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3,(14):33-33
张释之是汉文帝时的廷尉。是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相当于现在最高法院的院长。由于他不阿谀权贵,依法办事,遭到许多权贵的忌恨。  相似文献   

2.
道光皇帝倡导勤俭治国,狠刹吃喝浪费之风,这对我们今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仍有警示和反省作用,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越 《政府法制》2013,(32):19-19
许多文艺作品描写,清代皇帝在金銮殿上早朝,其实,这都是虚构的。“金銮殿”,指的是北京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其实,它不是皇帝上朝处理国政的地方,而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4.
王一 《政府法制》2013,(35):8-9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党内脱离群众现象的集中表现。清除“四风”,才能清风拂面。如何反“四风”?不妨对照老一辈革命家的作为,照照镜子,正正衣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要“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党性与党风内在联系提出的重要要求,抓住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和要害,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从源头上解决作风问题,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坚持“两个务必”,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相似文献   

6.
冯伯群 《政府法制》2012,(11):24-24
登基大典那天。新皇帝道光就让大臣们吃了一惊。照例新皇登基,要有乐队演奏,大臣们也盼着欣赏一下这几十年才有一次机会听到的“黄钟大吕之音,金声玉振之乐”。不料这位皇帝怕乐队排练要费时、费力、更要费银子,所以下令“设乐而不作”,  相似文献   

7.
据史料记载,咸丰皇帝曾因曾国藩在剿杀太平军时连输数阵,把曾国藩召回京城责问:“败军之将有何面目见朕?”曾国藩辩解曰:“罪臣真乃败军之将,罪不容恕,但臣带领众将士屡败屡战,浴血奋战,毫无惧色,誓与华夏共存亡。”咸丰听言转怒为喜,降阶相搀夸道:“好个屡败屡战之将,真丈夫也!”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败、战二字位置相易,使得曾国藩逃过了生死之劫,使他在皇帝的眼里由一个指挥不力的将军变成了愈挫愈奋的英雄,着实可见其作用之大。由此笔者想到时下一些“汇报领导”,不免又产生颇多感慨。之所以称之为“汇报领导”,是…  相似文献   

8.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汉文帝刘恒算是“孝”皇帝之冠,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刘恒登基为帝后,生母薄氏卧病三年。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辅佐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法人》2010,(6):93-93
“御”字在中国古代是和皇帝有关的词。皇帝出行叫“御驾”,为皇帝看病的医生叫”御医”,而“御府”自然指的是宫廷。如今,这个尊贵一时的名称成了北京一家食府的名字,这家食府叫“御府89号”。  相似文献   

10.
宠物“电子狗”的出现,使16岁的独生子孟博从“小皇帝”的位置上一下降到了“仆人”的地位,尽管如此。他依然乐此不疲。被“宠”坏了的电子狗突然向着它的小主人张开血盆大口。  相似文献   

11.
皇帝乃九五之尊,即使吃饭也大有讲究,清朝皇帝吃饭有“菜不过三口”的规矩。 清代,皇,蒂吃饭叫“传膳”。太监们分立两旁,各司其职,有侍膳太监、布膳太监、执法太监。一旦老太监喊一声“膳齐”,院内的乐手便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到膳桌旁用膳。.皇帝吃饭不能说话,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莱,侍膳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莱挪到皇帝面前。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莱时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皇帝如果吃哪道莱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莱就必须撤下去。这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了,即使馋得流口水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14):44-45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皇帝这一特殊的角色总是吸引了太多的眼球。皇帝管理宇内群臣,如此庞大的工程,没有“两把刷子”是干不起来的。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学问,这门学问被称为是“帝王心术”,是皇帝驾驭天下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4.
国庆与家庆     
有的人误以为国庆一词,是近代从西方传来的新概念。其实,只要查查《辞海》、《辞源》工具书,我们就会立刻明白:国庆古已有之,资格甚老。《晋书·武帝纪》:“皓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这是史籍上出现国庆二字比较早的文献之一。顾名思义,国庆者,一国之大庆也。在以皇权为核心、本质上是家天下的封建社会里,国庆庆什么?无非是——也只能是庆祝皇帝登基,君临天下;全国既以皇帝这位大家长为至高无上的核心,皇帝的生日或寿辰,当然也是国庆。在“君权神授”虚幻光环的笼罩下,皇帝被肉麻地称为“万岁爷”,故皇帝的生日,又被呵卵者定为“…  相似文献   

15.
说起“警示教育”,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这位出身贫贱的君主,平生最恨贪官污吏,为严惩腐败,以儆效尤,他挖空心思,发明了一种名叫“剥皮实草”的酷刑,规定凡犯赃银60两以上者,都将其皮剥下填充谷草,然后摆放在府衙大堂之上,使后任者见之心惊胆寒,不敢再贪。依笔者所见,这种“警示教育”之惨烈可谓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然而,即便这样收效又如何呢?不妨借用朱皇帝本人的话来说明。史载,在其晚年,面对贪污肆虐,贿赂横行的局面,他无计可施,唯有叹息:“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如此看来,“警…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7):44-44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皇族“性文化圈” 它指的是以皇帝天子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的整个皇朝家族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东周盟书与春秋战国法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力 《法学研究》1995,(4):61-69
“盟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左传》称之为“载书”。它是东周时期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为了某些重大事件或在某些重大活动中制订公约、“对天盟誓”时所记录的文辞。春秋时期,“盟誓”之风盛行,诸侯和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经常举行盟誓活动,先秦文献尤其是《左传》对此记载颇多。战国时期,“盟誓”之风渐衰。从《战国策》、《史记》等文献记载可以管窥这一时期盟书之一斑。出土文物也可以印证这些记载。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23-23
公元1644年4月25日深夜,崇祯皇帝登上煤山(即今天的景山),眼看烽烟四起,李自成的大军已攻破内城,于是不得不自缢。后代史官认为他本属明君。可惜生不逢时。崇祯自己也说过:“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然而,对明史认真研读过的人却另有感受。虽然崇祯之前的两任皇帝万历和天启都有昏君之名,但诡异的地方就在于,昏君有时比明君还更有益于国家。  相似文献   

20.
相传,在安徽凤阳朱元璋的故乡,有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 萝卜韭菜长治久安。 小葱豆腐一青二白, 太祖康政万岁千秋。 朱元璋借农民起义之势,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由于长年战乱,致使人民流离失所,灾荒连连。可那些借起义当上了大官的人,忘掉了过去,凭借手中的权力贪如狼、凶似虎,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原是个出生贫苦的人,他了解民间疾苦,下决心治一治腐败之风。这一天,恰逢皇后生日,文武百官备足贺礼齐来争完贺寿。宴席上,当百官们面对一盆盆热气腾腾的萝卜、韭菜、豆腐时,不禁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