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创新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职业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从事职业的专业性 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从事的政府法制工作,其业务范围包括 政府立法、行政复议与应诉、政府法制监督与协调以及政府涉法 事务的处理等诸多领域,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内容,比 一般的公务员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这一职业群体必须共同具 有经过系统学习而获得法律理论知识、法律思维方式以及法制 工作能力方面的一致性。主要体现为其工作人员具有相当的法 学理论功底、娴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运 用程序规则处理问题的能力。创新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职业制度 必须充分体现这一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法制现代化作为一个特定国家的法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变革过程,从法律文化的意义上而言,它不仅包括外在形式层面的法律制度的更新,内在精神层面的法律观念的转换亦应是其蕴含的内容。因此.认识和探讨法制现代化及其实现动力问题,应同时兼顾到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两个层面、两种因素。事实上.如果从法制现代化的这种构成因素来看,可以发现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互动或交互作用,正是法制现代化实现的内在驱动力量。一、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的互动关系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作为法制的内在构成因素,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  相似文献   

3.
法制!即法律制度的简称!不仅是指法律"法规!而且是指一国、一地区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的系统,包括其全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以及与现行法律法规、法律意识紧密联系并体现其实际运行的法律实践,而这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又都以法治原则为统帅并贯穿其中。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发挥法制的作用,就是要紧紧围绕法制的上述三个方面来展开。制定有关反腐败的法律、法规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反腐败的法律意识是思想、文化因素,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而这三个方面又都以法治原则为统帅,法治原则既渗透在法律、法规、法…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的理论蕴涵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学科的研究视野中,生态补偿有着不同的理论蕴涵。生态学理论所探究的生态效益补偿为法律制度中的生态效益补偿指出应遵循的一般规律;经济学上的生态效益补偿则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揭示了法律制度中的生态效益补偿的障碍根源和应当解决好的问题;法学则以公正作为首要的价值目标,体现在生态补偿制度中,以权利义务的平衡与协调为逻辑起点,彰显了浓厚的人文关怀。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应然逻辑构成要素应当包括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的标准和补偿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芮晨宸  吴薇 《法制与社会》2013,(18):9-10,21
我国法治运行缺乏内在基础,法制不断完善,社会问题却频发。法治社会需要两条腿走路,制度建设与价值构建不可偏废,抛开"人治"的帽子探求儒家思想穿越时代性的法治因子,则会发现儒家内涵早已包含着民主、人权、公正、秩序等现代法治的种种要素,其构成了儒家思想融于当代法治的可能性。而要真正将儒家思想融入中国法治,则需要从法律制度、法的运行和意识三个层面将儒家思想进行现代性转化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法制与法治混为一谈,这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法制就是法律制度,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考察社会规范问题;而法治则是依法办事,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法制的问题.法治有两层含义,从治国方略这样的宏观角度来看,它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从法治系统的内部来看,法治就是解决法律制度的运行的问题,它包括立法、执法、守法等环节.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法治则是法律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我们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从宏观的角度抛弃人治的传统观念,在国家运行的各个方面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7.
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执法不公是执法机制非良性运行的外在表现。影响执法机制良性运行的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也有法制系统内部要素不协调、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寻找执法机制良性运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地方财税法制体系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国民财富的分配以及社会机制的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的财税法制已构成基本的体系,但在实践的运行中也并未能尽善尽美。本文从我国的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然后从改变税权关系、完善财税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特别行政区制度已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政治制度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非基本政治制度可以成长或转化为基本政治制度,反之亦然。从宪法、法律的角度看,特别行政区制度具有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备结构性要素。因刚形成和待成长等原因,特别行政区制度实际的重要程度在其产生和形成的最初十余年却并不足以使其具有基本政治制度的现实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行政区制度渐趋成熟,今日它已不仅在宪法、法律上是基本政治制度,在事实上也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据以否定特别行政区制度具有基本政治制度属性的依据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0.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过程中,以立法的协调促进各省市治理大气污染的合作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的方式,立法协调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我们应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与《环境保护法》修订的契机,汲取美国、日本、欧盟立法协调机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立法的现状,构建与我国国情及法制现状相适应的立法协调机制。建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向国务院授权,由国务院实现立法协调机制法律关系中纵向管理关系与横向协调关系的统一,并构建救济机制。同时,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信息公开和交流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旨在对保障立法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行政协调是在现有体制格局下,不改变行政机关自身功能、不改变结构性因素的基础之上,通过内部协商,追求公共行政一体化,构建整体政府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是对整体政府理论的贯彻与体现。行政协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裁量权运用的过程,必须要考虑政策、公共利益、合理性等多种要素,在协调中实现个案正义。为规制行政协调中裁量权,应实行专业规范、法律规范、信息规范三种方式,具体表现为专家咨询、行政协调指南以及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南非1996年《矿山健康与安全法》构建了严密且具有预防性的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矿业发达国家在协调政府、雇主、雇员和社会组织有关健康与安全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选择.该法是南非矿山发展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其先进的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为我国修改《矿山安全法》、完善安全监管法制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韩成军 《河北法学》2011,29(7):83-92
缔约过失责任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确立的一项制度。该项制度的确立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一方面其生成于宏观社会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其滋生于微观"法权"衡平意识。该制度在法制实践中尚需科学界定和注解,其中包括构成要件、法律后果、责任承担方式及范围等。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许可法对我国 1 0多年来的行政法治经验尤其是法治政府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总结 ,从法律上确立了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法制统一政府、守信政府等基本理念。同时 ,也在立法模式、制度功能的发挥与弊端的抑制、行政许可的程序制度设计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体现了行政法治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李敏 《河北法学》2003,21(3):23-29
国家安全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国家安全工作具有某些特殊性,但这不是国家安全工作可以 不受法律调控和监督的理由。要建设法治国家,不可不重视建设国家安全法制,没有完善的国家 安全法制,法治国家不可能实现。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制不仅是各种国家安全法律和制度的创设、 健全,实现国家安全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更重要的是使“严格依法办事”和“法律至上”等现代 法治观念得以确立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姜登峰 《证据科学》2013,(4):408-419
以中华法系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制文明在世界法律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体现。法律制度的设计必须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制度与环境相适应.古代中国法律体现了这点.作为法律制度一部分、对于事实的认定、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影响的证据制度也是如此。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在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古代哲学、伦理观念、心理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征。这与中国古代对人的重视、以儒家为主导的哲学观念、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家法宗族的统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制”可用于法律制度的简称,可以指相对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法律的制度”。但这种表述是一般语义上的使用,不应成为“法制”在法律科学上的定义。“法制”是基于法律制度而形成的社会法律秩序的总和,是法律秩序结构中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辅相成或相反相离的矛盾关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的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法现象,而“法制”是凡有法律制度的社会都存在,不以法律性质的良恶好坏而影响其存在。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和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思想家探讨“法治”问题。但是现在有人主张,“法治”只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及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才开始确立。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主要在于: 其一、“法制”所关注的焦点是体现立法效应及目的的法律秩序的制约系统。而“法治”强调  相似文献   

