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田卫民  王桀 《思想战线》2013,39(5):59-62
乡村旅游在发展中经常面临公共资源挤占、开发无序、低价竞争等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缺乏协调,没有建立社会目标集体实现的保障机制。因此,将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引入乡村旅游规划应用中,从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激励相容三个目标系统构建入手,乡村旅游经济机制模型和设计流程,对于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汤洁娟 《求索》2016,(4):139-14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极大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虚拟旅游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产物。以BP神经网络为理论基础,将黄山、泰山、故宫和乌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构建出虚拟旅游系统的评价模型,并针对虚拟旅游系统中的仿真性和体验性进行评价与模型验证,研究结果显示,黄山和故宫的虚拟旅游系统比较优秀,泰山和乌镇的虚拟旅游系统相对较差,这一结论与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从实践层面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廖培 《求索》2010,(1):15-17
目前我国旅游规划投标方案的评价,基本上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随意性较大。为了旅游规划投标方案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本文引入定量评价模型.从规划投标公司实力、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三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一种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评价旅游规划投标方案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模糊指标进行评定,结合加权综合型算法,最后得到各个方案最终评定值。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今后五年指导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确保《规划》贯彻落实,加快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实施方案。一、五年总体目标任务《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将我省民族地区基本建成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  相似文献   

5.
赵立群 《群众》2012,(4):56-57
近年来,新沂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苏北最佳旅游城市”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集群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激活发展潜力,全力打造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9,(2)
<正>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一)尽快出台省级层面的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我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及发展重点,统筹推进健康养生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全域旅游、养老服务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龙游县围绕创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目标,以规划为龙头,整合城乡资源,推进城市建设,带动农村发展,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型城市化的新路子。创新规划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规划先导,重视运用规划手段对未来发展形态进行科学分析谋划。一是明确城市发展定位。根据龙游县城人文底蕴、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等独特资源禀赋条件,把县城定位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明确了“一核两区”的空间布局,并确定了近中期城市发展重点方向和建设的章法时序。二是科学修编规划体系。先后委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相似文献   

8.
目标要使旅游业有个新的更大发展,必须制订和实施一个好规划;必须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必须加大国际国内推销力度;必须加快教育培养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对社区文化认同机制三个理论假设和乡村旅游新业态三个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基础上,就乡村旅游新业态相关理论与社区文化认同机制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旅游新业态演进路径总体看呈一条上升的螺旋曲线,其指向为村民对旅游乡村社区新文化的基本认同。结合目前乡村旅游建设实际,探索提出产业融合与文化创新双驱动,推进乡村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尊重原住文化,合理规划开发,形成高效乡村旅游新业态空间结构;加强人才建设,激发"新乡贤"精神,发挥其在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和发展中的带头作用;重视文化建设,构建全面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体系等符合文化认同机制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把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泰州市政协联合民盟泰州市委进行了深入调研。近日,市政协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专题协商,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一、加强发展规划融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把旅游业放到抓发展、抓转型、抓民生的重要战略位置,研究制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和创意策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制定加快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  相似文献   

11.
旅游规划失灵与利益主体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美玉 《思想战线》2004,30(2):88-93
旅游业的综合性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要求旅游规划的制定者必须具有极其广博的知识,因此旅游规划任务必须由多学科领域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来完成。应尽快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旅游规划专家网络、旅游规划专家信息库、旅游规划市场规则和若干技术规范,从而提高规划团队的整体素质以及规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密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依然延续旧的教学模式,没能体现出高职专业教学特色,适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新模式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以我院旅游英语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为切入点,预期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等方面有所探索。以对旅游英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高职教学体系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关系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不很成熟,导致了现阶段旅游市场混乱,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目前我国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主要集中在消协的事后处理上,本文鉴于旅游消费的特殊性,认为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要从事前防范开始,阐明了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构筑政府、协会和旅游企业三者共同作用的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系统工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时少华 《中国发展》2011,11(5):57-61
中国社区主导型旅游村落的居民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该文以北京郊区一个自然村落为例,针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过程中参与旅游规划与决策、村资源旅游经营、旅游监督、旅游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居民社区参与旅游不足问题背后的三个体制性影响因素,即村干部委托代理制度、村干部公共管理角色与经营角色的混合制度,以及乡村干部内部利益的庇护网,并提出了可选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桂元  陈瑾 《中国发展》2011,11(2):61-65
该文阐述了广东省汕头市莲华镇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型乡村旅游,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形成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粤东地区人多地少,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生态环境压力大,走生态环境型乡村发展之路,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的旅游业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政府始终在旅游宣传促销、规划、培训等方面承担起组织、协调等主要任务,其政府主导在旅游业发展中主要体现在规划、政策、环境、市场、促销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分析重庆“两翼”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有利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重庆“两翼”地区缺乏乡村旅游专项发展规划,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完善,发展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发展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发展粗放,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质量差,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渠道狭窄等八大问题,科学规划重庆“两翼”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布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总结澄迈县金江镇万昌村"三个阶段"农业发展模式的变迁历程,并重点分析万昌村"公司+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探索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规律,推动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农村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台湾旅游公共服务创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后通过强化旅游公共信息和公共秩序的管理力度而实现快速成长,90年代后步入转型阶段。台湾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可以具体划分为政府主导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各类社会机构的参与供给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府一社会”协同供给模式。借鉴台湾经验,大陆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机制、强化社会参与、引进科技手段和推进宣传教育等多重视角出发,全方位推进大陆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少和  张伟强 《思想战线》2004,30(3):122-125
文化势差形成旅游动力。在生态旅游中,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等重要,它离不开文化人类学、社会文化学与生态旅游学理论的指导。文化生态旅游需要和谐发展,解决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是一项系统工程。引导性、自然性的文化嫁接,形成文化的继承发展;系统性、生态性的文化保护,形成文化生态旅游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