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群众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十分特殊、十分关键的历史阶段,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的根本性、决定性意义和要求更加突出.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是要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解决好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执掌政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江泽民在一系列的讲话中,都反复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最近的“5·31”重要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  相似文献   

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其基本内涵,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到群众中去”,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两者相互联结的无限循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我国改革开放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又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实践》2001,(8):32-35
江泽民同志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为我们党在新世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问题,学界存在着意识精神论、理论品质论、时代主题论和群众实践论等观点。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这并不是一种主观意愿的结果,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原初理论实践本体论的演进理论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一般学科、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下自身特质以及发展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基础的发展,它规定了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向。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群众观点与群众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深刻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再一次表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政治立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话》继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国…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从一个新的视角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正确意识的反作用是其唯物论底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统筹兼顾、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其辩证法底蕴;实践第一、狠抓落实,尊重客观规律、科学施治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尊重人民群众在战"疫"中的主体地位,调整上层建筑、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保障作用是其唯物史观底蕴。  相似文献   

9.
陈文清 《党史纵横》2001,(11):43-47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讲话》在全面总结了党的80年光辉历程后,高度浓缩地概括了三条基本经验,这就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必须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研究党的80年奋斗史,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适应中国国情的特点和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内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认真研究总结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1周年之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列宁也倡导“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要义就是要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所固有的思想观念、思维品质,成为人民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李抒望 《党课》2013,(17):10-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重要讲话的一个亮点;另外,讲话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的条件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在党群工作中,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际工作中,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大众化,就是要运用人民容易领会和理解的方式,把科学发展观与人民大众生活联系起来,把科学发展观与人民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推进科学发展观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普及、传播和信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解决的问题和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永光  谭桂娟 《唯实》2010,(6):20-2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具有历史发展阶段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其相互联系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主要是先进知识分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阶段,主要是政党政治灌输为主的阶段和人民大众主动接受并内化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必须实现由政治灌输向人民群众主动接受并内化的转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则是不断解决和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经历了“解放人民群众-改造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发展人民群众”这样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整个变化过程中,人逐渐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演进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坚守人民立场的鲜明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揭示了劳动实践对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根本意义;确认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王炳权 《前线》2011,(6):9-11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经验中汲取力量,进行理论创新,始终注重正确把握事关全局的四大原则,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永无止境。党的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坚持这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当前重大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大众化的途径,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通过文本路径、组织路径、宣传路径、群众路径、机制路径和实践路径来实现。这六种路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