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据问题可以说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的基础和核心,而在所有的证据理论中,证明标准又是一个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争议的问题。从英美法和大陆法关于刑事证明标准的规定看,证明标准的层次性或差异性主要从诉讼阶段、证明对象、证明主体三个方面得到了体现。通过对两大法系刑事证明标准的分类、理论基础、实践价值等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比较两者的差异并结合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现状,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提出了一些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正万 《中国法学》2002,(4):166-178
立法虽然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但由于其理论基础没有得到全面的揭示,致使刑事诉讼理论、立法和实践中的被害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文章从尊严价值理论、报应观念和救济原理三方面揭示了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理论基础。认为被害人所持的报应观念是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工具性理论基础;而尊严价值理论为被害人享有作为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提供了根据,它从终极人文关怀的角度解释了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理论基础;救济原理则揭示了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特殊性,是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独特根据。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原则是对刑事诉讼主体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一方面,刑事诉讼原则是作为刑事诉讼的具体制度、规则和程序的基础和依据而存在的;另一方面,它又是刑事诉讼法律规范本身。由于我国学者就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多局限于对刑事诉讼法条文的注释上,从而在总体上尚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刑事诉讼原则体系。笔者借《刑事诉讼法》修改之机,提出一个初步的刑事诉讼原则体系的框架,以飨学界同仁,同时供立法部门参考。一、“刑事诉讼原则”称谓的确定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本文的主题而言,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长期存在着“刑事诉…  相似文献   

4.
论刑事诉讼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刑事诉讼的主体裴苍龄刑事诉讼主体是刑事诉讼法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关系着刑事诉讼的各个方面。正确理解刑事诉讼的主体对于把握刑事诉讼的实质、认清各种诉讼法律关系、发挥各项程序的作用以及完善刑事诉讼的立法,完善刑事诉讼的机制和基本结构,完成刑事...  相似文献   

5.
李蓉 《法学家》2005,6(2):96-107
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确立诚信机制有如下意义弥补诉讼立法资源的不足;顺应刑事诉讼民主的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对司法行为的要求;有效防止诉讼权利的滥用.诚信原则在刑事诉讼语境下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要求诉讼主体正直、诚实地实施诉讼行为,不损害其他诉讼主体的利益,不能以极端或过分的方式行使诉讼中的程序权利或实体权利;二是当行为主体确信其行为符合法律,且从主体产生这一确信的过程看,他是诚实无过错的,主体基于这一确信作出了相应的诉讼行为,法官可赋予这些行为有利的待遇.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辩护制度之理论基础(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无罪推定原则、程序主体性理论和对立统一规律共同构成了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无罪推定原则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刑事诉讼原则,这一原则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在司法和立法实际及法学理论上,实际上已经确立了这一原则。程序主体性理论强调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与控诉机关、审判机关拥有同等的程序主体地位,旨在保护被追诉的人所应享有的诉讼权利,如辩护权,这一理论在我国法律中也得到了体现。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之一,在刑事诉讼中,控诉与辩护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之中,刑事辩护制度的设置将刑事诉讼中的矛盾制度化,有利于冲突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了刑事诉讼的终止问题。从近年来的有关司法实践和刑事诉讼理论研究情况看,很有必要对刑事诉讼终止的立法与实践诸问题加以研究。本文拟就此略陈浅见。刑事诉讼终止立法的基本含义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依照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相似文献   

8.
李杨 《法制与社会》2012,(32):257-258
刑事诉讼法原则是贯穿于刑事诉讼整个过程的,对刑事诉讼从立法到司法都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的,国家机关和诉讼参与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刑事诉讼原则是刑事诉讼法律体系构建的支点。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立法工作的质量,和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当开展。本文从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叶,被害人学作为刑事法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兴起和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随之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保护被害人的专门立法,或者对原有的刑事诉讼立法进行了重要修改,而且这一法律变革的过程方兴未艾。从立法变革的内容来看,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证据学、心理学等角度阐述了勘验、检查笔录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以新的视角——勘验、检查笔录特点、形成过程、证明作用及诉讼证据的内在本质——重新认识其证据属性,提出仍应保留勘验、检查笔录这一证据形式的观点,并就勘验、检查笔录的证据规则及程序规则进行探讨,以期对刑事证据立法和刑事诉讼实践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这不仅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改革与完善的一个显著标志,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初步结束了法学界长达数十年的争论,从而为律师全面介入侦查阶段担任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奠定了立法和理论基础。一、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的立大理论和现实意义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作为一种诉讼理论,广泛体现在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之中。法国《人权宣言》第9条规定:“任何人在其未被…  相似文献   

