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小容  王征兵 《求索》2012,(1):61-63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的尴尬境地。固化且备受争议的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个体及家庭的特殊性,构建覆盖新生代农民工的"四条保障线",关注并发展惠及农民工家庭的农村社会"四条保障线",以"一体化"理念改善城乡就业环境。对当下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危机,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共同发展、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制度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城市社区这一组织化的载体,超越户籍制度的障碍,重建认同机制。在社区场域内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主要的技巧是善于发现、创造并放大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和社区居民进行交往互动的各种"诱因",让他们加入到社区活动当中来,由浅入深经历从相互了解,到彼此熟悉,再到相互信任,最后实现社会认同的建构。社区认知、社区服务、社区参与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三个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服务均等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宇 《青年探索》2010,(3):24-30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新生代农民工"一词,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意义非常重大。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在新公共政策中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1亿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既是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又可能成为社会发展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融入不了城市,又退不回农村,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用新公共管理的视角阐释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意蕴,从而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做一些探讨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其中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更是新问题中的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专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占中国2.3亿职工人数的近一半,并将成为当代中国工人的主体。因此,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王金水 《桂海论丛》2011,27(2):80-8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道全新命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处于城市制度之外的社会群体,社会地位边缘化、居住边缘化、就业边缘化、经济地位边缘化。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比农民工问题更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朝一夕。政府应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真正摆在议事日程,给予特殊关注,采取多种途径解决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运用虚拟民族志方法观察他们在北京建立的同乡QQ群组,我们发现,借由QQ群组构建起来的同乡社会网络,在新生代农民工眼中是抒发情感之地,为同乡间互助提供了空间,是交友的平台,是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社会支持网络之一。然而,这种同乡社会网络具有利益导向的显著特征,难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网上的"家",而流出地的"家乡"已变得日益模糊,流入地的"家乡"仍无法企及,他们逐渐成为一群流动的人,一群"拔根"的人,一群"无乡可依"的人,一群没有"家乡"的人。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特征和实现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并存的当今时代,如何推进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阵营中的主力军,不仅具有融入城市的强烈诉求,而且其群体特征也为城市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因此,要实现我国的城市化,必须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地位,即把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推进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对象,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得去、留得住、活得好"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书林 《桂海论丛》2011,27(1):53-57
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政治关注和社会关注的态势下,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作为一个新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应该郑重提出来。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准确定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把握其群体性特征,透视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认同感,剖析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价值诉求,科学设定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金萍 《学习与实践》2012,(7):99-10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体。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已进入成家立业的关键年龄期。"家"对他们而言,既是一个"物理空间"又是一个"社会空间",成为其立足和融入城市的依托。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形式、住房管理与服务、居住水平与满意度喜忧参半,应当通过住房供应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来化解他们的住房问题,提升其居住水平。  相似文献   

10.
匡亚林 《重庆行政》2011,(6):100-101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 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张泽峰 《乡音》2011,(3):19-20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城镇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60.9,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按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选举权保障与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大量新生代农民工人户分离,进驻城市务工,已成为城市的中间层.但是,对市场经济的过分追捧、政治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传统户籍制度的阻隔和法律法规的缺陷使新生代农民工的选举权克减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必须统筹城乡,改革户籍制度;与时俱进,改革法律制度,依法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选举权;人大代表应职业化、专业化,改革"代表为官"的体制;新生代农民工应社团化,使其成为一个单独的选区,独立参加选举活动;在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切实改善农民工的经济状况,从而以改革户籍制度为突破口,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选举权益.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农民工在过去的30年中经历了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从"第一代"到"新生代"和"第二代",以及从"暂住"到"常住"或"居住"的实质性转变,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但是,到了新生代农民工为主的时代,他们在城市融入上面临着三大难以化解的张力:政策的"碎步化"调整与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强烈的城市化渴望和要求之间的张力;他们对城市化的向往与他们实现城市化的能力之间的张力;中央城市化政策与地方落实城市化措施之间的张力。新生代农民工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张力之中,那么他们会在城市社会中建构出另一个不同于城市主流社会的社会圈子,会产生更大结构张力的"半城市化"问题。因此,现在应该全面改革城乡体制,建构出一个基于公平机会之上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制度,才能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的社会目标,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向。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家庭问题可以找到市民化的可能突破点。由于社会流动、婚姻挤压、双重边缘人的身份尴尬、婚姻策略的盲目调整等方面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家庭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特性,丰富了婚姻内涵的同时又带来了很多的社会管理难题。因而以婚姻家庭为突破口,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分层化、专门化研究,探索在新型城镇化和市民化的进程中如何缓解成婚难问题,改变婚姻迁移循环式流动的窘境,减轻抚幼赡老维持家庭的经济压力,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中央一号文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正式被政府认可,并且把他们面临的问题当作一个社会的公共问题来看待.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富士康N连跳"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企业、媒体与民众、政府三个主要角度,来探讨社会对待"新生代农民工"方面存在的经验与问题.以富士康N连跳为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反应方式与改革对策,这对于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推拉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拉理论"是研究人口迁移的重要理论,本文在"推拉理论"视域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身份现状,分别从历史发展、社会变迁、个人意愿三个维度论证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必然性,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困境和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鲜明突出,尤其表现在精神文化需求及发展方面。精神文化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成长、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现实情况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显现出严重缺失与不足。必须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与成长性出发,选择正确路径,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韩美玲  束然 《人民论坛》2012,(35):168-169
近年来,幸福感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新生群体。文章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企业、个人与政府四个视角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这一群体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增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工潮”现象已历时二十多年,农民工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本文在对传统型农民、旧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前瞻性的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诉求的实现不仅要依靠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而且还需要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因此,要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开发的社会支持系统,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管理能力,拓展新生代农民工与社区市民群体的交流平台,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发展诉求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