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青年探索》2008,(4):87-87
你知道新时期广州人的精神是什么吗?你知道广州城市形象如何体现吗?这些问题市民可在网上展开大讨论,并与道德模范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同时在7月中旬,广州将开展“百城市道德模范巡讲网上行”活动,这个活动将组织“全国道德模范”钟南山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奖者赵广军、2008年广州市党员道德模范、“羊城公德公益百星”等道德建设典型开展各种类型的宣讲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2.
私心     
《后汉书·第五伦传》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问第五伦“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有求于我,送给我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始终也没有介绍他担任什么官职,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我哥哥的儿子生病时,我会一夜多次探望,看过后又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生病时,即使我不去探望,也整夜不能眠。这样看来,能说我毫无私心吗?”这也是成语“一夜十起”的出处。  相似文献   

3.
“我真的是一个领导者吗?” “我真的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吗?” “我真的是一个大家认可的领导者吗?” “我能给下一代领导者什么样的忠告呢?” 尝过做领导的辛酸滋味的人,一定都反复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相信每个领导者一定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独自留在没有开灯的漆黑的房间.看着窗外五彩斑斓的街景,苦思冥想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艰难抉择的一瞬间,不禁向幽暗的夜空抛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是父亲.这时候会怎么做?如果是我最尊敬的某某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色。我国早有“太上贵德”(《礼记》,“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的古训。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置于首位。其具体表现是: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在把“嫉妒”和“羡慕”进行比较和链接,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嫉妒是与生俱来的吗,它是孤立的吗?在思索这个问题时,我想到这样一句“气人有,笑人无”的老话。人们的气从何来,我想最朴素的想法是“你有我没有”、“你好我不好”等等类推,归根溯源,  相似文献   

6.
30年中国社会道德变迁,这个题目我准备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我会讲一个基本趋势,就是这30年到底是往哪去变,有没有可以捕捉到或者描述的一个趋向?第二个问题就是,我想讲一讲这个过程中两个阶段,可以明确区别出来两个发展阶段,或者演变阶段。第三就是说我想讲一下就是关于我们今天的,我称作复员式的社会道德,它的一些特点,以及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道德底线,是一个令人惶恐的话题,但是来自社会多个层面的道德出界现象却让我们已无法回避,我们通常都说,物质是基础,古人就有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论说,然而,现实这样告诉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随之带来思想道德水准的相应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许多,而坚守道德底线的问题反而显得相当严峻。邓小平说过,“物质文明搞上去了,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是个贪污贿赂横行的世界,那么经济成功了,也没有意义。”“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道德问题已引起方方面面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不少问题不容忽视,具体到现实生活中,道德滑坡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  相似文献   

8.
从“扶不起”反映的群体无意识到频繁出现的“最美”现象中人性光辉的绽放,从染色馒头、郭美美事件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到欧兴国老人“活着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的执著坚守,从两岁女童小悦悦两次碾压多名路人从她身边走过却未施援手到拾荒“老太”毫不犹豫地伸手施救,从屡屡发生的道德事件到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十大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道德注定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话题。面对冰火两重天,人们扪心自问,是社会太坏,还是我们自己不够善良?是权力太蛮横,还是我们自己太漠然?是企业太强硬,还是我们自己不够坚强?不管怎样说,从社会道德建设的角度看,民众关注和讨论道德问题都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充分说明大家对于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期待和信心。那么,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到底如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道德现状?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又如何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贡献力量呢?本刊特别策划推出此专题。  相似文献   

9.
讲政治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人在学习江泽民同志“一定要讲政治”的论述中,有些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就是最大的政治吗,抓住了这个中心不就是讲了政治吗,为什么中央还要强调讲政治呢?我们要聚精会神地抓经济建设,强调讲政治会不会分散抓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4,(3):19-19
网上最近流行这样一个笑话:一位青年人问哲人,“我很富有,却不开心。我该怎么办呢?”哲人默然,握住年轻人的手。青年顿悟道:“大师,您是想告诉我,我应该心存感恩,回报他人吗?”哲人说,“不是……我是想说,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机关动态》2010,(3):11-12
近日.长宁区机关党工委下发《关于在全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世博先锋行动”的几点意见》,要求各部门机关党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组织生活,进行“六问一讨论”.即问一问自己:机关文明守则我带头做到了吗?公共秩序我带头维护了吗?交通法规我带头遵守了吗?志愿服务我带头参加了吗?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我做到了吗?“双结对”活动我主动参与了吗?  相似文献   

12.
道德迷局 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公众最反感哪些失德现象?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读不少文章,忽然发现中国经济学冒出了一个问题:经济学究竟讲不讲道格呢?这的确令人费解。当读了《“不道德”的经济学》、《道德·功利及其他》(分见《读书》1998年第6、第7期)等文章后.得出这样的推断:这是一场未直接挑明的经济学圈子内的争论.其代表人物一边是何清涟.另一边是一些所谓的“过渡经济学派”的人物,如盛洪、樊纲。(盛洪《经济学的中国学派》,载《学问中国》)这样说的根据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言说双方的基本言论何重点和风格的差异.作为当代经济问题的研究学者,他们研究的总体对象应该是一致的,即所谓的…  相似文献   

14.
小玫 《时事报告》2009,(3):59-60
在一本叫做《老外侃中国》的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太喜欢夸耀了,你们常常说你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欧洲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呢!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外国人竟是这样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近来,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说:“我最近常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他实际上讲过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是讲市场,一只是讲道德。”  相似文献   

16.
派出所民警参与“计划生育”抓人对吗?编辑同志:我有一个亲戚,因躲避计划生育外出,当地派出所民警到我家来找。我大哥说亲戚未到我家,派出所民警就把我大哥带走了。请问:派出所民警这样做合法吗?李二成李二成同志:派出所民警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  相似文献   

17.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18.
山有脊粱,人有人格。何谓人格?心理学家说是“健康的人”:法学家说是“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伦理学家说是“道德主体品格的总和”。我们通常讲的人格,是指道德人格,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道德评价。简明地讲.是指做人的资格.为人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中华民族衡量人才的标准历来是坚持德才兼备。道德不仅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也是治国的要领。我国有优秀的道德传统,先秦儒家就讲见利思义、以义节利、反对见利忘义。还主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官的要公忠体国;个人讲见义勇为;商人要做到童叟无欺。我们共产主义道德更讲要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如皋殷红彬事件后,“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新闻屡见报端,不断拷问着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老人摔倒在地,扶还是不扶?救人者会不会因此引来麻烦?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讨论,有网友直言:“不是我不扶,而是我没钱,扶不起。”人们对搀扶摔倒的老人变得越来越“谨慎”。在敬老节来临之际,本期《观察》邀您一同探讨:该如何对待倒地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