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构建并筛选表达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F),通过PCR扩增F基因,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进行DNA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将测序正确的F基因克隆至笔者所在实验室自行构建的新型鸡痘病毒穿梭载体pTS2GFPV150中,获得重组质粒pTS2GFPV150-F。然后将其与鸡痘病毒FPV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同源重组,挑取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噬斑,经多轮筛选获得重组病毒rFPV-F,应用PCR、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对重组鸡痘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获得NDV F基因及重组F基因的鸡痘病毒rFPV-F,并证实F基因已被整合到鸡痘病毒基因组中,且在感染细胞内被成功表达。本研究成功获得了1株表达NDV 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为下一步开展动物体内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将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H5N1)株的NA基因及LacZ报告基因克隆到禽痘病毒载体pSY681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SY(NA+LacZ),将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经蓝白斑筛选,纯化表达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NA,用其免疫SPF鸡,检测该重组禽痘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该重组禽痘病毒能够在体外培养细胞内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NA蛋白,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55 ku;用该重组禽痘病毒免疫SPF鸡后,能够使免疫鸡获得对H5N1和H7N1两种亚型HPAIV攻击的部分保护。表明,重组禽痘病毒rFPV-N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用于筛选的新型鸡痘病毒载体,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对鸡痘病毒282E4株TK基因的下游序列进行测序,并结合扩增出的左右同源重组臂TKL、TKR片段、启动子、MCS及终止信号构建出三表达盒穿梭载体pTKE3。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入3个启动子的下游,构建出pTKE3-A、pTKE3-B、pTKE3-C验证表达盒质粒。结果显示,构建的3个验证质粒分别与鸡痘病毒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均可在转染12h后观察到绿色荧光。结果表明,构建的三表达盒载体均可成功表达外源基因,这为进一步构建多价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将重组鸡痘病毒rFPVLP-SF分别皮下接种1日龄SPF鸡和26日龄商品鸡,评价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SPF鸡接种后除282E4株鸡痘病毒组在接种部位出现痘斑外,其他组鸡无任何临床症状.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后rFPVLP-SF组鸡的血清抗体水平没有显著变化,免疫后第21 d以1×105ELD50的F48E8株NDV滴鼻攻毒,观察14 d,rFPVLP-SF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鸡的保护率分别为92%和100%,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大空斑株鸡痘病毒组和攻毒对照组鸡均全部死亡.结果显示,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 gB基因插入鸡痘病毒中 ,构建了含有MDV 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FPV ) ,用rFPV、火鸡疱疹病毒 (HVT)冻干疫苗、rFPV HVT二联疫苗分别免疫 1日龄AA肉用雏鸡 ,8日龄攻毒后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 ,3种疫苗均诱导了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69%、69%和 85 %。该重组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与HVT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当 ,二者联用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渗入法,通过对real-time 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real-time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定量分析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rFPV-F-VP0)第1、5、10、15、20代次中的表达整合情况。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线性浓度范围内,随着模板量的减少,其对应的Ct值相应增大,0.99<相关系数(r2)<1,0.8<扩增效率(E)<1.2,熔解曲线为单一特征峰型。本试验精确定量了外源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水平,为阐明重组鸡痘病毒的表达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新城疫病毒(NDV)F48E8株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由鸡痘病毒载体介导表达的NDV融合蛋白(F)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20份阳性血清的P/N值与ELISA抗体效价(ET)的自然对数值(lnET)的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了回归方程lnET =0.201×P/N+4.632.