12.
中外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及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通过对国外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德国、意大利三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申请、提起与受理,审判中的主要诉讼主体及审判等与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作一全面比较,分析它们程序形式特征上的异同,对程序实质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进而总结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立法和司法的进步与差距之所在,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立法完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三种模式:一个概要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各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基本事实出发,大致可以概括出三种不同的刑事诉讼制度发展模式,即立法修律模式、司法判例模式与试点实验模式.这三种模式具有不同的内在特质,在推动刑事诉讼制度发展上各有其独特优势与内在局限.各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历程表明,刑事诉讼制度发展不能只依赖一种模式,应是多种模式的组合或交替使用.目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主要依靠立法修律和试点实验,司法判例还未被有效运用.未来应该根据各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经验以及上述三种模式的实际价值与内在局限,合理确定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14.
吴东良 《法制与社会》2010,(17):292-292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证据理论的建立与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不断完善刑事诉讼中的证据问题,要从立法角度、理论研究角度和司法实践中汲取精华,从而使刑事诉讼的价值和程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的目的、价值及其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建军 《法学研究》2003,(4):98-109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国家根据各种刑事诉讼主体的客观需要及其对刑事诉讼价值的认知所预先设计的、希望通过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而实现的理想的诉讼结果。刑事诉讼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固有的、不依赖于刑事诉讼主体及其需要而独立存在的、能够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对国家、社会和所有公民的合理需要和要求的满足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特性。刑事诉讼目的与价值的联系在于 :刑事诉讼目的的产生是人们对刑事诉讼的价值进行认知、评价、选择的结果 ,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是刑事诉讼价值的体现。两者的区别在于 :刑事诉讼目的具有主观性 ,刑事诉讼价值具有客观性 ;刑事诉讼目的是人们从事刑事诉讼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刑事诉讼价值是人们价值认知的对象 ;刑事诉讼目的追求的程序公正是人的主观目标 ,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公正性是其内在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6.
<正> 免予起诉是我国独创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这是一项因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法律上已经获得确认的制度。对此,笔者试从宏观研究和哲学思考两个方面作理论分析: 一、关于免诉制度的宏观研究 对免予起诉制度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当把免予起诉制度与我国政治体制联系起来,从宏观上,整体上加以探讨。 1.我国免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我国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没有规定免予起诉制度在立法上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通过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则可以看到其理论基础的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诉讼法学研究的五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事诉讼法学 (一)“九五”期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九五”期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取得了较为重大的进展。一方面有关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研究继续有所深入;另一方面伴随着1996年3月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学术界就修改后刑诉法的立法精神,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其完善讨论热烈,研究领域得以拓宽,刑诉法学研究呈现出生机勃勃、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时期刑诉法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 1.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研究。这一时期国内中青年学者普遍关注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深层次的理性探讨,体现在…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原则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健 《法学研究》1996,(1):118-125
刑事诉讼原则是刑事诉讼法律体系建构和运作的理论支点抑或理论精髓。对该问题研究和认识程度的深浅,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立法工作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正当开展。正缘于此因,刑事诉讼原则历来被国内诉讼法学界作为热点问题予以讨论和关注。但学者们往往局限于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法典作文章,而对刑事诉讼原则本身的涵义、特征及其分类则缺乏细致的考究,致使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未深入、展开。也不能否认,囿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在七十年代末制定并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其原则部分的规定本身就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框束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本文拟从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的概念分析入手,对刑事诉讼原则的特征与分类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同时也期望能够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某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者关于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的"权利义务说"、"地位作用说"和"诉讼职能说"等学说均以我国具体的刑事诉讼法律规定为基础,是典型的注释法学。超越注释法学的窠臼,从刑事诉讼目的论的高度重新审视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的划分标准,是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理论研究的出路所在。本文认为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应当由刑事诉讼目的所决定,是否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目的是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除了规范一般主体和一般犯罪的追诉活动以外,还会就一些特定主体或特定犯罪的诉讼程序进行规定,这种适用于特定主体或特定犯罪的诉讼程序便是“程序特别”。程序特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个国家及各个历史阶段的立法现象,创设程序特别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程序治理的精细化,使刑事诉讼程序体现出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惩罚犯罪、保障人权、诉讼效率等价值目标的动态实现,并有助于实现某些特定的刑事政策。程序特别的立法模式有三,包括单行模式、附属模式和专章模式。特别程序是程序特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程序特别是特别程序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存在程序特别并不意味着可以设置专门的特别程序,特别程序的设置条件仍然需要进行严格限定,并遵循谦抑性、必要性和协调性三大原则。未来可以适当增加我国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数量,并综合运用多种立法模式来灵活应对不同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