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为避人耳目,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怕直接拒收有伤僚属的面子,就写了首诗婉言谢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对现今如何提高各级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祖云 《楚天主人》2010,(11):43-43
最近翻阅史书,重读一则故事,引发一些思考。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一次离职时,僚属们为避人耳目,就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写下了一首诗,巧妙地加以拒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集中体现了这位巡抚的人生操守,对我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乏借鉴意义。"畏人知"与"畏己知",一个是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报上看到一幅漫画,画面所表现的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两个人正在鬼鬼祟祟地搞权钱交易,图下题为“天知、地知……”。 这画使笔者联想起了古代一位叫叶存仁的清官的故事。据《成宁县志》载:叶为官30余年,甘于淡泊,毫不苟取。有一次离任时,僚属派船送行,依依话别,直到明月高挂,但见划来一叶  相似文献   

4.
《礼记·中庸》有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何谓慎独,先看一例。清朝雍正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兴写  相似文献   

5.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提拔一个干部,重用一个能人,常常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然而,要真正选准用好人,并非一件易事。这里的关键或者要害,是当领导者能不能做到“知人善任”。“知”是前提,不知其人,当然不可能善任;所以用人之道的首要一环在于一个“知”字。 知人首先要有爱人、爱才之心。这个“心”自然不是私心,也不是偏心,而是指的公心,即大公无私之心。私心污浊,不可有;偏心有害,不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一位同志谈其体会时说道:一个知荣明耻的人,应具备“七知”,即知责思为,知荣惜誉,知足常乐,知恩图报,知难而进,知耻后勇,知困自返,听后颇受启迪。  相似文献   

7.
当年,孙中山倡导“知难行易”,意为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想到了就能做到。后来,学者胡适对此颇不认同,就写了一篇《知难,行亦不易》的文章商榷。文中很巧妙地用孙中山曾干过的“医生”行当来说明“知固是难,行也不易”--“医学是最难的事,人命所关,故西洋的医科大学毕业年限比别科都长二年以上。但读了许多生理学,解剖学,化学,微菌学,药学……还算不得医生。医学一面是学,一面又是术,一面是知,一面又是行。一切书本的学问都要能用在临床的经验上;只有从临床的经验上得来的学问与技术方才算是真正的知识。一个医生的造成,全靠知行的合一,即行即知,即知即行,越行越知,越知越行的工巧精妙。熟读了六七年的书,拿着羊皮纸的文凭,而不能诊断,不能施手术,不能疗治,才知道知固然难,行也大不易也!”  相似文献   

8.
李先乔 《政策》2010,(3):59-59
“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哪些方面“要知足”、哪些方面“知不足”、哪些方面“不知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现在有少数同志,对待名利摆不正心态,对待工作与学习,总是充满埋怨,“厌岗”、“厌学”情绪一片.业务上既看不到自身的不足,更看不到与别人的差距,缺乏感恩的情怀、求索的毅力和深钻细研的韧劲.久而久之让自己沦于一般化和平庸化,既耽误了工作、贻误了事业.也误了自己的“前程”。  相似文献   

9.
一位智者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知足。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更高。沐在  相似文献   

10.
心动鸟知     
我的一位有神论朋友 ,常把“心动神知”一语挂在嘴上。他认为 ,人心里只要萌生一个念头 ,不管善念还是恶念 ,上帝都知道。上帝万能 ,亿万人心的博动 ,无不传递到他那里的终端接收器里。因此 ,“天人感应”之说 ,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神知”必报 ,劝善伐恶 ,信仰绝对自由。我虽不信“心动神知” ,但不敢轻疑“心动鸟知”。《列子》记载 ,海边有一位喜欢海鸥的人 ,每天早上到海上跟海鸥玩耍。碧海彩霞 ,鸥鸟成群 ,数以百计地围着他的船 ,或翔或游 ,依恋不去。这一人鸟相亲、和美动人的景观 ,今天可能只在良好的动物保护公园里方可见到。与鸥…  相似文献   

11.
汝州“四知堂”药酒东山再起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河南老字号,汝州四大名特产之一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定名的“四知堂”药酒,在沉匿数十年后重获新生,得以继承和发展。“四知堂”药酒源于明朝末年,由杨其贤精心研制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系我国唯一列...  相似文献   

12.
昆明新知图书城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图书经营为主,多种行业为辅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十五年来,“新知人”在以总经理李勇为首的企业领导人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企业规模逐步壮大。下属机构包括:“昆明新知图书城购物中心”、“昆明新知(东城区)图书城”、“昆明新知图书城批销中心”、“昆明新知(曲靖、大理、玉溪、楚难、开远、思茅、景洪、昭通、蒙白、文山、丽江、香格里拉、宣威、芒市、六库、临沧、保山、腾冲、攀枝花、个旧)图书城”、“昆明呈贡思洁矿泉水厂”、“韶山冲休闲度假中心”和“昆明新知企业绿色庄园种植…  相似文献   