应用该ELISA方法对表达NDV 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免疫鸡群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血清的ELISA抗体效价与相应血清中和试验的抗体效价高度相关.攻毒保护试验的结果显示,ELISA抗体效价与机体的保护力表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PCR方法扩增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2 .8kbgB基因 ,并且在其两端加上PstⅠ和NotⅠ酶切位点。然后用PstⅠ /NotⅠ酶切回收 gB片段 ,插入到转移载体 pEFgpt12s复合启动子Spromoter的下游的PstⅠ /NotⅠ酶切位点处 ,构建了转移质粒pEFgpt12s gB。将该质粒与鸡痘病毒 (FPV)野毒 2 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通过MXHAT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蚀斑纯化 ,经PCR扩增证实重组病毒中含有 gB基因。重组病毒和FPV野毒在CEF上形成空斑大小无明显差别 ,病毒效价分别为 10 -5.43 TCID50 /mL和 10 -6TCID50 /mL ,表明外源基因的插入不影响所构建的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新型新城疫病毒(NDV)载体疫苗,前期我们将La Sota全长c DNA中的F基因编码区替换为基因Ⅶ型NDV的F基因编码区,并将其裂解位点突变为弱毒株的序列,构建获得了p NDFLSP-m F重组质粒。为探索p NDFLSP-m F是否能够作为载体有效地表达外源蛋白,在p NDFLSP-m F的P基因与M基因之间引入PmeⅠ酶切位点,并将EGFP基因编码区克隆至构建好的p NDFLSP-m F载体中,构建含有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 NDFLSP-m F-EGFP。将p NDFLSP-m F-EGFP以及辅助质粒p CI-NP-K、p CI-P-K、p CI-LK共转染表达T7 RNA聚合酶的重组痘病毒预感染的BSR-T7/5细胞,拯救获得了重组病毒La Sota-m FEGFP。通过RT-PCR证明,被拯救的重组病毒中含有插入的外源基因EGFP。荧光观察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EGFP蛋白能在重组病毒中稳定表达。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La Sota-m F-EGFP具有低毒力毒株特征,MDT为144 h,能够在鸡胚上有效地复制,EID50为1×108.75/0.1 m L。上述研究结果为研制和开发新型NDV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将128只10日龄SPF鸡随机分成8组,每只免疫1 PD_(50)的新城疫LaSota疫苗;同时Ⅰ~Ⅵ组鸡分别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1β、rFPV-IL-2或cMGF,而Ⅶ组和Ⅷ组鸡分别皮下注射鸡痘病毒wt-FPV和PBS作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结果,重组鸡痘病毒表达的IL-1β、IL-2或cMGF可以消除鸡痘病毒在免疫后第7d对雏鸡体重增长的影响;一定剂量的IL-1β和IL-2可使鸡脾中CD4~ T细胞在免疫后第7d和CD8~ T细胞在免疫后第14d的总体水平提高;免疫第21d新城疫F48E8强毒攻毒后,一定剂量的IL-1β和IL-2能提高免疫保护率,而cMGF却无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表达的IL-1β和IL-2在一定剂量下可增强新城疫LaSot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重组禽痘病毒rFPV-VP3-F的遗传稳定性,将rFPV-VP3-F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培养20代.对第5、10、15和20代病毒的F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未发现F基因发生氨基酸改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个代次rFPV-VP3-F中F基因特异表达的情况;将rFPV-VP3-F和禽痘病毒FPV017分别接种于35日龄商品鸡,在免疫后第7、14、21、28、35 d采集各组血清,检测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F基因在重组禽痘病毒中可以稳定遗传,可在CEF中表达相应蛋白,可刺激鸡产生相应的抗体.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测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 gB F)的免疫产生期,将60只30日龄SPF鸡随机分为6组,以5d为间隔在试验开始第0、5、10、15、20d时选取10只进行免疫,经翅内侧皮下注射接种1000PFUrFPV gB F,另外的10只作为对照。在第1组免疫后的第25d,将不同日龄免疫组和对照组试验鸡再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新城疫病毒F48E9株强毒攻击。结果表明,在rFPV gB F免疫接种后第10d时,可以诱发抗gB的抗体,保护免疫鸡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强毒和新城疫强毒的攻击。由此确定,rFPV gB F免疫产生的时间是接种后第10d。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2011年10月长春市某鸡场的150多只60日龄麻鸡发生急性死亡,病死鸡在临床上出现食欲不振、精神委靡,鸡冠以及背部皮肤有结节状痘疹以及排黄绿色稀粪等临床症状的疾病进行确诊,通过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鉴定、动物回归试验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从病原学和病理学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病死鸡肝触片可见有典型的两极浓染的短杆菌;应用鸡痘病毒4b核心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为阳性;将痘疹病料处理上清液经尿囊绒毛膜途径接种9日龄SPF鸡胚,接种后第7天可见尿囊膜上形成有灰白色突起的痘斑;皮肤痘疹研磨处理上清液经电镜负染观察可见典型的痘病毒粒子。