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粹法学是当今法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思潮,它坚持主张将国家实在法律之外的一切规范、道德伦理或价值因素排除出法学的研究范围——这也是其核心命题。那么,怎样评价纯粹法学的这一核心主张才较为恰切?这至少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它的理论源流;它的纯粹工作本身;它的问题意识;它的理论限度以及它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1934年凯尔森(H.Kelsen 1881--1973)的著作《纯粹法学》的诞生,从极端方面阐述法律实证主义的纯粹法学成为当代西方法哲学一个影响广泛而深远的重要流派。纯粹法学不仅适应经验科学的发展成为实证主义思潮的产物,其深受新康德主义影响的哲学渊源性也已为学界证实。而现象学作为同时期流行的哲学思想,其方法在法学领域中的影响和体现也应是可以想象的。从现象学方法看纯粹法学应有一番深刻的认识和新鲜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汉斯·凯尔森(Hans Kelsen)教授一生著作等身,其研究领域涉及公法学、法哲学、国际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他创立的"纯粹法学"理论在中国影响颇深,学习过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人多少都会对其"极端纯粹"思想所表现出来的天真可爱留有印象.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民间法学研究还不是显性地存在,与国家法学研究的程度、规模、层次和力量相比,它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尽管如此,民间法学研究——它不同于个人基于对法律的纯粹兴趣而展开的著书立说——在改革开放二十五年后的今天,至少从有别于具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的角度开始兴起。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或者说是中国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一个全新的社会,需要一门新的法律科学.法律知识化巳成为知识社会背景下中国法学转型的时代要求.尽管法律知识化的主张是多元的,但从其整体看,它承袭了后现代法学的衣钵,坚持以下核心观点:即将法律知识化概括为法律哲学化、法律科学化和法律平民化三个实体逻辑贯通的维度.其中,哲学化的使命是将法学从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还原为一个价值问题;科学化增强了法学理想图景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平民化则打破了法学的神秘性,扩大了公民的法律参与.经由此三个维度,法律知识化之科学含义方能得以丰满和立体化凸现.  相似文献   

6.
计算法学作为新法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范式的变迁,在于数字信息文明进程中新科技发展的冲击与法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因法律与科技相融而形成新的研究方法、领域和命题。计算法学研究范式的整体构建,需要在计算法学初步成形基础上,提炼出计算法学蕴含的主要命题,包括法秩序有序性、整合模式、法治协调共生等,并使计算法学的构造与原理体系化。计算法学研究范式基本课题的构建,既是对人工智能法学、数据法学到数字法学的理论概括,也是对法律与科技在法学方法论、法律规制论、法律数字化层面的转型升级,还是回应数字信息文明中数字正义、数据包容、协同共治的数字法治范式的展示,合力于数字法治建设以及全面提升作为新法科之计算法学研究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何美欢教授的法学教育文献的梳理,可以得出两点:其一,(普通法)法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法科学生的智能技能,而且还需要将他们培养成精英的法律人,这样才能应付我国正在融入的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与法律世界体系。其二,从外部视角(根据何美欢的视角则为律师职业角度)研究法学教育可以更深刻地体察到我国法学教育的根本缺陷;而对作者研究方法的析出,分析何氏专著的潜伏前提也有直接贡献。  相似文献   

8.
章辉 《法制与社会》2010,(6):232-233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法学教育为法律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而法律职业是法律人才就业之首选,此外,还可以为法学教育提供实习基地、反馈教学效果。大庆市法学教育起步较晚,更加需要法律职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市场化改革对物权 法现实需要的实际出发,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物权的经济本质、效率价值、制 度选择、立法和司法的改革、经济与法律的结合诸方面,研讨对物权法进行经济分析的重要 经济和法律意义,并在反思纯粹法学意义上的我国物权法理论和实践的缺陷基础上,提出通 过经济学理论创新我国物权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从“法律文化”的概念被我国法学界普遍接受以来,学术性的法律解释〔1〕似乎代表了某种理论上的高度而渐受推崇和景仰,与此同时,工具性的法律解释因其有“注释法学”之嫌而有被轻慢之势。大凡搞一点法学研究的人,一旦称“×××搞的纯粹是注释法学”,实际上就是在...  相似文献   

