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连钟 《中国律师》2003,(11):50-51
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处于被追究的地位,侦查机关为了查清犯罪事实,往往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而且基本上在秘密状态下进行侦查活动,犯罪嫌疑人权利最容易遭到侵犯。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参与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至关重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律师在案件的侦查阶段有权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委托参与刑事诉讼,但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律师应承担何种角色认识不一,影响到律师应有职能的发挥,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一、我国律师在侦查程序中的角色定位不清侦查阶段人权保障主要在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因其权利在此阶段最容易受到侵害,重心…  相似文献   

2.
黄尔 《法制与社会》2013,(19):75+79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对犯罪嫌疑人和辩护律师的权利规定保障了犯罪嫌疑人在审查逮捕阶段的权利,是刑事诉讼法律的一大进步,然而在强化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同时也弱化了被害人等诉讼参与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刑事诉讼文明的发展史是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不断扩大的历史 ,也是嫌疑人由诉讼客体向诉讼主体演化的历史。现代绝大多数法治国家的立法以及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 ,都对犯罪嫌疑人规定了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在我国应该强化对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赋予其包括沉默权在内的一系列诉讼权利 ,以实现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东 《法制与社会》2016,(4):289+294
我国刑事诉讼法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当然包含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港澳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不能因为该群体人数较少,就忽略相关诉讼权利保障问题,每个个体的权利都应受到尊重。刑事诉讼法中对少数民族犯罪、外国人犯罪都有特别的规定,港澳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少数民族和外国人面临的问题,但法律并没有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实践中港澳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少数语言文字障碍、强制措施适用不当、域外证据认证难等问题,应在司法、立法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知情权是犯罪嫌疑人一项具有宪法权利属性的程序权利.赋予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是实现诉讼民主和程序法治、保障犯罪人基本人权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刑事诉讼的侦查和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在一定范围内享有知情权.但对比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做法,我国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规定明显存在诸多不足.进一步拓宽犯罪嫌疑人的知情范围,规范其行使知情权的相关程序以及在其知情权受到侵犯时给予程序救济机会,是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知情权是犯罪嫌疑人一项具有宪法权利属性的程序权利。赋予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是实现诉讼民主和程序法治、保障犯罪人基本人权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刑事诉讼的侦查和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在一定范围内享有知情权。但对比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做法,我国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规定明显存在诸多不足。进一步拓宽犯罪嫌疑人的知情范围,规范其行使知情权的相关程序以及在其知情权受到侵犯时给予程序救济机会,是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谢小剑 《法学论坛》2005,20(2):117-123
公诉审查程序以防止无根据的追诉和审判,防止国家公诉权滥用,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为要.但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迅速审判的权利.因此各国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省略公诉审查程序.目前我国任何案件进入审判程序都必须经过审查起诉程序.因此,应当规定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案件,如果证据确实充分且犯罪嫌疑人同意简化公诉审查程序的,经检察机关同意,可以省略审查起诉程序.  相似文献   

8.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人权与诉讼权利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奎 《时代法学》2005,3(1):41-55
基于人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广泛的实体人权 ,基于被嫌疑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人权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或剥夺。为了保障其实体人权免受不正当侵害 ,国际人权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设定了许多诉讼人权 ,与此相应的是 ,我国法律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广泛的诉讼权利。但与国际人权法规定相比 ,我国法律规定仍有较大差距 ,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保护犯罪嫌疑人辩护权及其律师诉讼权利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完善犯罪嫌疑人辩护权及其律师诉讼权利的设想。希望能够对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进一步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杨海生 《法制与社会》2013,(23):251-252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主线对原刑诉法进行多方面的修改。新刑诉法保障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和人身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2012年新刑诉法提高了我国人权司法保障的水平,这是我国人权事业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人权保障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而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力度成了各国人权保障水平的标志。侦查阶段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更容易受到侵犯。对我国现行侦查讯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精神,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侦查讯问制度,可以从根源上解决我国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廖原 《法制与社会》2010,(19):77-77
沉默权利是国际司法界所公认的刑事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但是我国关于刑事诉讼的法律法规中却没有明确提出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利,而这对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无疑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关于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利有关规定的分析,结合刑事案件审理的司法实践,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于侦查阶段在我国刑事诉讼整体程序结构中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以及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身份与诉讼地位的特殊性,在案件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时候。因此,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保障问题,始终是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地位主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反思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强化了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保护。这主要体现在犯罪嫌疑人名称的规设,强制措施的完  相似文献   

14.
李伟民  隗永贵 《河北法学》2015,33(4):169-175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刑事法律经过修改,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权利保障.由于受历史与现实中的因素制约,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工作进展并不顺利,特别是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工作亟待加强.新的刑事诉讼法将辩护的起点提前至侦查阶段,无疑是犯罪嫌疑人基本人权的又一制度性安排.以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帮助权为研究起点,深度分析辩护权延伸至侦查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来看,律师介入处于侦查阶段的刑事案件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时的律师既不是辩护律师,也不是代理律师,只能称其为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其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接受委托权、知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提供法律咨询权、代理申请取保候审权、代理申诉控告权等。从实践来看,《刑事诉讼法》的这些规定尚不足以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很有必要扩大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的人的范围,增设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刑事辩护权,取消"律师会见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须经侦查机关批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政法学刊》2017,(1):69-78
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重视。本文以近年来陆续得到纠正的冤假错案和全国各地各级法院先后做出的一系列无罪判决为切入点,反思冤假错案的源头,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总结了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刑事诉讼法再修正中如何构建和完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诉讼制度,结合目前刑事诉讼工作的实际,从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对我国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侦查人员对于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告知是实现犯罪嫌疑人基本诉权、保护实体和程序公正的重要保证。侦查阶段是刑事程序的开端,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告知制度是反映我国人权保护、司法文明的标志。保障其知情权,必须科学构建权利告知制度。本文立足我国司法现状,剖析侦查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探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期最大限度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就指定辩护而言,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审判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作了“厚此薄彼”的规定,即被告人在审判阶段享有获得指定辩护的权利,而在此前的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确有经济困难、年龄未满18周岁以及可能被判处死刑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则不享有获得指定辩护的权利。笔者认为,在审查起诉阶段同样应确立指定辩护制度。首先,是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需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把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在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也说明获得律师帮助对犯罪嫌疑人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将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羁押期限,是值得商榷的。应该认识到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在性质上类似于羁押,在德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是鉴定留置的一种类型,法律对其规定严格的实施要件,以防止对相对人权利不当的干涉。我国应从人权保障出发,在刑事诉讼法修改时,重新定位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并完善相关制度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