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孙子》(孙子兵法十三篇)在当代一些国家正以不同的方式被运用于指导战争、经济运筹、行政管理、外交斗争等领域。特别是把《孙子》谋略运用于现代经济运筹,更是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孙子》的“将帅”论角度谈谈经济工作领导者的选拔。  相似文献   

2.
《孙子》是古代兵法谋略的不朽经典,其主题为致胜,主线是解决“先知”问题,“知论”是《孙子》十三篇的精髓所在,体现了其核心战略思想.这一核心战略思想的高超性使孙子的兵圣地位得以确立.研究孙子的军事认识论思想,有助于深化发展哲学认识论,更有助于把握当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制胜规律.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涉及了有关战争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等十分广泛的领域,也包含了丰富的治军思想。笔者试就孙子的治军思想及其对公安队伍建设的借鉴价值作一浅述。 一、孙子治军的目标 孙子非常重视治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研究认为,孙子治军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具有“上下同欲”的政治信念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孙子兵法》虚实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的方法和意义。“虚实”战术思想与警务实战战术谋略运用密切联系,运用广泛。警务实战中虚实谋略运用,一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二要善于利用各种因素随机应变;三要融入实战、灵活运用于实战。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军事认识论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流芳百世的军事哲学“经典”。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很少论及。其实,《孙子》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认识论思想,可以说是军事认识论的真正诞生地。 一、“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 如何认识、把握战争规律,是军事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在战争认识史上,孙子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并将这一原则成功地运用于对战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领导权变谋略的由来与发展所谓权变谋略,是指领导和管理者依据领导和管理活动主客观双方情况,随机应变采取的各种计谋和方略。在领导和管理活动中,运用权变谋略古已有之。我国的《孙子兵法》就以“计”开始,“作战”、“谋攻”次之,充满权变谋略为先的思想。然而,将权变谋略上升到领导和管理科学的高度进行理论研究,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事。人们发现,没有任何一种领导和管理方法,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适应任何一种领导和管理活动。而在不同的领导和  相似文献   

7.
一《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共十三篇,6000字左右,今天多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据。十三篇文字虽少,但论述的内容.却极为宏富而精深,除军事理论各方面外,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哲理、谋略、天文、地理等。刘伯承元帅概括地指出:“《孙子兵法》这部兵书,是研究指导战争最普遍规律的著作。”(见陶汉障《孙子兵法概论》第2页)因此,它对今天策划战争,开发智力,启迪谋略,组织战役,运用战术,增长军事才干等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历史上明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无不读《孙子兵法》,学《孙子兵法》,得益于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孙子对战争的态度,对“将”“卒”关系在战争中作用的阐释,以及对道德的强调,都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其实用主义精神。孙子的辩证法思想则主要体现在以矛盾的观点,从整体着眼,高度灵活地指挥军事行动。对孙子这方面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孙子兵法》历史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孙子战争理论的核心是“胜”(占优势,胜利)。以“全”(整体的胜利)争胜,则是贯穿于《孙子兵法》中最基本的思想。孙子认为;“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道理讲得很清楚,即如何尽量用最小的代价,去争取最大的胜利。当前,公安机关所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以相对有限的警力去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治安需求,争取最大的公安效益(笔者借用这一概念),已成为一个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孙子的“全胜”思想可以为我们加强公安工作而给予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日本某公司一位董事长来华访问,执意要同我国研究《孙子》的军事专家切磋兵法。兵法与经商办企业,好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不然,研究兵法与办企业还真是有“缘分”——这位日本企业家,正是运用兵法施示之谋略,在激烈的资本主义竞争中,在同类行业衰落倒闭不景气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因敌制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避实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共同构成了孙子的战略指导思想体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军事辩证思维,揭示了军事领域重要的军事范畴,对我们制定和实施战略指导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后的重要继承者都没有对"社会心理"的内涵进行明确诠释。透过普列汉诺夫的宏观论述,再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心理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心理是自发的"去个性化"的共同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心理是以"零距离"方式呈现在社会现实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个体的整体感受状态;三是社会心理是呈现社会个体自身与"他者"的狭隘联系的初级社会意识;四是社会心理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彼此影响下形成的永远开放的意识系统;五是社会心理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Beijing Review: In your book, you wrote that if both China and the U.S. were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ir peoples' wellbeing, they would find no contradictions in their long-term strategies. It seems that China has been doing so, but the U.S. seems to be preoccupied with retaining its global domi-nance. What's your take? Kishore Mahbubani: I'm glad you raised a very critical point that I made in my book: the U.S. should not engage in a contest for su-premacy. Yet unfortunately,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views of many Americans, because their strategic thinking is still stuck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When you had this zero-sum games between great powers, this was the day when European powers used to fight and go to war with each other. But we no longer live in that world. We now live in a very small, interdependent world where we have many common interests and challenges to deal with.  相似文献   

14.
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转变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军事形势的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新时期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经历了三次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条件下新闻舆论战的内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条件下新闻舆论战的内涵有四:一是信息传播流量、信息传播手段、信息传播平台的非对称性抗衡;二是舆论战在战略谋划、战役组织、战术进攻等多个层次的整体较量;三是传媒武器在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对抗;四是新闻舆论管控手段在军事保密与舆论引导中的软硬交锋。国际化传播环境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作战样式的创新,都使高技术条件下的新闻舆论战具有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江虹 《桂海论丛》2005,21(5):F0003-F0003,95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一次具有战略性质的进攻战役。这次大战具有重大的军事政治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对它的功过是非争论,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曲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预示着战争正在告别传统进入"后现代",它以新的作战理念与游戏规则为军事新闻传播活动带来不同往昔的影响军事新闻传播是以"事实第一性"还是"利益第一性"为原则?军事新闻的正义诉求与大众媒介的娱乐化消解构成何种关系?当国家利益在力量游戏中被合法化后,新闻自由以何种形式实现?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战争是美国攻掠全球地缘战略枢纽的重要手段,本质是一种文化操纵,即通过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文化软战争的实施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文化渗透,侵蚀目标国家的文化核心,改变民众的文化观念,最终接受美国所设定的文化观念。二是利用蜂拥战术发动街头政治,颠覆现政权。三是扶植亲美政权上台。防范文化软战争的关键是让美国从幕后"现身",揭露其文化操纵的真实目标、手法和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公众认知: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宁 《思想战线》2006,32(6):24-28
目前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中“官本位”的色彩还比较浓,对公众的危机认知心理的重视和把握还比较薄弱。作为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管理者,政府应该了解我国公众特有的危机认知方式,同时还要理解他们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的危机认知心理,这是保证公共危机信息传播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一院一品”理解,将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院“一院一品”建设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业已形成了以“三个一”(即做好“第一环节”、讲好“第一课”、搞好“第一次活动”)和“四个一主题班会”(即畅谈一个理想、介绍一位家人、讲述一段经历、推荐一部好书)为核心,结合心理、学习、交流活动的一整套入学教育模式。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