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再论"母系制"、"母权制"与女性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认为在母系社会里,女性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即所谓的“母权”。从世界史、人类学的视野来看,母系制与母权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母系制社会并不必然地导致母权的出现,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是由母系制这一单纯的世系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2.
自清代到现在,许多学者都十分注意汉代贵族“子从母姓”的现象,认为这是母系制的遗风。作者通过大量史料的比较研究后认为,汉代“子从母姓”的习俗并没有广泛流行,只在贵族中存在,这是在一夫多妻的情况下,贵族为了别子女,辨亲疏而实行的。这一习俗与母系制没有任何关系,恰恰相反,它却带着鲜明的父系制发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中国唯一"的摩梭母系制文化独具魅力,对外界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首先是这种母系制的大家庭,在人类婚姻和家庭形式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这种母系制的大家庭和"走访"婚俗,被称为现代人类家庭史、婚姻史上的"奇观",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首先是一种理论预设.在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宗教学等学科中,流行着"落后与先进"、"传统与现代"的分析框架,尽管不少学者试图证明它并不等于"西方化"、不等于"工业化",但始终隐藏着"发达国家"代表"先进"和"现代"、"发展中国家"只能属于"落后"和"传统"的理论预设.而这样的预设既是"发达国家"主导话语权力的结果,也是"发展中国家"无批判地接受、从而认同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物.这样,"现代化"又是一个普遍认同的"真理".不论人们是否警惕其霸权内涵,"现代化"已成为一种事实存在,这就是"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种种方式来应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强势、军事强势、科技强势和文化强势,导源于西欧的"现代化"也就在科技革命和资本扩张的推动下,以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冲击着现代世界.  相似文献   

5.
王宁 《思想战线》2005,31(5):113-115
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在经历了多次"危机"之后其衰落之趋势是无可挽回的,但这种衰落恰恰为其"再生"奠定了内在的基础,此也即比较文学学科内部的反拨.在这方面,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东方和第三世界学者将对一门新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再生"有所作为.比较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界文学阶段.那种为比较而比较的牵强比附式的"比较文学"确实应该死亡,而一种新的融入了文化研究和世界文学成分的比较文学学科将在这其中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6.
"恶搞"近几年成为青年网络文化中的一股热浪,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反映.它对经济发展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这从侧面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优势与局限.要加强经济立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功能,以减少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发布通缉令是公安机关为了缉拿依法应当逮捕但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的特殊命令.美国军队在伊拉克战争中将通缉令和扑克牌有机的联系了起来,这一做法被河南省荥阳市的公安部门所吸收,发布了我国国内第一套"扑克牌通缉令".但是这一套"扑克牌通缉令"在形式合法性、空间局限性和实效有限性上都存在着问题,使其不能符合"法治精神"的要求.这一改革存在的弊端再一次暴露出我国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活动中"重实体、轻程序"的旧观念.  相似文献   

8.
泸沽湖边“君子国”陈新欣中国有个世界级母系制“活化石”——摩梭人社区,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云南和四川交界的一片山美水美的地方,至今仍然大都过着女不嫁、男不娶的走婚生活。这个神奇的地方吸引着学者、游客、记者和艺术家。最近,我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  相似文献   

9.
唐颖 《今日民族》2004,(6):51-52
三年前的春节,我们来到云南省西北部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的泸沽湖度假,那里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的母系制社会形态令我深深着迷,从此,那里成了我魂牵梦系的地方。封建领主制度下的母系社会母系制,产生于早期氏族时期,其核心是从母亲方面确认继承世系,实行氏族外婚。永宁摩梭人的母系制是独特的,有着这一地区独特的环境、时代特点。据传,摩梭人的祖先迁到永宁时分属6个“尔”,后来有两个“尔”渐渐消失,其余四个定居下来,同“尔”的人居住在一起,形成了血缘村落,其中一个叫“峨”的势力最大。由于通婚和一些人民起义的冲击,血缘村落渐渐被以“峨…  相似文献   

10.
"产翁"即男子"坐月子",是唐至清代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壮侗语族先民中的一类特殊习俗。与"射日"有关的神话在中国也曾广泛流行,西南地区苗瑶族群中至今流传,甚至遗有表演这一神话的"射日舞"。分析发现,二者均是古之某种仪式的遗存。其中,"产翁"之俗是人们相信男子"坐月子"可保母子平安信仰下的一种仪式,它的出现或与南方湿热气候下初生儿的存活率有关。而"射日神话",本是对"射日"仪式的解释,"射日"是人们在旱灾中登高以箭射日的一种仪式,基于人们相信如此可驱退酷热的信仰,其或与发生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气候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与贵州民族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涛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3):165-169
本文以"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的民族教育所提供的资料,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着重阐述了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历程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方历史文献对屯堡人的记载 ,结合“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及研究 ,进而论述了屯堡人的判断标准、自识与他识、文化传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湘、鄂、黔、渝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婚嫁活动和一些节日节庆活动都离不开红蛋.本文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证和田野作业,证明这些民间活动中的红蛋,具有神话因子、生殖崇拜和巫术崇拜等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刘超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94-100
侗款制的延续与转型是其作为侗族传统制度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再一次自我调适。基于侗寨老年人协会的田野考察与结构功能分析,研究以此透视转型视域下侗款制的呈现样态,并进而反思当前侗款制的研究生态。研究发现,转型视域下的侗款制并非如历史文献脉络下多学科"知识形式"的分离式表达,而是呈现为一种总体性制度的本体性延续。它耦合于侗族独特的人群组合与关系结构、民间信仰与社会风俗,以及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彰显于日常生活世界,内隐为本体动力。因此,侗款制在现实层面实现自我转型之同时,学界亦应在学理层面实现从"知识形式"到"动力本体"的探讨,立足于田野与文献之综合,看到其作为一种总体性制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波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3):131-136
通过对 2 0年来田野调查所收录的民族历史文献的梳理 ,归纳了民族历史文献的特征 ,以及它对于民族学在贵州的本土化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姓来源于图腾"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腾说"一直是解释中国古姓起源的最有影响的观点,本文旨在说明图腾只是古姓起源方式的一种,"感生"的传说并不能证明姓起源于图腾.图腾崇拜的影响有一定时代限制,其所发挥作用的程度也很有限,对于图腾在古起源中的意义应当有个正确地认识,不应盲从盲信,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平 《思想战线》2006,32(6):107-110
虽然中文史书对于佤族的记载比较晚,但从国外的文献记载和民族学的调查资料来看,佤族这个族称,至迟在11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也就是说,佤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彝族民间和彝文文献中的"咒语"的产生文化背景、内容、形式及其有关问题。在彝族原始宗教活动中,民间相信咒语可以致人于死地,咒语也可以致鬼于死地。毕摩的彝文文献中有大量地相关文字记载,在民间也进行不同形式的诅咒活动。分析研究咒语的内容及其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及民族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考古人类学的族属研究注重考古学文化问题,其关健在于理解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中人群集团的历史真实。应用"族群边界"的族群认同理论中的"情境族群"和"根基小族群"概念分析河套阴山地区北方民族遗存的族属问题,关注族群的构建过程,可以建立某种识别判断"根基小族群"性质遗存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