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信访是集中反映社会矛盾的重要窗口,上访人在信访中的心态既反映了民众面对官民矛盾的特殊心态,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社会心态,反映了社会现实。上访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博弈心态、妖魔化心态、功利心态、寻求公平的心态有其现实性的原因,也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要关注上访人心态对上访人行为的导向性作用,加强信访规则、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态是社会舆情的心理基础,以动态而弥散的方式影响着舆情走向,左右着舆情的色彩基调,而舆情则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心态的一种折射。通过对杭州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中产阶层存在的一些心态问题。而为了优化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首先必须优化"社会生态",其次则要优化舆论环境,强化对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的引导与疏导。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心态成为我国学术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心态问题的凸显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根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不可避免地牵引着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社会心态的变化.对社会心态的准确把握和有效引导,对科学认识我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迁过程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态从多个侧面真实地折射着社会风气,更深层次上反映着人们的理想追求、精神状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因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导致的激化社会心态、城市化大规模人群流动导致的混乱心态、人的需求层次的非线性波动引发的焦虑心态、丑恶现象和腐败行为持续存在引发的抵制心态、西方文化冲击和新型媒体快速传播衍生出的"嘻哈"文化和"解构"心态等同时存在,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崇高信仰的形成、确立和固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消解,对此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8问为何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精彩语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热点回应: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心态,如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压抑焦虑、空虚迷惘的心态;麻木冷漠、失信失安的心态;怨恨不满、失衡偏激的心态,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  相似文献   

6.
胡承定 《创造》2011,(9):60-61
要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匡正失范行为,缓解、化解不良心态,需从根本上着力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滋生蔓延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八种不良社会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下世俗社会,社会心态受到市场交易法则的消极影响,更多表现为它的负面形态。在当下中国,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改革的速度、广度与深度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局面。面对诸方面互不协调的局势及其对教育改革产生的消极影响,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心理错位,对社会现实持有许多成见与偏见,呈现出种种心态误区。笔者根据对 512 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与部分同学的座谈结果,就大学生的社会心态误区进行探析,为其调适矫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时期我国的社会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杰 《北京观察》2008,(2):30-33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中较感性、经常变化从而能对现实社会做出更及时和动态反映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由这个时期特定社会状况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些鲜明特征。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社会心态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叶国平 《前沿》2007,(7):188-191
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要体现为社会成员心态的和谐,和谐的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本文对和谐社会心态的一般内容进行了归纳,对当前的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心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怀古诗词的文化心态和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人咏史怀古,其文化心态基本不出儒道两家模式。按照儒家世界观和价值观去缅怀古迹,诗人在古今感慨中必有所褒贬,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对社会政治或自己现实人生有所指导。按照道家以宇宙为本体的世界观去观照历史,则表现的是超越的智慧:历史留给人类的毫无例外的是破败荒凉,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唯一能把握住的是现实的人生,超越历史的凡俗,享受美好生活。两种文化心态,决定了两种诗歌的风格绝然不同。前者或雄浑,或深邃,以力度胜;后者则空灵超然,以神韵胜。  相似文献   

12.
陈静 《前沿》2011,(12):173-175
近十数年来,学界关于胡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及政治主张等方面,对于胡适青年时期的心态及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却鲜有论及。而青年时期的胡适与同时代人相较而言,确有不同于他人的心态特征,并且其心态在理想与现实的磨合中又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具体来说,青年时期胡适的心态轨迹呈现出如下的特征和变化:开始是书生意气与狂放心态的产生和发展,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又产生出妥协、折中的心态,接着又产生出自我安慰—心理平衡—快乐的心态,这些心态对其以后的治学途径、政治生活及其人生哲学理念的最终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晓虹 《人民论坛》2014,(1):154-156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浮躁心态,像一场瘟疫在社会上蔓延,并不同程度地侵染着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这种心态,使人在思想上肤浅焦躁,在工作上飘浮毛糙,在作风上浮夸急躁,对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消极抵触作用,成为贯彻落实工作的一大障碍。克服这种心态,无疑便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注意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心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产生着深刻影响。社会心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当前青年中主要的不良表现为浮躁心态、颓废心态、悲观心态、怨恨心态和极端心态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青年的自身特点、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青年边际人的社会文化定位和网络技术的助推,都影响着青年不良心态的形成。从促进青年发展的角度看,要努力使青年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6.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始终保持良好心态格外重要。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心态问题。保持良好心态,就能够变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应当看到,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的心态是好的,正因为此,党自身的发展和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确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心态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各种诱惑和变化,有的甚至因此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7.
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各种因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社会心态是由这些因素构成的道德反应机制,道德行为要通过这个反应机制形成。社会心态构建道德行为的起点的六种方式是:态度的方式、感觉的方式、理性的方式、规定道德行为标准的方式、“场”效应的方式、构建和传播道德价值观的方式。从“自我觉知的社会心态”、“群体的社会心态”、“客我与主我相结合的社会心态”中则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心态对道德形成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起点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研究中 ,对知青心态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 ,因为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整个上山下乡活动。知青下乡的心态比较复杂 ,但基本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者的心态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被动者的心态中含着迷茫和无奈。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的仇警心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下社会中存在较明显的仇警心态,主要表现为民众对警察群体的低度信任、负面刻板印象以及频繁的警民冲突。仇警心态产生的原因既有宏观的社会转型背景下结构性怨恨的弥漫,也有中观层面基层政府滥用警力的不当做法,还有微观层面警察队伍中存在的贪污腐败、滥用公权、粗暴执法等严重问题。要疏导仇警情绪,可从理清警察职能,明确权力责任;树立法治理念,强化规则意识;科学应对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公民教育,提升民警素质这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闻学良 《群众》2010,(12):67-68
<正>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党全社会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解决好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