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学者认为,民族混居的人口居住格局有助于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与交融,而民族隔离的人口居住格局则会带来民族之间的疏离。目前,新疆的人口居住的基本格局是"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杂处",南疆以维吾尔族为主,北疆以汉族和哈萨克族为主,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达斡尔等民族分布比较集中,其他民族大多为杂居,没有主要聚居区。要促使新疆人口居住格局由"大杂居小聚居"向混居转变,必须要利用城镇化这一契机,通过市场引导、政策调整等方式来实现。除此之外,发展与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的力量,尤其是南疆师、团城镇化的力量也是实现新疆人口居住格局向混居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紫泥泉种羊场三连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兼有汉族的民族连队。文章结合田野调查资料,通过对语言、居住格局、跨民族交友情况、民族认同、族际通婚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紫泥泉种羊场民族关系呈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徐丽曼 《世纪桥》2014,(10):86-88
辽宁是我国具有多民族成分的一个省份,蒙古族人口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辽西地区是辽宁蒙古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该地区多年来始终保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新时期辽西地区蒙汉民族关系呈现出居住格局以蒙汉杂居为主、族际通婚不断扩展、语言文化日渐交融、民族意识表现积极肯定的独特特点,这对我国民族杂居地区处理民族关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民族间的交融是民族杂居地区繁荣稳定的前提、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孙笑冰 《实事求是》2017,(4):106-109
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通过采用"互嵌式"的居住格局与发展模式,使各民族在共同的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邻里关系和民族关系,由"民族互嵌"进而实现"民族共融",以此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对其成功经验与启示的学习和借鉴,对于新形势下,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民族团结、反对"三股势力"、构筑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能否正确处理西部民族关系,关系到国家稳定和西部社会的和谐。民族法制是调整民族关系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总称。加强与完善民族法制,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与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大原则。立法的侧重点要放在完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社区法制建设,加强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社会保障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开辟一条适合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提升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价值,加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从而走出一条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民族文化根植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历史积淀。用好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好民族文化产业,对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大力培育民族特色产业。本文以织金县为例,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民族问题是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围绕新疆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对新疆民族关系及其变迁、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若柔",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兰坪及泸水各县,是云南怒江居住较早的土著民族,也是云南特有的小少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怒族人口总计有28759人,大多居住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在怒江,怒族历史形成的居住样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怒族为主形成的聚居村,主要由家族血缘近亲所组成,人口比较少,最多的不超过50余户;  相似文献   

9.
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东南部,居住着苗、侗、汉、水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比重最高的自治州。全国一半以上的侗族人口和近三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聚居于此,孕育着世世代代苗侗民族的文明,是我国苗、侗民族文化的核心区。一、"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模式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多少,既影响对权利的合法维护,又影响对法律的遵守.乌鲁木齐市多民族聚居区多是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流动人口法律意识是其行为的直接支配因素,多民族聚居区流动人口法律知识的缺乏不仅影响其法律意识的增强,而且严重影响其行为。认真细致开展对乌鲁木齐市多民族聚居区流动人口法律意识的调查和分析,探索提高多民族聚居区流动人口法律意识的实现途径,对于维护乌鲁木齐市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宝喜 《江淮》2012,(9):36
我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现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50万人,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分布。近年来,省民委结合实践,加强和创新民族事务的社会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和谐社会管理措施。随着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民族关系复杂性及城市民族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深入调研,分析城市民族关系状况。各市深入社区调研,摸清了各地城区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从业、经营、就学等基本状况,建立了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库,及外来流动少  相似文献   

12.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居住着汉、彝、藏、羌、回等10多个民族。多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与民族间的交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文化特质。今天,我们就带您去一个“微缩景观”,它浓缩了众多民族文化精华,它就是坐落在成都一环路南四段的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桂西北山区聚居着汉、壮、苗、瑶、侗等众多民族,他们居住在被称为"干栏"的民居建筑中,这些建筑具有自然环境之美、村寨聚落之美、外在形态之美、结构之美、装饰之美、生活色彩之美、崇信之美,揭示"干栏"民居建筑特殊的美学现象,有利于加强和促进民族地区建筑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莹 《实事求是》2008,(4):46-47
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区情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新疆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稳定大局下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全面发展中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制度框架内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菲捷  达珠 《支部生活》2004,(12):35-35
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境内南腊河畔的勐捧农场三社区,是一个拥有43000多亩橡胶面积的橡胶生产作业区,全区有19个橡胶生产队,与周边的勐捧、关累两镇,4个村委会、19个自然村民小组接壤。辖区有9种民族聚居,人口7860人。  相似文献   

1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伴随多民族居住而衍生或传承的就是各个文明时代逐步健全和完善的体系化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伴随多民族聚居的空间形态而不断融汇,形成思维意识领域的"百花齐放"。党的民族政策更加有力地尊重了传统,扎实推进了文化圈的兼容并包。提倡现代文化为引领,归根到底是融合,是在现代的主流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文化带动,是和新疆地域实际相吻合的多民族文明独有性和文化交流连绵不断。  相似文献   

17.
以奇台县坎尔孜乡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现状为例,总结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梳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生产、思想、人才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从嵌入式居住形式、发展农业合作社、借助乡土气息的文化节日活动、构建团结协作的村干部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多民族聚居地的村民在生产、思想、人才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其居住民族的生态伦理观为背景和前提。回族在我国是“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回族在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等方面所体现的生态伦理观,若能够正确利用和积极引导,将有利于回族聚居区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居者有其屋:农民工市民化的落脚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伟  胡隽 《求实》2005,(9):91-94
农民工在城市获取住房的方式、住房条件和空间布局等与城市市民相比具有不同特点,聚居是世界范围内流动人口城市居住的共同特征,在我国体现为同质型和异质型两种聚居区,出租屋管理不力导致治安隐患严重和居住方式不同引发社会隔离是两个主要问题,多方面原因决定必须加强农民工的居住管理,要通过一系列对策措施解决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进而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正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并在逐步探索完善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政策。早在长征时期,党就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工农红军长征顺利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更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红军先后三次经过回族聚居区宁夏固原单家集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