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此书原名勐泐古事或西双版纳古事,傣文抄本流传。瑜所见有两种汉文译本:一即一九四七年排印之李拂一译本,凡三卷。据《自序》,中下两卷为勐海抄本,上卷为孟艮抄本,并有残缺,与勐阿抄本及刀学林抄本亦有出入,然译文未作校注,不详其异同也。又一为一九五四年调查组马曙、缪鸾和翻译之复写本。据《弁言》,译时以勐康抄本为主,与勐往抄本、勐遮抄本及李译本校对,并记异同。此译本不分卷,惟缺李译之下  相似文献   

2.
傣族祖先有建寨先立寨心,建勐先立勐心的习俗.勐腊坝子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大坝子.勐心寨叫曼庄寨,传说是古人从勐腊坝子两端即坝头坝尾同时赶猪相会于曼庄,古人就把此地确定为勐心寨.勐腊坝子的勐心,在曼庄寨子东南方向二百米处的一块草坪上,其标志是一棵菩提树.傣语称这株菩提树为"戈西利庄勐"."戈西利庄勐",在傣语里意思是勐腊坝子(勐)中心标志菩提树.  相似文献   

3.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高立士西双版纳有30余个大小不等的自然勐(勐即平川,俗称坝子),每勐均有“垄社勐”即勐神林;600多个傣族村寨,每寨均有“垄社曼”即寨神林(以下简称“垄林”)。顾名思义,“垄林”即是寨神(氏族祖先)、勐神(部落祖先)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勐矿村位于澜沧县雅口乡的东北部,座落在被称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旁,与刚刚新建的国家级口岸——思茅港隔江相望。在这200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居住着彝族、拉枯族、傣族等民族;全村11个合作社,244户、1255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矿村党支部在县、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使村党支部这个最为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几年来,到矿村党支部在支书普照保的带领下,解放思想,放大胆子,迈开大步,带领群众创办绿色企业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12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迎来了50岁的生日。“耿马”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傣语直译为“勐相耿坎”,意为“黄金宝石之地”。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1个华侨农场和孟定、勐撒两个国营农场,总人口25.8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辖域面积3837平方公里,有耿马、孟定、勐撒、勐简、勐永5个万亩以上的坝子。其中,被誉为“黄金口岸”的孟定口岸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县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耿…  相似文献   

6.
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所在的勐董芒弄坡上,长着一棵"三合一"的菩提树,当地群众把它叫做"民族团结树".2009年5月,我们来到勐董,在"民族团结树"下和几位曾见证佤山历史的老人,一起留了影,录了像,并且商讨如何为佤山建设和发展再作些贡献.我们觉得此次佤山之行非常有意义,特撰此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7.
富川瑶族自治县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着力培育一批肯奉献、有特长、会管理的“特色村支书”,从而使各种各样的“招商支书”、“烤烟支书”、“水果支书”在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唱红拿手戏,打响优势仗,带出一批特色产业村。  相似文献   

8.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也有比较完善的历史典籍,是云南较大的世居民族之一。2005年10月,我参加“少数民族文化变迁调查组”,对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乡傣族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勐遮乡所在的勐遮坝子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坝子,总面积达23万亩,为勐海县稻谷主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03,(12):46-48
之一:勐巴娜西珍奇园“勐巴娜西”有神奇、美丽、富饶的意思,德宏勐巴娜西珍奇园拥有四项全国之最:古树名木数量之多,年代之古为全国之最;奇石、树化石,尤其是世界上罕见的树化玉,规格之大、精品之多为全国之最;大型根雕造型之美、形状之奇、品位之高为全国之最;大树移植数量之多,成活率之高,为全国之最。信步珍奇园,罕见的千年桂花、千年黄扬、千年紫薇、亿年硅化木玉石处处可及,园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恍若一个美妙神奇的世界,令人叹为观止。(小贴士:勐巴娜西珍奇园位于芒市的仙池路上,门票10元)之二:莫里热带雨林景区莫里又…  相似文献   

