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重处罚”和“从轻处罚”这两个术语,在刑事判决书中经常出现。有些同志在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是两个有特定含义的法律术语。所谓“从重”、“从轻”,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与同类事  相似文献   

2.
罗峰 《中国律师》2009,(8):72-72
所谓扩张解释,或称扩大解释、扩充解释.是指法律规定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例如,《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其中的“明知”按字面含义理解是“明明知道”。  相似文献   

3.
<正> “结果犯”和“举动犯”这两个资产阶级刑法学中常用的术语,在我国刑法学研究中也经常涉及。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由于其代表了一定的犯罪类型,在我国刑法学中借鉴并无不可。但是,既然是借鉴,就必须搞清其原有的含义及适用对象,否则,也就不能解决如何借鉴的问题。我国刑法学界在使用上述术语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说明,对这些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作认真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法学》1991,(7)
“法律制度”与“法治”是法学中最常见的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术语。如何科学地理解这两个术语所反映的意义并正确地使用它们,对法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简称“法制”在我国古已有之。我国的法学著作和文献对“法律制度”的意义有几种不同的解释:第一,专指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规范总和,是具体的、小的  相似文献   

5.
江涛 《政府法制》2009,(16):30-3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大量的法制宣传报道见诸于各类媒体,法律术语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大幅攀升。法律是一个特定的专业范畴,有着特定的表达方式、特定的使用主体和含义,俗称“法言法语”。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治的演变线索——从权力的实体控制到行为的程序控制谈义引言行政法渊源繁多内容庞杂,行政法学理论应当去分析庞杂的行政法律制度内在的逻辑结构。目前国内外行政法学都没有使用“行政法的结构”这一概念,而经常被使用的含义相近的词是“行政法的内容”。“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解释方法要解决的一对基本矛盾就是立法者的真实意图与法律文本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法律文本的字面含义与真实含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为探寻法律的真实含义和立法者的立法意图,解释者分别不同情况与需要,使用了不同的解释方法。尽管各种法律解释方法均以法律文本为出发点和归宿,但在从开始到结束的这一解释过程中,“文义解释法”始终是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法律解释方法之一。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文义解释法的内涵与基础进行分析,研究该方法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以寻求完善文…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中的证据冲突规范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私法中的证据冲突规范初论屈广清一、证据冲突规范概说冲突规范从其本身结构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出该规范所要调整的法律关系,在国际私法术语中称作“范围”;另一部分是指出该法律关系所要适用的法律,在国际私法术语中称为“系属”、“连结点”、“连...  相似文献   

9.
公开审判是什么?若干年来,人们似乎早已把公开审判的内在含义,即“公开”是“审判”的定语,审判必须公开进行的宪法原则给抛弃了,而将公开审判人为地割裂成了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容:旁听审判绝不是公民的法定权利;而如何审、怎样判,在“暗室审理”时人民法院也忘...  相似文献   

10.
杨宇冠 《法学杂志》2001,22(6):75-75
法制和法治在我国现在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对这两个词的含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认为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 ,有些人认为这两个词意思不大一样 ,也有些人认为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 ,只是程度不同。弄清这两个词的确切含义对于法学研究和我国的法律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法制一词原指法律制度。在中国古代典籍《国语》中就出现过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 ,田在草间 ,功成而不收 ,民罢于逸乐 ,是弃先王之法制也。”《吕氏春秋 .孟秋记》也用到了法制一词 :“是月也 ,命有习修法制 ,缮囹圄 ,具桎梏 ,禁止奸。”《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法制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11.
法律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相关的法律环境问题,但一般不对法律环境的含义做深入分析.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习惯使用法律环境术语者多为经济学家,而法学家习惯使用法治环境或法制环境.尽管法律环境含义的不确定性并不影响经济学家以实证方式从某一角度分析法和金融及经济发展的关系,但如果将法律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法律环境本身的优劣时,明确法律环境的含义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格言简析 法律不理会琐细之事格言的字面含义是,法律不规定和处理过于轻微的事项;相反,只规定和处理较为重大的事项.由于遵从法律是法官的任务,法官的实务是解释法律,所以在司法上,法官不理会琐细之事.由此看来,法律不理会琐细之事与法官不理会琐细之事两个格言的含义相同.  相似文献   