13.
这里说的“求全”就是对人对事 ,不要求全责备 ;这里说的“知全” ,就是要学会全面地、完整地认识人和事 ,做到知全体 ,知全过程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不要从某一点出发 ,就主观地作出判断和结论。“求全”有害 ,“知全”有益。这是一条历史经验。据《清代野史大观》记载 ,程景伊任礼部侍郎时 ,一直无所作为 ,正在担心侍郎这个位子能不能够坐得长 ,遇到圆明园失火 ,举朝大臣都赶去救火 ,程景伊也踉踉跄跄赶到园中。去的时候恰好皇上乘坐小轿出来 ,程景伊立即跪在路边恭请圣安。而先进去的和后进去的大臣 ,都没有被皇上看见 ,皇上于是把他记在心里了。第二天皇上赏赐参加救火大臣钱物 ,特地命令给程景伊一份。从此程景伊得到皇上宠信 ,被提升为吏部尚书 ,又封为大学士。这一切的发端都是从救火开始的。救火 ,之所以成为程景伊青云直上的契机 ,就在于皇帝的昏庸、偏见。象这样的皇帝 ,仅从某一点认人、取人 ,而不识全人全物 ,岂能把国家治好?其实 ,我们不要笑这位皇帝 ,取其一点 ,不察其余的片面做法 ,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时有所见的。有了取其一点 ,不及其余的偏见 ,庸才会变成“人才” ,人才会变成“庸才” ,丑人会变成“...  相似文献   

14.
据《半月谈》的报道说:吉林省某县的一位乡党委书记就任时,党委宣传委员要地方电视台采访他,说是“有助于提高知名度”。这位书记执意不肯,说“知民度”更重要。于是,他走村入户,体察民情,问计于民,知民度高了,知名度也高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荣辱观念,在老百姓的心中迄今都没有坍塌,更何况国人把知荣知辱、修身养性都吊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还有哪个人不知荣不知辱的呢?知荣知辱用老百姓的话往白了说一点儿,就是做人是要脸要皮的,国人就怕别人说自己没脸没皮。丢了面子,用宋丹丹的名言说就是“伤自尊了”,那是相当地有辱人格的事。但是,一个人的荣辱在当今已有了不同的评判标准,比如有人官当大了,能出国考察,能为人摆平“违规违法”的事儿,这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中是荣耀;比如人家三口人,三部车,一个男人五个“情人”,那是人家的荣华;…  相似文献   

16.
知此知彼──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竞争要诀倪志杰随着国家大中专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今年,众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将进入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毕业生如何成功地在人才市场上通过竞争选择理想职业?这里,谈几点意见,供毕业生们参考。一、端正就业思想,明确就业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场子踢开,摊儿摆开,神佛不请君自来。盘腿打坐,闭目鼓腮,既有和尚气质,又有道上月来。全凭一张嘴,测算祸福,陈述利害,说得张三心儿额,讲得李四嘴儿歪,谈得王五笑颜开。咬嘻呼,君是鬼使,还是神差?鬼使神差,唯君明白。上知五千年,唐宋元明清,风卷宫廷边寨;下知五百年,东南西北中,雨打草舍楼台。张三福来,李四祸来,祸中有福君推断,祸中有福君安排。纵横江湖一句话,破财免灾。张三破财,灾未免;李四破财,福未来。君如商周姜太公,乐呵呵手持钓鱼杆,笑眯眯稳坐钓鱼台,但等“鱼儿”上钩来。管他是福是祸,任他有利有害…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的“四知堂”在山东莱州城。要了解其来历,还得先从“四知”谈起。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乃为“四知”。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传》,是说东汉安帝年间,东莱郡太守杨  相似文献   

19.
刘梁剑 《求索》2007,(8):162-163
王船山在解读经典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诠释学思想。王船山认为,诠释的首要任务在于获得对文本的知,由此出发,王船山诠释学认为经典之解读,或为求其原意,或为借古证己。求其原意,应当“高著眼”,遵循上下文原则。借古证己则是一种创造性的诠释法。王船山于此强调诠释者“胸中应有一段经纶”,在创造性的诠释过程中,诠释者关注的重心不再是文本“本有”之“定指”,而是追求“各有契合”。由此,文本的意义是开放的,对文本的知具有无限展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汪宁 《群众》2011,(10):87-87
温家宝总理说过:“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知责,就是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解决好精神状态问题,做到用心做事。知责是一种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坚定,是服从职守、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知责说到底是个觉悟问题,也是个党性问题。有了知责意识,即使暂时能力差一些,也会一步步赶上来。相反,满足于“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抽一鞭子才动、不抽不动”的状态,即使能力素质再高,也干不好工作。党员干部知责就要对工作用心,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