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提高劳动法学科地位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法学有其独立的调整对象和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亟需提升劳动法学研究和教育水平.现行劳动法学的学科设置难以满足社会对劳动法学研究和人才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适时提高和调整劳动法的学科地位和学科设置.  相似文献   

2.
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在我国的法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劳动法学》,目的在于了解劳动法的基本理论,认识劳动法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劳动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掌握劳动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劳动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学习《劳动法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体地说,应当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明确劳动法的发展方向,在对改革的探讨中加深对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理解,以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5日上午,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和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劳动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回顾了《劳动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进一步贯彻实施《劳动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盛华仁对《劳动法》颁布实施10年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加快了我国劳动保障制度建设的进程,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4.
《工友》2015,(3):1
今年是我国《劳动法》实施20周年,社会上各种有关《劳动法》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甚或重大意义的声音早巳纷至沓来。《劳动法》以及随后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劳动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重要法律的实施,带来的积极意义不容小觑:它们为维护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和劳动力市场正常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启了以《劳动法》为基础的劳动法律体系建构进程,对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起到根本作用,这是主流。但同时也要看到,《劳动法》的  相似文献   

5.
在贯彻实施《劳动法》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张丁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劳动法》为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赋予了广泛的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对工会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工会在实施《劳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霍起迈《劳动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的法律,从今年开始实施了。对我们工会来讲,这是一件大事,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法宝。下面仅就工会在贯彻实施《劳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工会的法...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培训大纲强磊第一讲劳动法原理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定义在当代世界各国,劳动法都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我国于1994年7月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劳动法》。劳动法的颁布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在成文法国家还是在判例法国家,批评劳动法"僵化"的声音一直存在.本研究对劳动法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梳理,对其未来走向进行瞻望.研究认为,在劳资关系整体缓和的大背景之下,世界范围内,团体劳动法的功能降减,去管制与雇佣弹性因子在不断增长.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经济的崛起,给劳动法带来了前所未有之挑战,客观上,劳动法...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的选择性干预与集体劳动关系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演变、劳资力量对比变化,应当加强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但目前的劳动法制存在对劳动关系的选择性干预,即对个体劳动关系规制过度,而对集体劳动关系干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劳动法制完善程度、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目标的多元化等.应当完善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使集体劳动关系有法可依;明确...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怎样发挥执法监督作用的徐州矿务局工会在贯彻实施《劳动法》的过程中,我们从建立《劳动法》监督组织入手,认真履行《劳动法》赋予工会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的重要职责,强化了工会在劳动法实施中的监督作用,促进了《劳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协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救助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法》要实现立法宗旨,需要体现协调的理念,运用协调原则指导法律制度的构建。我国社会救助立法需要协调与民事法律的关系,与劳动法律的关系,与社会保障其他法律的关系以及《社会救助法》内部各项救助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正确处理工会维护职能与其他各项职能之间关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要处理好突出维护职能与履行好其他各项职能的关系,切实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好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因其涉及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层面,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不同于西方集体谈判制度的企业与工会两方博弈,中国具有显著的三方博弈特征,政府在劳资冲突中应当起着主导作用。浙江温岭新河镇羊毛衫行业的实践也证明,在建立缓解劳资冲突的协商机制过程中,政府参与至关重要,政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保证了工资协商机制的顺利运转,为缓解劳资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劳动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劳动经济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当前研究新中国劳动经济史,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从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视角,以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为主线,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新中国劳动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1949-1956年两次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中的劳动经济,主题是"转变中建立";1957-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经济,主题是"曲折中探索";1979-1991年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的劳动经济,主题是"摩擦中改革";1992-2001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劳动经济,主题是"定向中转轨";2002-2012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劳动经济,主题是"统筹中完善";2013年以来的劳动经济,这个新阶段目前还没有结束,其主题应该是"共享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会法治化",包括工会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工会法律角色的合理设定,能够促进工会在市场经济劳动关系中切实履行其维权职能。无论是工会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转变,还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新方针,得以经由"法治化"的工会制度实现;并且工会制度适应国内外劳工法律环境也需"法治化"发展。所以,"工会法治化"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制度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澳门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失业率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无限制地输入外劳,挤占了本澳劳工的就业空间。工会维护本澳劳工权益,必须处理好如何应对外劳问题。工会要同特区政府在合理输入外劳问题上达成协议,坚持输入外劳只能作为补充本地劳动力不足的原则,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本地职工优先就业。同时,还要保障外劳的合法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7.
略论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及当前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指我国的劳动关系形态和调整劳动关系的模式正在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影响劳动关系变化的三大体制性因素。当前中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基本完成,劳动关系的法制化逐步加强,劳动关系的全球化初显端倪。劳动关系基本面的特征已演化为劳资关系,劳动关系所覆盖的人口已成为中国人口结构中的主体;劳动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要客观评价《劳动合同法》,该法对促进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规范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并没有确切数据证实《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不合理用工成本。就用工灵活而言,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的现象。因为违反规章解除和相关弹性概念的存在,《劳动合同法》的解除保护也并非是彻底刚性的。由于修法的共识并没有形成,相关立法的配套问题没有解决以及经济下行的特殊背景,目前修改《劳动合同法》的时机并不成熟。此外,真正给企业带来负担的是税负等其他因素,修改《劳动合同法》并不能解决企业负担问题。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整个问题是集体合同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劳动关系分层处理未能完成。在短期内,解决现有问题应充分发挥司法的能  相似文献   

19.
检视近年来中国的劳动法律,已经不是有无法律而是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的问题。问题所在是,国家规制下社会权利和社会合作显现缺失,工人们甚至用牺牲乃至生命呼唤社会权利和社会合作。回望近代以来的中国劳动法制历史,国家规制下社会权利和社会合作的缺失乃是一种长久之痛。环顾世界劳动法制的演进,劳动法律在中国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便是补救社会权利和社会合作的缺失,国家规制则需要与之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