13.
标的与客体是在法学类教材与著作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概念,但其使用却很混乱,二者到底有无各自特定的指向和使用范围,该如何区别和正确使用这两个概念,学界对此莫衷一是.因此,分析其差别、厘清其使用范畴,对规范其使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画图法、对比法来分析标的与客体在不同法律术语中的含义,旨在分清不同的法律学科中同一词的不同用法,以避免同一语词的滥用.  相似文献   

14.
一、票据责任的本质及与相近概念之类系票据责任的本质,简言之,即票据义务。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必须在语言意义上和法律意义上正确理解责任与义务,责任与债务,票据责任与票据法律责任、票据法上的法律责任的联系和区别。(-)责任与义务责任,在语义学上含义颇多。在古汉语中,“责任”与“责”相通,包含有“求”或“索取”,“法斥”或“非难”,“义务”,“处罚”或“处理”,“债”等多种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认为“责任”一词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份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应做的事应承担的过失①。在现代汉语中,“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法律文化及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者的学术话语当中,“法律多元”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通常被用以描述各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多元并存的法律现实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多元”本身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和明确含义的概念,在当代中国国家法制统一的背景之下,对“法律多元”的使用尤需慎重。当借助“法律多元”的理论对多重法律体系的状况进行描述时,应当根据特定的语境和视角,对“多元”的含义加以必要的说明。立足于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研究的视角,语境化地对我国“法律多元”的含义以及现实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时,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反贪生涯中,每次和贪官或行贿人谈话时,经常用到两个词汇——“收钱”和“送钱”.很忌讳用法律术语“受贿”和“行贿”这两个字眼。因为我认为这样不会太刺激他们。毕竟,我们干的是与虎谋皮的活,不能不讲究方式方法。但时间长了,甚至连我自己都不明白这几个词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个词我们也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花钱”。  相似文献   

17.
准确地使用法律术语,是写好司法文书的必要保证,因而,提高使用法律术语的专业语言修养,对司法工作者写作司法文书有重要意义。各种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方法。如邮电专业的“邮电资费”、“市话方面优先放号”,税务专业的“解交利润”、“商品流通税”、“所得税”、“营业  相似文献   

18.
论侵犯商业秘密的若干法律问题□王民生一、商业秘密的含义及法律特征商业秘密(Trade-Secret)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法律术语。在法、德等国家又称之为工商秘密。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秘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我国,“商业秘密”一词最早出现在《民事诉讼法》第6...  相似文献   

19.
竺效 《政法论丛》2008,(2):76-82
我国现行立法主要使用“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污染损害”或“环境污染危害”来表达或部分表达环境侵权的涵义,而民法学者则使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污染环境侵权”“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和“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等相关术语。于是乎“环境侵害”、“环境侵权”、“环境损害(赔偿)”等概念成为一组话题相同、内容相关、客体相交(叠)、因果相联、混扰相“助”的环境法学科“御用”语词。对此,应首先以法律责任体系为基础,厘清环境法律责任、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环境侵权民事法律责任等术语间的相互关系,不能以笼统的“环境侵权”来混用“环境侵权行为”与“环境侵权责任”这两个术语,使用时应加以区分。将来的相关立法应以“环境侵权”为核心术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反不正当竞争行政案件日渐增加,案件复杂,法律适用问题较多,并且理解不一,做法各异。为此,本文拟就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一、对不正当竞争的含义及调整范围的界定一不正当竞争的含义所谓竞争,字面含义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人争胜。在经济行政案件中,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竞争者在市场上以比较有利的价格、质量、服务或者其他条件争取交易机会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章第2条第2款规定了不正当竞争的定义为: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