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人的道德传统是重视个人的“私德” ,不重视社会“公德” ,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发育不良。要改变这种局面 ,培养国人的公德意识 ,就必须着力构建中国的公民社会和孕育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这个定义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公私德两个概念的基本使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道德行为同时要求相应的社会条件,这些社会条件可以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来概括。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这样一些作为社会存在的条件是刚性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忽略这样一些条件,把道德仅仅看作个人应该坚持的道德操守,或者道德责任义务时,就有可能滑向道德说教:因为它没有考虑到道德社会结构。因此,一种道德行为实际上和它的社会条件是联系在一起的,道德建设要把道德环境建设和自身的伦理信仰建设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应该站在这个高度来思考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德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兴  林榕岚 《前沿》2006,3(7):104-106
“诚信危机”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与讲究信用的市场经济是不相吻合的。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中国传统的诚信观陷于一种个人修养的纯道德,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诚信已超越了纯道德的范畴,是一种有外部规则保障的公德诚信。公德诚信是一种相对方是社会公众的诚信,有其自身的特点。建立社会公德诚信体系是缓解当前“诚信危机”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增进公民道德;它不应该用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来规范,而应该切实地从基本公德开始。其中的一个要件,就是“贞信”。即做人有原则,而又言行一致。缺乏“贞信”是当代中国的道德困境之一。“贞信”与礼俗社会中的“信德”有联系,也有区别:它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平等关系中建立社会合作的基础。“贞信”是自律的道德,表达了人们过有尊严的生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含影响深远的核心价值理念,而且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教化和个体修养方法。”[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的培育与践行,是当前农村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潜在的道德资源,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场域的复归性实践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6.
李学勇 《群众》2013,(5):I0007-I0007
3月22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就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提出要求。她指出,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管理执法、舆论和社会监督、考评考核都要动真格。必须依据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对失信败德者进行惩戒约束,对违法犯罪者进行严厉打击。媒体要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典型案例予以曝光。精神文明建设各类评选活动,对出现影响恶劣的道德事件要实行“一票否决”。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陈亮  程金华 《探索与争鸣》2023,(8):59-72+178
“江歌案”的民事判决揭示了“道德导入司法”的可能性,但其采用的导入方法仍待检视。从实然角度而言,既有的司法实践主要通过“转译”方法实现道德导入,即当法官意识到个案的法律判断与道德判断存在冲突时,其会遵从道德判断的指向而修正法律判断之发现,并对修正后的法律判断加以证立,使得道德判断可被社会公众间接地接受。但是,“道德转译”具有明显的内隐性特征,可能出现法官专断的风险,有必要进行外显化改造,为转译下的司法裁判提供公开阐释的场所。从应然角度而言,理想的司法裁判需依据“议论”方法进行道德导入:一是道德判断应在社会场景下完成“生成性议论”;二是道德判断要在法庭场域内展开“司法化议论”。在此意义上,基于法律议论的程序规范便是“道德导入司法”的制度化装置,其可补强道德判断在司法场域下的“合理可接受性”,进而为个案裁判的规范效果与社会效果提供调适契机。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社会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视,但社会风尚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道德意识还不够强,社会上违反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现象还不少,特别是一些“经济人”还缺乏“道德人”意识。为此,在当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当前我国公民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失仁”“失义”“失礼”“失智”“失信”的道德失范现象,导致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功能的缺失,政府职能的缺位,道德环境的复杂,法制建设的滞后等等。必须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力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是一种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或者一种行为得以发生、进行的重要的条件。道德环境是道德行为得以进行的社会环境,对我们的道德行为起着很大的影响。然而,许多事实表明,我们的现实社会并不是缺少有公德意识的公民,而是缺乏一个把公德意识转化为公德行为的良好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1.
社会表情是社会合作形成和延续的社会心理基石。一般而言,主要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可能呈现出社会幸福、社会安逸、社会冷漠、社会焦虑以及社会愤怒等不同类型的社会表情。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看,社会变革状态、社会财富配置、社会发展预期和社会调控能力等共同影响了社会表情的变化。在当代中国,形成和维持有利于社会合作的社会表情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下的社会群体间利益协商制度体系,还需要培育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2.
阶层竞争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矛盾。这一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利益竞争,内在根据是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出现了新的历史形态。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决定了竞争时象是物质利益、竞争方式是市场竞争。竞争使各阶层之间保持着一定张力,既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的一面,也有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另一面。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促使其从对立性向着同一性转化、变阻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问题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关注的是社会的结构性合理问题,它从本原上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没有社会体制问题的解决,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现阶段诸多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小康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总体性演进路径中,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价值主线,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而这一切,以对社会体制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为前提。社会体制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体。厘清社会体制的构成、社会体制与社会管理的联系和区别等基本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体制建设的基础。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步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权威的力量对社会成员进行调节、引导、约束,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过程。社会控制是建构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没有社会控制就不可能有社会秩序。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出现的局部失控源自于制度转型引发的控制资源流失导致控制主体控制力的降低、社会规范权威性降低及基层组织弱化。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秩序构建的路径在于强化控制主体、强化基层组织、发挥专政机关的打击效力,进而为社会成员提供明确的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剧烈而深刻的转型,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特别是"不稳定群体"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社会上的"不稳定群体",探究群体形成的因素,了解他们的诉求,从而制定对症的政府政策和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involves promoting critical awareness of social inequalities and developing skills that work against these inequaliti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gener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describes general strategies for facilitating students' social justice awareness and engagement, identifies challenges to social education, and highlights articles in the special issue that address these themes.  相似文献   

17.
公平是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在每个人拥有同等机会的前提下,依据非歧视性条件,通过合理的程序和适当的弱者保护,使每个人获得差异性发展与收益,并通过社会福利和科技进步来缩小社会差距。和谐则是异质事物的共存共生共发展。社会公平通过提高政权的合法性和制度的合理性来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则为社会公平提供文化土壤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管理的行政化认知与实践导向逐渐显现其弊端,需要我们从社会维度,即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其重新理解和定义。社会管理是与公共福利和生活质量相关的社会政策的执行与实施,而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除政府之外的另一个有效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制定社会发展与影响指标、发展社会慈善资本及社会经济部门等多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9.
Social Pot     
Local dish mixes atmosphere of friendship with hearty grub The Chinese hotpot a traditional and typical style of cuisine,is going international. Local chain Haidilao is planning to open a restaurant in Westfield Shopping Center in Arcadia,Los Angeles.With more than 70 eateries in 15 cities across China and over 14,000 staff,it is one of the 10 most popular hotpot restaurants in the country.In 2011,Haidilao realized a sales volume of 2 billion yuan($320 million).According to China Business News,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资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新概念,其含义、测度、作用特点等被当前国际社会科学界所关注。社会资本的定义繁多,对其测度的难度很大,但是,作为源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的无形资源,它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建立在社会协同基础之上的。重视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对其实行有效率的管理,发挥最大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