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艳华  张改娥 《传承》2014,(9):126-127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大学生培养和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各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中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和提高。但是,通过深入分析中庸思想的文化内涵及中庸思想与创新的关系之后,发现中庸思想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谈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炜  吴艳 《前沿》2002,(9):62-66
中国创新精神的不足 ,原因之一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严重制约。其中 ,崇古、追求安稳的文化心态 ,形成抑制创造力生长的社会心理基础 ;尊崇某些权威的社会伦理 ,成为阻碍个体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形成与发展的行为规范 ;重伦理道德、轻科学精神的社会风尚 ,影响科学精神的确立。面对新世纪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 ,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将传统文化整合成与“技术创新为驱动”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在这个过程中 ,尤以以下工作最为重要 :培养公平竞争意识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培育法治精神 ,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 ;追求科学精神 ,提供创新的永恒动力。惟其如此 ,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3.
张倩 《理论月刊》2013,(3):84-88
唐君毅文化价值论表现为对文化整体的原初形成及其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探讨,对文化整体的逻辑重构及实现途径的思考.其特质是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德性之本来吸收民主、科学等现代理念,全面保守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来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阐发宗教意识来挖掘近代文化传统并彰显反思意识,体现出一本性和开放性的纠结,内蕴着文化保守和价值转化的冲突,呈现出精英文化自觉与民众文化生活的断裂.唐君毅文化价值论为我们思考中国文化现代化提供了可供开拓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就必须永远弘扬创新精神.创新是人类文化最为珍贵的精神价值之一,也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期推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日本青年道德教育吸收本土(神道教、武士道、稻作文化)、中国(儒家)、西方(宗教、契约)精神,由"和""家""耻"文化和忠诚、集团、责任意识等构成核心,内容包括勤奋敬业、城实守信、服务社会、遵纪守法、团结创新意识,具有空间开放性、时间延展性、实践先行性等特点。在实现传统东方与现代西方、经济发展与道德提升、以人为本与集团主义共进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开幕式上,就文艺创新问题发表了系统、全面、深刻的讲话。怎样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文艺实践当中,推动中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值得深入学习探讨。文艺界的当务之急,还是创新问题。对此,我谈几个观点。第一,文艺创新是文化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内核性的东西。文化包含很多内容,但最核心的是两个: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艺术。将科学和艺术加在一起,至少占据了文化  相似文献   

7.
任毅 《前沿》2013,(20):39-40
企业党建工作是中国企业思政政治工作及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必须认识到施工企业党建工作也具有必要性,并且需要有创新意识,它们分别是改革创新意识、服务发展意识、以人为本意识、构建和谐意识、学习进取意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李俊兰 《前沿》2010,(10):20-22
创新文化是一种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是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环境和氛围,它是一个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发展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卢小驰 《理论月刊》2002,(10):21-21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智慧之光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而到了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李约瑟难题”被人们一解再解,从创新视角来寻求这一难题的答案时,那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保守意识、封建专制制度、教育体制、科举制度和闭关自守政策等,扼制了科学创新精神并阻断了科学创新契机,使得近代中国缺乏一个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创新意识则是民族进步的推动力量。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重要精神,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过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创新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对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两个伟大而孤独的灵魂,一个在地球的东方以《狂人日记》悲愤地呐喊;一个在地球的西方在《变形记》里痛苦地呻吟。从而引领了中国与世界文学发展航线的转向。只有进入他们的艺术心灵,体悟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心灵感悟,才能真正找到不同民族、地域、文化传统背景下,两个孤独心灵的不同与相通之处。从而真正领悟文学艺术灵魂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子林 《思想战线》2006,32(1):6-11
2005年,文艺学界围绕“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学经典的终结”、“文学与图像的战争”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些论争解构有余,建构不足,甚至不顾基本文学事实。文学理论的自我作对者,尚未诀别“稗贩”西学的历史。所谓的“热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研究”者人为制造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现实中提炼出真问题,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创造或突破。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须处理好五个关系:在制度创新中要处理好融人国际文化产业格局的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与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在观念创新中要处理好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在技术创新中要处理好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核心的关系,在资本创新中要处理好发展文化产业集群与中小型文化产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内容创新上要处理好授权产业的内容创意与产业伦理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辽宁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辽宁省实力雄厚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创新问题一直困扰其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基础制造、智能制造和重点装备等领域。该文提出从创新经费渠道、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开放式创新体系等领域进行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毛鹰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2):113-117
长期流传在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的八音古乐 ,是布依族特有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由它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民族特征韵味 ,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探索八音古乐的发展脉络及艺术研究 ,具有时代意义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整合与创新是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要想建设一个稳定、和谐、民族团结友爱的现代化强国,加强西北民族地区的文化整合与创新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扈航 《青年论坛》2014,(1):41-46
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和文化创新的主体,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承担着神圣的使命。本文阐释了中国梦视阈下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涵,提出了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指出高校应当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者、策划者和担当者,努力构筑实现中华民族美好期盼和价值愿景的精神殿堂。  相似文献   

18.
哈罗德·布鲁姆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鹦 《思想战线》2007,(1):121-126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梳理、重审,可以看出:浪漫主义诗学、创造性误读、对抗性阅读、文学经典的重构的批评思想构成了布氏理论的主要部分;布氏理论实质是阅读的审美主体性、审美创造性、审美有效性;中国的“布鲁姆研究热”自有其中国语境与文化动因,是中国与西方文论的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19.
谢彦峰 《桂海论丛》2002,18(4):45-47
文章认为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应从以国家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转变 ,并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使国家创新系统在私有和国有之间建立起一种适当的平衡 ,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刺激以鼓励创新 ,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以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福乐智慧》是中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思想家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用回鹘语写成的古典名著。用回鹘文写成的这部名著19世纪以来即为研究中亚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中外学者所注目,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作为维吾尔族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它不仅集中概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阐述了丰富的哲理、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和熔本民族传统与多种外来文化于一炉的开放格调,也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中世纪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文化环境,因此,它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我国和中亚地区中世纪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文化史的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