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其中涉及新旧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两种社会保障体系的转变和衔接。处在这种转变过程中的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必然要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变化的影响。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影响的作用渠道,包括社会保障对居民养老储蓄、预防性储蓄、可支配收入、遗赠储蓄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社会保障的收入分配效应等,应在理论上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目前宏观经济面临较严重的内外失衡。内外失衡是需求结构的失衡——投资和出口增长远快于消费增长,消费严重不足,2005年消费率仅为51.8%。内外失衡的实质是整个经济的过度储蓄。过度储蓄主要是由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造成的,2006年全国储蓄率为50.1%,比200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其中政府和企业储蓄率提高10.6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率提高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鄂璠 《小康》2013,(2):38-41
储蓄是中国人的"第一要务",四成人今年还要更多地储蓄,而要更多消费的人仅有两成。在"物价涨、消费高,钱包追着消费跑"的时代,收入"牵绊"了近六成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在能够促使自己增加消费的诸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收入增加。在"节俭"消费观的导引下,高达九成的人有网购经历,质量和价格,是最能"激活"中国消费者购买欲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央行调查:个人消费仍难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四季度对50个大中城市2万名储户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34%的受访者更热衷于储蓄,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季度上升。储蓄存款仍然是中国家庭最主要的金融资产,多达67%的受访者持有存款的金额大于其他投资资产。入世后中国一直处在通缩水平,但愿意消费的家庭却愈来愈少,仅有33%的人认为“花多点钱才划算”,这一比例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1.4%。调查还显示,受访者对未来收入的增长比较乐观,有更多的储户认为未来物价将上升。这一影响个人消费意愿的结果显示,有8.5%的受访者拟在3个月内购买汽车,计划买房的人近21%。不知道是否忧虑房地产泡沫,拟置业的人数比  相似文献   

5.
“君子不言利”几乎是上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金钱理念 ,“金钱”、“利”完全是“小人”所思所想。1978年 ,邓小平同志提出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1年过去了 ,他老人家的话尤在耳边 ,而今天中国的经济形态已日趋丰富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总量不断增长 ,差距不断扩大。中国人中的一部分真的富起来了 ,中国人的“钱袋子”普遍鼓起来了。“君子不言利”已经成为过去。从收入看“钱袋子”个人收入是“钱袋子”的重要来源。21年来 ,中国人民的收入有何等的变化呢?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6.
一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民一直表现出较高的储蓄倾向,农民按银行存款计算的储蓄倾向从1988年的2.57%持续上升到1994年的11.7%,随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以上①,远远高于80年代前期。为什么我国农民会出现如此之高的储蓄倾向?这是无法用收入、利率和物价等因素来简单加以解释的。笔者认为,制度性因素在影响农民的消费决策与储蓄行为中必然地发挥了重要作用。1、制度变迁与农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制度变迁对个人预期最大的影响在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7.
陈建芬 《小康》2007,(3):44-45
“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那边讲,我们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我们多少人都哭啊,都看啊。我们希望中国真的站起来”。  相似文献   

8.
张彬 《前沿》2014,(13):133-134
本文从中国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追求是实现每个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中国人的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人民幸福、中国人的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观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人的现代化的不均衡性状态这四个方面来概括中国人现代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旭 《小康》2012,(2):55-59
六成国人仍旧崇尚节俭、尽量储蓄五成国人愿为奢侈品压缩生活开支《小康》国人消费行为调查结果耐人寻味:一方面,国人依旧热衷于节俭和储蓄:六成以上受访者崇尚"尽量节俭"的消费观;八成以上受访者将月收入的10%以上用于储蓄。另一方面,2012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  相似文献   

10.
谈论全球的储蓄与消费的失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储蓄和消费的最基本关系。实际上,一个国家跟一个家庭是一样的,总收入无外乎两块:消费和储蓄,即收入=消费+储蓄。在国家层面,按照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7.8%,创8.7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左右。由此看来,居民储  相似文献   

12.
“猪福”2007     
<正>猪在中国是财富和福气的象征。中国人传统的幸福观就是“屋檐下面一头猪”——这就是“家”字的组合。就连中国人存钱储蓄的“扑满”都往往做成可爱的猪的形状,以图年年有余的大吉利……所以,猪年似乎就是富有与福气的一年。你看,有多少幸福的夫妻都要在2007年生孩子,图的就是猪生肖的福气。人们追求幸福的本能,光在这一点上就显露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结构、解构与重构:当代中国美学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解构与重构:当代中国美学的逻辑李建盛当代中国美学是如何兴起的?各学派的美学体系是如何结构起来的?各种强制结构起来的美学体系又是如何弥散和解构的?当代中国美学作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理论意识为什么难以为中国人的意识所接受所拥有所认同,化为中国人的审...  相似文献   

14.
观点网络     
《创造》2005,(11)
中国居民高储蓄现象的政策性因素张明在《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撰文提出,中国居民的高储蓄与传统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客观上也造成了居民储蓄的增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因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虽然有效降低了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但也由此带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和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致使居民储蓄倾向上升。二是住房和医疗制度改革因素。我国城镇的住房和医疗制度改革事实上使得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人们为买房或预防疾病而把相当部分收入存入银行。三是教育产业化政策因素。高等教育产业化改革使得子…  相似文献   

15.
权威部门评估,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之列。1949年中华人民#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几经波折,折射在城乡居民身上,形成生活水平呈阶段性变化,但是,中国人生活状况的改善有目共睹。尤其是1978年以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已大大超过前30年的总和。居民生活不仅在吃、穿、用、住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中国老百姓的钱袋迅速丰满,至去年6月,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35458亿元人民币。面对如此强大的居民购买力和堆积如山的消费品,调查表明,经历过70年代“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  相似文献   

16.
许正中 《时事报告》2010,(12):28-31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6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喜的是,中国保持了50余年GDP年均增速9.8%的纪录,当前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忧的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各类陷阱己不同程度地凸显。9月13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与世行合作50周年座谈会上再一次表示,目前摆在中国面前的新问题是“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在国民小学的门口会看到一副对联:做个活活泼泼好学生,做个堂堂正正中国人!现在在台湾有些人竟然不承认是中国人,他们不承认是中国人的借口是:“中国“的涵义很模糊,所以“中国人“的涵义就更难说了!中国的涵义模糊吗?海峡两岸均属中国;中国人的涵义模糊吗?海  相似文献   

18.
很多中国美食网站喜欢引用这样一句据说是孔子说过的话,"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从而把中国人对美食的喜好和古代智慧联系了起来。姑且不去计较孔子他老人家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它无疑反映出了中国人对美食的崇尚。初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对美食的热衷让我这个来自以"美食家之国"著称的法国人充满了热情,至今这种热情仍未消减。  相似文献   

19.
诚如《隋唐嘉话》中所言:“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人正在“日本化”!渐行渐远的民众幸福感现在的中国人幸福吗?“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死不起人”。大学生幸福吗?虽然花费了父母大量的教育储蓄,仍没有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天,在我的一次中国之行归来时,一位法国哲学家问我对中国有何印象。我对他说,中国人和我们遵循的逻辑不一样。他当时昕了跳起来说:“这是什么话。世界上不存在中国逻辑,也不存在法国逻辑。逻辑就是逻辑。西方人已掌握了逻辑。你可能是要说中国人还没有掌握逻辑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