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与中国近代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的宏观背景 ,通过对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起步、成长过程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在促进中国近代法学诞生与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 ,阐述了法律教育对于中国法律人才的养成、法学著作 (包括译著 )的出版 ,法学刊物的面世 ,近代各个法学学科的诞生的重要意义 ,并对改革中国现代法律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春燕 《法学论坛》2012,(1):154-160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处在危亡之际,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方位的法律改革,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历史航程。由于内忧外患的紧迫形势,变法图强成为第一要务,而对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关注不够,清末法律改革进行得非常艰难。由于不是社会内部力量的推动,而是在社会外部力量的冲击下被迫进行的一次改革,造成了法律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艰难。自从清代法律改革,中国法律近代化、现代化已演绎百余年,直到今天,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法律现代化之间的对接、契合,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有对汉代以来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继承,又有其自己的发展特色。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初步探讨清代政治法律制度中的监察制度和司法审判制度的形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吴芳莉 《法制与社会》2013,(20):229-230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普法教育日渐深入。从1985年至今,共进行五次各有侧重的普法教育。与此同时,中职学校的法律教育工作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凸显矛盾。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容易冲动等特点,因此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法律教育的现状,中职学校法律教学的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从法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践性、法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造法律意识培养的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5.
王涛 《现代法学》2003,25(1):123-127
对如何评价中国晚清修律中保守性价值问题进行讨论。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法律价值重新评价,与西方国家法律现代化进行比较,考虑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功利性,考虑民族心理,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学术水准以及东方国家现代化的共同规律,认为中国早期法律现代化中包含某些保守性价值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以比较法教育作为办学方针的东吴大学法学院,在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史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历来为学界关注。但至今的研究都没有注意到该校在比较法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教员的缺课、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诟病、比较法课程数量的锐减等,这些现象实际是西方法律教育移植后逐渐本土化过程的反映,也是中央与地方教育自主权博弈的结果。比较法课程重要性的降低,教育部及司法院对法学院发展的限制,兼职教员微薄的薪资,都对比较法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东吴大学法学院比较法教育发生转变的原因,为反思民国法律教育的得失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所创建的宪政模式,实现了从专制主义法律秩序向近代民主主义法律秩序的转变。许多从清廷统治下获得独立的省份都制定了具有地方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具有较高的形式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中华民国临时组织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文件,开创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法律移植就是法律发展的普遍现象,中国从近代开始就一直在法律现代化的道路上频繁移植国外法律,那么法律移植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法律移植理论对于实现我国的法律现代化能起到什么作用?本文就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9.
法律检索(legal research)是法律教育和法律实践中的重要部分。在中国现行法学教育体制中,法律文献检索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国外法学院的情况相比更是差距甚远。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开展法律检索教育调查,分析了目前中国法律检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法律检索教育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引起对该领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雷 《河北法学》2008,26(1):153-156
李大钊在史学领域卓有建树,其史学理论及史学思想不仅对中国史学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之功,还对近代中国法律史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他的唯物史观为考察法律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研治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的新路径。他不但对法律史的学科归属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新的法律史学科架构,而且提出了研究法律史学的科学方法,为近代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与编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洋务派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入手,倡导模仿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办近代军事学堂,以及选派人员到国外留学,以培养军事人才。他们提出的近代军事教育的主张,开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先河,对中国文化教育近代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汪庆红  杨帆 《河北法学》2006,24(3):156-160
张晋藩教授的近著<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从法制文明的角度对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新的解释,无论是其理论假设还是在研究对象的定位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都表现出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范式建构上的积极意义.尤为难能可贵的在于该书克服了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现有的革命法制史和法制近代化两种范式的缺陷,因而对于探索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更为科学的分析框架、推进这一研究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忠明 《法律科学》2007,25(1):15-24
作为雅俗文化交融的产物,竹枝词可以成为研究法律文化的素材.清代竹枝词即对民间社会好讼或健讼的风气、乡民争讼的原因和技巧、衙役视诉讼为利薮的现象以及诉讼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其关注的法律问题的焦点,乃是帝国衙门的贪污腐败与乡野民众的诉讼风气.这两个问题构成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基本问题,其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也代表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核心观点.  相似文献   

14.
作为清代法律体系的主干法律,《大清律例》与包括《户部则例》在内的部门则例均是具有重要实用功能的基本法典,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门类,在调整方法和条文内容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就法律体系内部的效力等级而言,《大清律例》并不存在凌驾于《户部则例》之上的法律位阶,它们在不同的领域发生作用,彼此间是一种分工与配合的关系。部门则例是中国传统法律部门发展完善的最后阶段,标志着清代法律体系已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法制的完备形态。  相似文献   

15.
梁燕妮 《法制与社会》2013,(16):230-231,237
现行法学理论教育中存在着教条主义、工具主义等不良倾向,实践法律观的提出适应了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需求。在法学理论教育中培养实践的法律观,重点在于严格遵循现行法律,重视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培养法律人的思维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法律教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客观需要比,法律教育仍面临不少问题与困难。应当承认,我国的法律教育还很年轻,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法律人才,已成为我国法律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国一直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传统,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国自古至今都不存在法律程序。其实从上古时期的商殷时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程序性的法律规定,并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本文以历史发展的进程为线索,从古代、近代、现代中国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法律程序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以期能够完善现阶段法律程序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村拆迁安置的个案研究,浅谈在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之下,契约自由从近代到现代的理念转变和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可行性讨论,以及法律父爱主义对契约自由的限制或者影响。  相似文献   

19.
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人才特有的培养模式,尽管在大学教育阶段两大法系国家法学教育的任务和性质有所不同,但如果从法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看,都具有共同的结构,都是由法律学科教育、法律职业教育、统一职业资格考试、法律职业培训和终身化的继续教育等主要内容组成。所以,我们应当从更加宏观的社会背景去观察司法考试制度在法律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从制度上解决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长期脱节的问题。它不仅对法律职业的发展完善,而且对于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塑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形成了人治主义法律文化与法治主义法律文化两大类。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治主义法律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属于先进文化;滥觞于古希腊,成型于近代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治主义法律文化,历时三百余年,总体上说,也属先进文化。中国近代社会通过艰难的抉择,走上了民主共和的发展道路。1998年我国现行宪法确立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这标志着中国法治主义法律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社会与西方国家,无论从历史发展还是现实状况,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主义法律文化。我国法治主义法律文化是当今宪法所确立的、正在持续发展的、不断完善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