洲人可以持有侵略战争史观,而他们就能坚持“大东亚圣战”史观、自卫战争史观、“使亚洲各国从欧美列强手中取得独立”的解放战争史观.他们不承认日本发动过侵略战争,仅把残酷、野蛮的侵略战争.轻描淡写成在“世界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行为”.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6,(10)
河南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近年来,安阳市注重发挥文化优势,在历史文化中挖掘时代价值,切实加强文化强市战略,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发挥优势,增强文化经济意识安阳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既有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殷商、周易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以大批民族先贤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又有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古迹等为代表的遗产文化;既有风景秀丽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代表安阳人…  相似文献   

14.
笔者读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著述和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诠释“文化大革命”的辞条.这两个辞条及一些著述中把“文化大革命”的过程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5月“文革’发动到1969年4月九大的召开;第二阶段是九大到1973年8月十大的召开;第三阶段是十大到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这也是学术界这些年来对“文化大革命”过程的一致划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写出来恳请专家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15.
魏剑美 《唯实》2007,(1):96-96
岁末年头,为了配合中央电视台的“十大感动中国”,全国各省市照例竞相推出“十大感动”的地方版。笔者所在的湖南省算得此中高手,每年推举出的“十大感动湖南”人物,总有一二可以最终成功“感动中国”。这不,2006“十大感动湖南”列出的候选阵容依然十分抢眼,既有文花枝这样的“红色导游”、李春华这样的“优秀大学生”,也有袁隆平这样的“科技巨擘”,还有尚雯婕这样的“时尚新贵”。懂得传媒游戏规则的人一看这个名单就明白此中大有学问:在抓住“眼球经济”的同时,还亲密贴近着“时代脉搏”,其时尚元素的充沛和主流姿态的昭然足以让它八面讨巧、无往不胜。  相似文献   

16.
副标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报告。作者王良。这是一部较简明的日本侵华史 ,起于 186 8年的“明治维新”,迄于 194 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者的目的 ,在于叙述自“明治维新”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后 ,是如何一步步对中国进行侵略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同时 ,作者之所以要“立此存照”,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实公诸于世 ,是感于日本至今仍存在着一种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作者在引言中列举了如下事实 :1982年 ,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 ,把日本“侵略”中国改为日军“进入”中国 ,为侵华战争翻案 ;1986年 ,日本文部…  相似文献   

17.
庞中鹏 《学习月刊》2013,(17):42-43
进入2013年7月份以来.日本保守政坛又开始了新一轮鼓噪与“上蹿下跳”。这场由安倍任总导演的日本“攻击中国秀”.是从7月3日13本政府抗议中国在东海建设油气开采设施开始的:而在7月7日那天达到了高潮.安倍在当天公开说出“日本也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希望各国相互尊重”这样一句有关历史认识问题的令人震惊的话:紧接着.7月9日.日本又发布了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该《防卫白皮书》“火药味”浓厚,  相似文献   

18.
1915年6月,陈独秀最后一次从日本回国住上海,此时正值封建复古思潮泛滥,袁世凯步步登极。特别是袁氏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使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经过沉思、求索,他主张:中国的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所以他很想办个杂志,并充满信心地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这个杂志一定会发生很大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民族创造了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要“写中国人的伟大”.但是曾几何时,中国文化一度失去了它昔日的光辉.在近代百年风云激荡之时,在帝国主义铁蹄践踏和封建主义牢笼的禁锢下;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空前劫难中,中国文化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摧残,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遭到了污损.历史的暗影里曾散发出封建遗毒的腐臭;传统的糟粕中也曾孕育过畸形的怪胎.然而“我们必须尊  相似文献   

20.
铁路是统治中国和统一中国的最重要的动脉。历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入都以控制铁路为其主要手段。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后,也把铁路作为其兵员、军需品的输送线和以煤为中心的“开发资源”的掠夺线。本文拟围绕四个方面弄清战前日本对中国交通的占领情况及华北交通、华中铁道会社的经营实况:〈1〉战前中国铁路(主要指华北、华中两地)的主要特点及日本控制中国铁路的计划;〈2〉围绕满铁入侵华北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