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监狱法律关系是监狱关系的核心概念,其内涵的不同会造成监狱法律关系所涉主体、客体和内容的不同.进而影响监狱各方的关系性存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存在多元秩序规范,即国家法规范和非国家法规范共存.在法律多元已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肯定,多元视角取向对监狱法律关系发展研究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从法律多元视角透视监狱法律关系,拓宽了监狱法律关系研究视野;以法律多元视角为主线贯穿于监狱法律关系研究.倡导法律多元的差异共生,为基于法律多元视角情境下的监狱法律关系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行刑社会化,是指我国监狱在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和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参与对罪犯的改造和矫正,放宽自身与社会隔离的界限,使内在的行刑环境与社会环境相衔接,以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行刑社会化是我国监狱行刑的重要原则。文章根据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实施现状,提出五项建议:一是扩大假释的适用;二是设置半开放式监狱或监区;三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四是组织罪犯监外劳动;五是完善社区矫正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儒家思想运用于罪犯矫正.有助于提高监狱行刑成效,降低服刑罪犯重新犯罪率,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监狱行刑中,应吸纳儒家思想中教育的各种主张.尤其是注重儒家思想中身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八》)的颁行实施,必将对我国监狱工作全方位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新的刑法立法精神确立必然带来监狱行刑理念的创新;新的刑法制度确立和实施必然要求监狱行刑制度的创新和重构;新的押犯结构必然促进监狱改造手段的创新;新的职能定位必然催生监狱运行机制的创新。以《刑八》实施为契机,推动我国监狱管理的全面创新:确立现代监狱的核心价值体系,凸显社会主义刑罚文明;规范现代监狱的职能设计,科学履行法律惩戒和社会防卫职责;改革传统监狱管理模式,创设中国特色的监狱管理制度;客观审视传统改造手段,构建科学的改造罪犯手段体系;回归监狱工作理性,使监狱行刑从理想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5.
改造罪犯成为社会适格公民是具有中国特色监狱行刑工作的一般价值追求,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监狱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监狱行刑以促进罪犯再社会化,顺利回归法治秩序社会为最终目标,罪犯的刑罚与改造需要更加科学、合理与有效。在现有制度与秩序下,科学设计罪犯行刑期间,合理安排罪犯教育改造内容,积极提升罪犯改造绩效,实现监狱行刑法律与社会效益,是现代监狱行刑的主要任务。其核心内容是,根据人的假设理论,按照罪犯刑罚羁押期限,科学划分罪犯改造流程期间。在每个期间,以一般罪犯心理变化为基础,以期间时间与环境变迁为线体,以罪犯认知与改造质量为根本,坚持改造即学习的原则,制定针对性的监管与改造措施,实施因人施教,项目化矫正,促进罪犯改造主客体一致,增强罪犯自我改造的效率,实现监狱行刑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艳萍 《前沿》2010,(11):157-16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意识不断觉醒和成长,但由于参与主体尚未成熟、参与深度不足、参与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当前公民生态消费参与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使公民的生态消费参与从自发走向自觉,需要从以下几点人手:构建生态消费价值观,提高公民生态消费参与意识;完善生态消费参与的公共决策机制,增强公民生态消费参与的实效性;健全生态消费参与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公民生态消费参与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监狱的本质是统治工具,监狱行刑的自然属性是暴力,监狱的本源目的是惩罚,监狱的终结目标是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统治秩序)。没有暴力和惩罚的监狱不是监狱。(1)实现监狱的本质职能是现代监狱应当坚持的行刑底线。需要准确界定现代监狱的本质属性特征,科学选择适宜的监狱行刑法律样式,以解决当下监狱建设标准混乱、罪犯监管与教育改造缺乏针对性、警力资源和安防资源配置混乱等难题。从监狱顶层设计开始,改革监狱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监狱行刑立法,健全法律规则结构,理顺法律责任关系。实施监狱分等,推进罪犯分类和警察资格准入。确立行刑标准体系,改善监狱行刑环境,实施精准执法,精益改造,实现现代监狱的社会角色职能。  相似文献   

8.
提高新时期的教育改造成效,需要推进刑罚激励主体的重构,努力构建“监狱、家庭、社会”三方法治激励主体,挖掘三方法治激励内容与职能。以法治观的视角,推动监狱的行刑激励、家庭的保障激励、社会的帮教激励,实现行刑激励由单兵种作战转变为多兵种协同攻坚。  相似文献   

9.
论行刑法治     
随着我国法治理念和法治事业的深入推进,尤其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监狱行刑领域的法治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和国家治理创新议程。依法治国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其对于监狱活动的影响也日益加深。"行刑法治"既是对于行刑活动规范化要求和法治化构建的重要概括,也是我国现代监狱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立足于监狱行刑的基本理论,着重从学理层面探讨行刑法治的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和重大意义,为监狱领域贯彻法治思想和法治理念寻求理论支撑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0.
“首要标准”是当下行刑领域的时新话题。监狱工作贯彻落实“首要标准”,必须辩证地看待监狱行刑理念与行刑技术的关系、监管工作法律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监狱工作实然与应然的关系、监狱行刑功利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澄清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应是监狱工作实现历史性超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监狱作为监禁刑的主要执行机构,是刑法适用中刑罚执行环节的直接承担者。《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八》)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监狱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将直接触及现行监狱行刑制度的改良和监狱工作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因而,以监狱为本位,以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根据,领悟和分析《刑八》对监狱刑罚执行方面的立法本意,在此基础之上,树立中国特色的现代监狱行刑理念,实乃监狱法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旧的监狱安全观对监狱行刑改革造成了思想上的阻碍,必须建立以改造为本位的新的监狱安全观,突出矫正功能和服刑人员回归。新的监狱安全观在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基层民警的自由裁量权,非暴力性惩罚是新的监狱安全观中的行刑方式与底线。  相似文献   

13.
监狱工作法制化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规章体系,把监狱的全部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管理,规范运行,切实做到依法治监.为实现监狱工作法制化,必须构建完备的监狱法律体系,培养高素质监狱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监狱法制工作机构,构筑现代监狱行刑机制.  相似文献   

14.
按照法律规定,我国现行的刑罚执行体制,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权力系统的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监狱所组成。但这一分散、多元的刑罚执行体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指出,应当将现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承担的刑罚执行职能剥离出来,同监狱的刑罚执行一样,统一划归由全体的或者完善的刑罚执行职能部门———司法部行使,以实现刑罚执行一体化和专门化。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监狱行刑进程中,正义始终是一个对行刑保持涉问,并推动监狱行刑不断远离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因素,正义的实在支配着监狱行刑的应然价值,因此,提高监狱行刑质量必须努力实现监狱行刑正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立新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职业标准,是监狱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监狱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职能、推进监狱警察精细化和专业化建设、保障罪犯合法权利有着重要意义。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为打造监狱管理、刑事执行等品牌专业,培养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制定了相关职业培养标准,并将其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以和未来的职业对接。  相似文献   

17.
将劳动改造确立为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劳动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工作的特色之一。监狱组织罪犯参加劳动不仅产生社会效益,而且产生经济效益,劳动改造手段的这一经济基因,使其易于异化为赚钱手段。因此,监狱既要坚持“劳动”改造罪犯这一中国特色,更应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对其加以审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暂予监外执行是刑罚执行的变通方式,并未改变刑罚的种类和内容,对该类罪犯适用假释是对暂予监外执行性质的肯定,也是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同时也可提高司法效率以及假释的适用率。有效地判断该类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是其适用假释的基础,实践中的立法和案例则为暂予监外执行罪犯适用假释的法律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