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问题的途径是在自我价值实现系统中引入以社会价值评价为表现手段的社会价值导向。人的社会存在是社会价值导向引入的理论依据,社会价值导向引入带来的人生自我实现系统的转变是引入的现实依据。引入社会价值导向后,自我价值实现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社会价值导向引领下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有了抵制和消解错误人生观和错误人生问题的支点。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几千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而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在全社会达成一个广泛认同的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从而调动全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精诚合作。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3.
公众认同是提高公共政策过程实效性的保障。它有利于推动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实现政策科学发展与社会管理民主化,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目前,由于公众认同理论研究滞后和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偏离,政策主客体间信任障碍影响了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认同的实现。因此,以政策主客体互动视角重视公众认同理论研究,从道德理性把握公共政策价值方向,基于公众主体性构建互动信任机制,已成为实现公众认同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自我认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认同是指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及社会进行能动互动,个体通过内在参照系统形成自我反思,使行为与思想逐渐形成并自觉发展成一致的状况,表现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现实性反思和生命价值的深层次追问.结构化理论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体建构和社会塑造互动的过程与产物,自我认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过程,具有经验反思性、连续一致性与主观适宜性.自我认同能为个体的社会生活提供方向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个体的生活目标,为个体的社会认可提供实现条件,推动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庸作为儒家的一种重要核心思想,是道德的最高层次,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庸的本来意义就是道德实践的最高指导原则或最高尚的道德品格。这从两个层面揭示了中庸的思想义涵: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道德人格;一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处世原则,使得二者成为中庸论域下重要的逻辑起点。中庸作为一种思想理念或哲学范畴,长期以来因缺乏对其进行整体性的话语逻辑阐释、缺乏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对其普世价值的挖掘,造成不公正的误读甚至诋毁。本文立足于中庸的话语逻辑视角,从中庸的高度之维、难度之维、向度之维三方面论证中庸在这一特定话语逻辑系统中的思想义涵,进而揭示出中庸在思维方式与文化认同方面的价值诉求及其现实转化。  相似文献   

6.
黄长安 《求索》2013,(12):99-101
艺术审美主体需要借助社会实现过程中的合理设计和安排来达到公平公正的价值目标。以公平公正为价值目标的艺术审美主体的社会实现应该遵循机会均等原则、资源同等分配原则、客观评判原则三个基本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实现具有内在的公平性: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在这样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艺术审美主体追求公平公正的话语将会整合为集体认同.有效地维护和增进弱势群体平等参与艺术社会实现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消费成为社会中占主导位置的力量,消费也成为人们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青少年期也是个体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少年在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受到消费主义的极大影响。更多的青少年通过消费彰显个性、品位,消费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身份认同的路径,然而青少年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加剧了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聂兴超 《求索》2010,(11):65-67
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向,为协调社会价值分歧,当代政治哲学主张通过中立性政治原则来协调价值主体间的冲突,以"求同存异",确保政治秩序的稳定。然而,中立性原则虽然对各种善观念或良好生活观念保持中立,但它并不是一个与道德无涉的概念,它指涉的只是对伦理生活观念的中立,而并不是对道德的中立;另外,严格中立性原则也是不可能的。中立性概念虽然是现代性条件下,在平等的关心与尊重成为人们普遍共识的道德前提下,力图解决在合理多元论前提下达成共识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对于中立性的运用也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只有在辩护的意义上,中立性原则才最可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的高速运转下,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多,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突发性事件,使政府获得优于以往的行动能力和整合效果,需要将服务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将服务价值内化于政府成员的行为过程当中,使成员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确立并提升政府的服务价值,无论是从社会需要和认同的角度,还是从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角度,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道德在实现法治过程中有其积极价值。法治是道德的价值目标,从当今社会治理来看,道德对于法治的价值意义揭示了法治应该是什么,为什么应该如此的道德价值,道德使法治具有了值得人们追求的意义。它表现在道德对于法治过程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价值意义。具体而言,道德是确立良法的基础;道德是法的适用的必要保障;道德是守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社会认同的重要目标体系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明确了社会主义中国价值认同目标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目标,并由此共同建构了一个具有密切联系但是又有不同针对性的社会认同目标体系,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有力的举措,有利于提高社会认同有效性,打造民族和国家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易玉梅 《湖湘论坛》2007,20(4):43-44
道德内化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使之成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过程是主体自觉的能动过程,离不开主体的自主选择与认同.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是实现道德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为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下的结果,大学生"村官"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身份和生活世界的巨大变化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身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角色社会化"过程.本文以在两个专业网站上收集到的28份大学生"村官"的自述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自我身份认同、和农民的心理距离、价值实现度三个向度,来探讨他们在这种强烈反差下的"角色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郭卫华 《前沿》2010,(13):87-90
经济正义在当今时代的凸现,体现了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认真反思基础上提出的重要价值目标。它既肯定了经济发展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效益原则",又彰显了伦理"价值原则"规约和范导"效益原则"的能动性,在以人为本、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协调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效益原则与价值原则之间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构建了伦理—经济的有机互动模式。以经济正义作为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伦理—经济的人文整合,而且其更重要的价值深刻蕴涵在人类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价值追求中。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证明,追求经济价值需要道德价值的支撑.经济价值的实现和道德价值的追求,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民营企业只有坚持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原则,才能实现双翼齐展、两轮齐转.民营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和理解道德价值的重要作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把握道德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道德教育和实践,推动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着手进行分类,那么道德教育可以分为社会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教育。过去,往往偏重社会道德教育而轻视或根本不谈自我道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一自我道德教育是指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对自己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个体在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影响下,在高度自觉的道德意识之基础上进行的。其具体过程是:个体正确认识到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要求,于是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产生自我锻炼的动机,自觉地控制  相似文献   

18.
佟新 《人民论坛》2021,(9):94-97
独生女作为新型中性化养育方式下成长的一代女性,以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能力建构出越超传统的自我价值期望、新型的性别关系和坚实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重新建构社会性别观念、性别关系和性别自我认同具有深远意义。新女性的人生经历将有可能开创中国本土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实践,为国际社会性别平等的实践提供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经验世界与道德世界是一个人价值认同建构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应该是在经验世界与道德世界二者沟通与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历史的纠结与现实的无奈导致了经验世界与道德世界之间的背离,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只有从宏观到微观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能够支撑道德理性的经验世界,辅之以必要的理论灌输强化价值认同,才能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