10.
傣族祖先有建寨先立寨心,建勐先立勐心的习俗。勐腊坝子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大坝子。勐心寨叫曼庄寨,传说是古人从勐腊坝子两端即坝头坝尾同时赶猪相会于曼庄,古人就把此地确定为勐心寨。勐腊坝子的勐心,在曼庄寨子东南方向二百米处的一块草坪上,其标志是一棵菩提树。傣语称这株菩提树为“戈西利庄勐”。“戈西利庄勐”,在傣语里意思是勐腊坝子(勐)中心标志菩提树。这棵菩提树初看是一株,其实并非一株,而是四株,到树下仔细看就能看出。在傣文《勐腊地方史》中记录的“四棵一塘”说的就是这棵树。古人栽植时是以2株…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文化体系有不同的国家观念及国家实践。基于地理环境,傣泰社会发展出以地方主义为中心的勐的政治制度以及围绕着勐形成的国家观念。勐具有内在的分散性和分化性特点。耿马土司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既是以木邦、勐卯为中心的傣族各勐分化、竞争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缅甸曼陀罗国家和元明清大一统王朝国家在这一区域的扩张。耿马处于缅甸曼陀罗的最外圈,只有在缅甸出现卡里斯玛似的君王时,才短期将其纳入缅甸王圈,不过此过程却为耿马带来了佛教信仰,并因此强化了统治者的精神权威。明清大一统王朝的土司制度则是"因俗而治",在适应傣族勐制的同时,也通过设府派官、分而治之以及控制土司承袭制度来改造以勐为核心的政治制度进而改造其国家观念。分散、层级的权力趋于集中,大一统国家的观念在耿马逐渐确立起来,大一统国家逐渐成为耿马土司认可的唯一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12.
勐伴,西双版纳的一个小勐,至今居住有傣族两千余人,属勐腊县。勐伴城子即今乡政府所在地,距勐腊县城28公里,其境东与老挝接壤。从傣文史料记载得知,勐伴在傣族土司建立统治(也就是傣族定居此地)之前,曾居住着被称为“卡火皓”的族群。“卡火皓”是傣语,“火皓”即“白头”,意思是用“白布包头的人”,“卡”直译为“奴”,是傣族历史上对山区民族的贬称。“卡火皓”在勐伴当地俗称“白头族”,是开创勐伴的土著。  相似文献   

13.
沧源,地处边疆,居住分散,经济落后。解放前,全县有勐董、勐角、勐省、南腊、岩帅等五个初级市场,上市物资除了少量当地土产品外,其余多系来自缅甸、泰国、印度、英、美、瑞典、意大利、日本、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流通的贸币是半开、卢比,大烟形成了地道的殖民市场。建国后,沧源的民族贸易工作,在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指引下,始终坚持贯彻“一个方针、两个服务、三大观点”的方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建立机构入手,组织商品供应,收购土特产品,稳定市场物价,以国货占领…  相似文献   

14.
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所在的勐董芒弄坡上,长着一棵“三合一”的菩提树,当地群众把它叫做“民族团结树”。2009年5月,我们来到勐董,在“民族团结树”下和几位曾见证佤山历史的老人,一起留了影,录了像,并且商讨如何为佤山建设和发展再作些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干部。近年来,宾阳县通过加大对村级组织的建设和干部的选拔、培养,涌现出“桑蚕支书”、“五金支书”、“科技支书”等一批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6.
罗炳智 《创造》2003,(2):11-12
一、勐巴娜西品牌的确立根据民间传说,大约两千四百多年前,潞西傣族先民就在怒江以西的土地上形成了部落: 这里一年四季山清水秀,坝子连片,土地广袤肥沃,稻香四溢,有得天独厚的南亚热带季风候和富足充沛的林水资源,生活在这里的傣族勤劳勇敢,热情奔放,丰衣足食,成为远近闻名的人间理想王国,被称为“一个像天堂一样的地方”,由此提炼概括出“勐巴娜西”一词。“勐”是全傣族地区最鲜明、最常见的地名字,如勐焕、勐旺、勐卯、勐嘎等,也是傣族口语发音的第一真实写照,意思是“地方”;“巴娜西”是傣族口语“巴腊细”的通俗表达式,意为“幸福的…  相似文献   

17.
克木人是我国未识别族群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和景洪市的勐腊、尚勇、勐捧、勐满、勐伴和嘎洒6个乡镇,共有19个村寨738户3291人,其中,勐腊县有12个村寨498户2270人。克木人是古代百濮族群的一支,有自己的语言,与佤语、布朗语、德昂语同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没有文字,少数克木人识傣文。  相似文献   

18.
<正>蒙山县蒙山镇北楼村有一位热心帮助百姓、带领群众致富、对自家人公私分明、严守底线的好支书,他叫黄树新。闲暇时的一大早,黄树新都要到黑土猪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给土猪"体检"。走了一圈下来,看到土猪在西河镇瓦冲村村民庞桂府的照料下长得格外健壮时,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年前,庞桂府在家"单干",仅养了几头猪,家庭入不敷出。在黄树新的邀请下,他加入了黑土猪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滇西南边陲南汀河源头,有个美丽的村落——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大勐准村。这是个"名寨":2003年8月被列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2012年入选国家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2013年被授予国家级"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称号;2013年,被列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据《博尚镇志》载,勐准寨建于1414年,是一个古老的傣族村寨。村里颇有名气的大勐准缅寺、勐准大佛塔见证了其数百年的兴衰。不过大勐准的"名气"更多的还在于其欣欣向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听了黄恒文老师讲施有机肥与化肥对粉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还有追肥的最佳时机,我心里有谱了,今年又多种了2亩粉葛,肯定会有好收成。"4月28日,藤县和平镇和平村民邓华明听完支书讲堂后说。去年以来,藤县创新方式,将农民培训、农事宣讲、农村党建"三合一",开设支书讲堂,既让群众学到技术,又使党群关系更为密切。传知识授技能"我们开设支书讲堂,目的就是整合人力物力,充分利用好各种优势,力量前移,深入一线,以有效的载体,教育干部,惠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