18.
法制建设包括整个国家法制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主要有法律的制定、法律的执行、法律的遵守、法制的宣传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方面。法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与经济基础存在着互相适应和互相协调关系,而从法制内部的构成来说,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和谐一致的整体。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之成为积极服  相似文献   

19.
低碳技术在“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具有核心支撑的作用。为因应“双碳”目标和低碳技术发展的要求,在“双碳”和低碳技术法律制度中应确立相应的低碳技术法律原则。基于技术性、低碳性和法律性的考量,可确立如下一些低碳技术法律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符合低碳技术发展规律的合乎规律原则;鼓励低碳技术创新的创新原则;为防范或降低风险的风险预防原则;促进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体现低碳技术国内内部联合与国际合作的合作原则;实现低碳技术与相关新技术、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协同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一个完备、有机统一的低碳技术法律原则体系,共同塑造了低碳技术法律制度的内容与方向,这些原则不仅应体现在低碳技术法律制度的设计中,而且也应在法制实施中得到遵循。  相似文献   

20.
法律移植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君 《法学论坛》2004,19(2):40-46
法律移植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法律活动,其目的在于改变一国的法律,使其实现法制的现代化,那么,移植的内容无疑应当是外国的法律制度、法律观念、法律理论及法律体系的有机统一体。缺少上述任何一个要素,法律移植都不可能是完整的,其推进法治文明的使命也是难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