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理论》2020,(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于大学生群体也是如此。大学生手机依赖或成瘾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本文从手机成瘾的界定与研究、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归因三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相关内容,进一步认识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为制定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当代大学生就业、生活和价值观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沟通交流、信息获取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手机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从手机使用的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需求来解释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行为和心理缺乏解释力,因此,本文认为在信息社会中,作为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更多的是受群体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影响,不宜将大学生手机依赖妖魔化,并据此对未来的研究视角、研究立场和研究内容作出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4G网络加速了手机由"通信工具"转向为"个人终端",一个属于手机的时代到来,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特质使得手机与其紧密结合,不可或缺。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研究4G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象,发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并且相继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孤独感、疲惫感、焦虑感、思维反应能力下降等。并相应地针对问题给出了四大解决措施,从预防开始,加强自我管理等,希望大学生能尽快摆脱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4.
佟亚辉  吕晓芳  刘秋月 《学理论》2012,(31):182-183
手机媒体作为非常重要的通讯、娱乐、交往工具,在大学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其对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大学课堂教学、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也不言而喻。积极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习教育的应对策略,变被动为主动,改变部分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在高效便捷地为民众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由其引发的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性以及个人的集体盲从、情感困惑等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已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深入调研,分析当前网络性心理障碍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寻找较为科学的解决方法,无疑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2)
通过阐述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强调学生过度依赖手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分析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从大学生角度、学校角度、家庭角度、社会角度四方面探讨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微信、微博为载体的新兴媒体在增加大学生知识面与信息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新媒体在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社会交往、感情疏导等重要方式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症"、"网络综合症"等问题,继而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引起的大学生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高校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及其聊天、视频、游戏、购物、导航等功能的日趋强大和多样化,手机几乎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终端。它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手机依赖症逐渐侵入我们的生活且愈演愈烈。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236.8分钟,摸手机150次,除去睡觉的8个小时,差不多6分钟就要看手机一次,有的甚至更多。"人机关系"本末倒置,满  相似文献   

9.
王建  周文清 《学理论》2013,(30):236-237
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关于"e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因素进行综述,e时代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堪忧。原因如下:第一,大学生上网的时间长,自制力差,以致出现网瘾和手机依赖症;第二,缺乏运动;第三,睡眠质量低;第四,饮食不规律。建议: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和指导,增强运动能力并促进养成运动习惯,对大学生上网要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网络自律性,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脑、CALL机或手机、旅游、恋爱等“特殊”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增多。本文试图从消费总水平 ,消费心理、性别、年级、生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等几方面描述大学生特殊消费的一般状况 ,继而分析其影响因素 ,探求大学生特殊消费的起因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参与网络舆论监督是大学生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当前引导和规制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舆论监督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大学生具有与其他群体不一样的心理特点,其网络舆论监督带有情绪化表达、娱乐化参与和网络路径依赖三种不良倾向。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引导与规制应该以尊重和交互为理念,以网络公民教育为核心,以法治化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压力特点及成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压力研究的对策,为进一步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研究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今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亮点突出,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通过树立新理念,探索新内容,改进新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凸显。针对高等学校空前繁荣的学生社团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和引导,对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网络使用的主力军,面对网络立法尚不健全、网络防范技术有待提高的社会现实,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道德责任和自律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16.
赵广龙  廖林楠 《学理论》2010,(6):154-155
学习评价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考试。目前高等院校的考试方式和教育评价体系很不完善,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需要改革与完善高校现行的考试模式和教育评价体系,而且要使学习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尤其要使每一个大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分析,提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和谐统一,旨在为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雯 《学理论》2012,(10):261-263
大学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和谐的大学宿舍生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许多调查与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宿舍中人际关系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就大学宿舍生活人际关系的研究意义、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造成大学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及如何营造和谐宿舍生活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9.
谭志喜 《学理论》2010,(14):211-212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学生健康已不能停留在身体健康就行,更多需要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于民族高校而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时间较普通高校晚,加之民族高校学生心理又有着自身特点,本文力求在新媒体时代探索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瑜 《学理论》2011,(3):243-246
近年来,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基础"课教育功效甚微的矛盾凸现,这就需要"基础"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乃至教学细节的设置上来探索爱的教育。教师必须注重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这恰恰与教育心理学所要求的内容是一致的。在"基础"课上贯穿这种教学精神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