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谭道明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5):17-22,79
在革命制度党一党独大时期,墨西哥有联邦制之名,而无联邦制之实。在革命制度党执政后期,联邦制这项宪政制度逐渐复苏。2000年大选,革命制度党失利,国家行动党执政,墨西哥的政党制度变为多党竞争制,联邦制获得了重生。2012年大选,革命制度党东山再起,联邦制与政党制度产生了良性互动。墨西哥的经验表明,政党制度的集权程度是联邦制是否能够持续存在的重要条件。这部分印证了赖克的"政党制度决定论"。但墨西哥的一党独大制却成为一支重要的集权力量,使联邦制名存实亡。总之,在墨西哥这样的宪政转型国家里,联邦制与政党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较为复杂,总体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俄罗斯转轨过程中,国内学术界对俄罗斯宪政问题一直比较关注,相关的论文与著作也比较多.由杨昌字和陈福胜两位博士共同撰写的<俄罗斯社会转型与宪政之路--文化哲学的视角>①(以下简称<宪政之路>,从宏观的大文化视角对俄罗斯宪政给予一种整体性的关注,拓展了研究的视野,特别是在研究范式和基本观点上较以往的学术研究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苏联民族联邦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联邦制是苏联的国家结构形式,它在社会基础、制度资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并与联邦制的逻辑内涵存在抵触。由于苏联党政领导人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政策和行为,民族联邦制失去本来的合法化基础。苏联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成为民族联邦制和整个政治体制的合法化基础。民族联邦制的异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宪政体制变革的动力,源于新旧利益集团在政治博弈中对权力边界的制度化诉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军人集团的没落,以及城市中产阶级与新资本集团的相继兴起,泰国宪政体制在各派利益集团的持续冲突与妥协中不断重构。通过完善公民政治权利、提高地方自治、加强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创设独立监督体系等制度建设,泰国的宪政架构开始从一元转向多元。尽管从短期来看,由于宪政体制与权力结构的错位,各派利益集团将围绕修宪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政治博弈,从而引发社会分裂与政治动荡,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政治权力结构日趋多极化,泰国宪政体制将在“权力制衡”的多元化道路上继续前行,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平稳有序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西欧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主要特征是反宪政和反民主,极右翼政党所强调的反移 民、反对多元文化、反对欧盟和全球化,以及民粹主义的动员方式,恰好与西欧民众的恐惧担忧的 心理相契合。只有理解了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特征,才能理解当前极右翼思潮在西欧蔓延、极右 翼政党在政坛崛起,整个欧洲政坛向右倾斜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由来、文化安全效应及其在文化安全中的普遍意义。文章认为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经历了英、法族裔之间的政治妥协、加拿大人在土著人问题上的道德反省、以及他们对种族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的超越这三个演进阶段 ;多元文化主义促进了民族认同 ,为加拿大消除其文化安全的内忧外患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身份危机 ;多元文化主义以民族政治认同统合族裔文化认同 ,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它跳出了传统上以文化界定政治边界的思维定式 ,引起了人们在文化安全的维护中对民族的统一性以及对民族认同至尊地位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解析普京的联邦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积累了许多问题,普京执政以来有步骤地对联邦制进行了改革,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普京的联邦制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也使联邦制发生了质的变化。近年来,地方精英成分的变化更显普京联邦制改革的重要性,而这种联邦制改革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前提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制度:地方分权将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即给地方以更多的经济自主权,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而在政治方面,由于联邦中央,特别是总统掌握了对地方立法的监督权,对地方行政长官的任免权而使得集权倾向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当代俄罗斯实行的地方自治,是一种居民自治形式,区别于民族自治,属于联邦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家实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平衡、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培育公民社会、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历史文化层面上,俄罗斯古老的村社传统与地方自治具有内在的关联,地方自治作为俄罗斯现代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村社传统的扬弃.因此,探讨村社传统与地方自治的关系,对转型国家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变革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独立以来,苏联解体的巨大惯性冲击着俄联邦的统一与稳定,联邦主体的政治分裂、经济分立和民族分离倾向也进一步显现和加剧。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在权力和利益的博弈中确立着新的联邦关系。随着俄罗斯政体的逐步巩固和政局趋于稳定,加强联邦制和国家统一的重任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普京就任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力图建立新的宪政联邦制度。本文就俄罗斯联邦中央与地区关系中的制度因素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俄罗斯经济便陷入了困境,叶利钦时期的"休克疗法"更加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困境,不仅实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逐步恢复了其在世界经济的大国影响力。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我们的观点认为正是普京的威权治国模式才使得俄罗斯经济重新崛起。中国和东亚一些国家威权治理的成功经验,反衬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宪政治理的弊端与缺陷,从而得出在经济发展初期,必须保证国家的权威,即实行威权治理。而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必须适时由威权治理向宪政治理转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