11.
分析法学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这就决定了其实证主义性质的方法论特点。分析法学通过经验性方法,并排除心理学、伦理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仅采用逻辑和语义分析方法来研究法律,从而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立性和纯粹性。  相似文献   

12.
法学研究、教育要适应法律实践的需要,提高法学研究、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其中重要的一环是法学研究、教育信息环境必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也就是法学研究、教育信息组织、利用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教研室是全国诉讼法学博士点和部级重点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3.
谈政法院校法律文献情报网络化建设谢洪俊,吴建为了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现代化的需要,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政法院校法律文献情报工作。法律文献情报(信息)是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政法机关实践的决策依据,是政法院校建设的基础工作。因此,很有必要按照全国文献资...  相似文献   

14.
谈萧 《法律科学》2012,(4):37-42
规范法学的地位是由其方法论即规范分析方法奠定的。规范分析方法由合法性分析、规范性分析和实效性分析构成。合法性分析用来评价被分析的对象是否符合实在法;规范性分析用来检视法律权利语句和法律义务语句的清晰性和逻辑性;实效性分析用来判断逻辑语义上的法律秩序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实践行动中的法律秩序。规范分析方法一方面可在纯粹的规范法学领域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可超越规范法学领域,为其他学科研究对象提供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法理学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序2 0世纪是无数前所未有的课题闯入法律领域的时代 ,也是新理论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随手能够举出的 ,就有韦伯 (M .Weber)、埃利希 (E .Ehrlich)的法社会学、凯尔森 (H .Kelsen)的纯粹法学、施密特 (C .Schmitt)的制度论宪法理论、新自然法论、新马克思主义法学、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英国的现代分析法理学、法律修辞论、法的议论理论① 、法学解释学、经济分析法学、批判法学、系统理论等不胜枚举。如果从这些初看起来七零八落的理论中寻找共同点的话 ,那么可以说 ,它们都是以某种形式探讨法律相对于经济、…  相似文献   

16.
数学为研究法律科学提供了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珍 《河北法学》2008,26(6):164-166
数学对法律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定量的数学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的新视角,比如在法的经济学分析、法律的博弈分析、法制系统研究及司法实践等方面,数学方法的运用成为研究法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新手段。说明在法学领域应用数学,可以丰富法学的研究方法,拓展法学研究领域,增强法律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陈绍辉 《证据科学》2005,12(2):114-118
卫生法是否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卫生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意义和标准重新构思的基础.认为卫生法在职能、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上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尽管作为独立的卫生法法律部门难以成立,但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以卫生法律规范和卫生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综合的卫生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18.
关于行政法律观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行政法律观念的研究贺善征一、行政法律观念是法学研究的对象通常认为,法学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广义的法律科学,只研究各种法律的共通原理,称为法学通论;对各种法律及其共通原理的概括讲授,形成法学概论课程。第二层次为法理学,包括法哲学和法律学以及比...  相似文献   

19.
刘蓓  戚瀚文 《河北法学》2023,(6):157-175
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促建法律职业的新业态,当法律职业人才需求侧接口人才供给侧法学教育,会导致法学教育供给侧发生一场应运而起的革新。为寻求法学教育改革的科学进路,研究首先应突破教育本体封闭,从法律职业“需求侧”参考系的精细标准去考察变革,发现法律职业人需要增补两个能力板块,一方面是不断提高法律人熟练驾驭AI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倾斜发展法律人相较AI的优势能力。进而以两个能力板块补给为指引,探索中国法学培育改革的具体进路包括形成改革总体步骤与策略,勾勒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建设现状、学科性质及内涵,并从传统法学学科与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两者在生源、培养方案、师资、教研体系几方面尝试“梯次”共建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法律实证分析方法的应用是我国法学研究自身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首先讨论了实证分析的概念 ,然后着重分析了法学领域为什么需要引入实证分析方法 ,以及如何在法学研究中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等问题。按照本文分析 ,法学研究应当提倡理论的应用和操作研究、法律实施效果的测量、法律经验的归纳和“有理无数 ,莫谈学术”的精神。而实证分析就是改造现有法学研究范式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