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局部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并伴有多量的异嗜性粒细胞浸润。根据上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诊该起病例为鸡痘病毒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从含有鹅细小病毒 (GPV)H1株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的重组质粒pPROEXHTb VP3中切取GPVH 1株VP3基因片段 ,将其亚克隆于 pSY5 3 8的EcoRⅠ位点 ,并将带有痘苗病毒启动子P11的LacZ报告基因平端克隆于上述重组子的SmaⅠ位点 ,再用NotⅠ切下同时含有VP3基因和LacZ报告基因的片段 ,亚克隆于pSY681的NotⅠ位点 ,构建了含有VP3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上述结果为GP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伴刀豆球蛋白 (ConA)刺激的鸡脾细胞中扩增出鸡白细胞介素 1β(ChIL 1β)编码区基因 ,通过与GenBank上登录的ChIL 1β序列 (Y15 0 0 6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在ChIL 1β基因编码区的 10 4位、30 6位、387位和 4 32位的核苷酸发生了变化 ;相应的氨基酸在 35位也发生了变化。虽然 30 6位、387位和 4 32位的核苷酸发生了变化 ,但没有引起氨基酸变化 ,说明这一区域的氨基酸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从氨基酸的性质上看 ,35位 (Asp→Ala)由酸性氨基酸变为中性氨基酸 ,这可能是同一种属的不同品种间的正常变化。以鸡痘病毒 (FPV )为活载体 ,构建了表达ChIL 1β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 IL 1β。应用XTT/PMS方法检测rFPV IL 1β感染的成纤维细胞 72h后表达ChIL 1β的生物活性 ,效价为 1.0× 10 5U /mL ,证明FPV能有效地表达ChIL 1β。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某鸡场发生一种以喉头及气管前部被黄色干酪样物阻塞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其症状及剖解病变极相似于传染性喉气管炎,1995-1997年年平均死亡率达21.24%.取自然病死鸡喉气管组织,用鸡胚、鸡胚成纤维细胞交替传代后,分离到1株病毒,经鉴定为鸡痘病毒;通过人工感染、疫苗筛选及现场应用,确诊为白喉型鸡痘.经用鸡痘疫苗控制了此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的构建策略,以HVT FC126基因组非必需区UL44~UL45为插入位点,构建带有大肠杆菌黄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基因序列(gpt)标记的HVT转移载体质粒pUAB-gpt。然后构建表达IBDVAH1株VP2嵌合法氏囊素三肽(BS10)表达盒并克隆入pUAB-gpt,获得转移载体质粒pUAB-Pec-BS10-VP2-Egpt。将该转移载体与HVT 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IBDV抗体夹心ELISA检测、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表达VP2基因的重组HVT病毒rHVT-Pec-BS10-VP2。将该重组病毒免疫1日龄SPF鸡,免疫后第14天,鸡群可以检测到IBDV抗体。免疫后第21天,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反应显著。证明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镜技术快速诊断动物病毒病李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电镜技术对诊断形态特征性强的动物病毒(如正粘和副粘病毒、正痘和副痘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弹状病毒、冠状病毒及腺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动物病毒病,既快速又准确。尤其对混合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构建组成型表达绵羊痘病毒E3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E3蛋白在Vero细胞中瞬时表达的情况,将绵羊痘病毒E3L基因亚克隆至pcDNA3.1(+)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E3L,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至Vero细胞,利用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E3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转染后第48小时可检测到E3L基因高水平的表达。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绵羊痘病毒E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与N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rFPV-12LSH5NA对10日龄带有H5亚型AIV母源抗体的商品鸡进行了首次免疫,17日龄时再用H5亚型AIV全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免疫鸡分为2个批次,分别在24和31日龄用H5亚型AIV进行致死性攻击.在24日龄攻毒组中,rFPV首免与全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组的死亡比例(0/17)显著低于17日龄全病毒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16/17).在31日龄攻毒组中,rFPV首免与全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组的死亡比例(0/17)显著低于10日龄rFPV单独免疫组(6/17).结果显示,在鸡群普遍存在针对H5亚型AIV母源抗体的情况下,rFPV首免与全病毒灭活疫苗配合使用能使鸡体快速建立坚强的免疫保护反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