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提出了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际战略思想。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国际战略的若干重要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向德忠 《桂海论丛》2006,22(1):24-26
在研究《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思想年谱》的基础上,逐一分析了邓小平提到的国际战略一词的含义,认为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概念的核心内容是世界力量对比的全局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宏观的、本体的国际战略概念,对它应作现实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傅铭 《人民论坛》2014,(9):162-164
邓小平沿海开放战略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邓小平沿海开放战略,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实质,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同国际经济在接轨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话语权,而且有利于推进社会生产力和人口的非均衡布局,实现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21世纪中国的国际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审时度势而提出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意义。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国内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像任何具有经典意义的思想一样,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也面临着发展与突破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它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合理性,与时俱进,实现其发展与创新,做出21世纪中国的国际战略选择,是我们在现阶段研究邓小平理论思想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其完整的理论和政策开创了中国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今天,认真研究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能够使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去学习他观察和处理国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加全面地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6.
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对国际关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的相对稳定的战略与策略谋划。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正确估量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为实现我国国家利益而作出的对外关系领域内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吕斌  栾雪飞  孙海杰 《前沿》2010,(5):26-28
邓小平对国际战略的谋划和对中国现代化的构建,是其中国发展战略的内外两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趋势,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科学认识世界战争问题,警惕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构建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公民素质的完整的体系,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必须回答的问题;后邓小平时代的党的领导集体丰富、完善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现代化构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进入新旧转换的历史大变动时期,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它不仅是应对当时复杂国际局势的权宜之计,还是为了中国国家利益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进入新世纪,"和平崛起新道路"、"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新的继承和发展.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磊 《前沿》2003,3(11):22-24
"韬光养晦"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28字"战略方针的核心内容,是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总方针.当前,"韬光养晦"国际战略受到了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质疑".笔者在全面分析"韬光养晦"国际战略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韬光养晦"国际战略符合党的十六大所明确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国际战略方针仍然是我国的务实与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对治国战略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变化 ,在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 ,锐意改革 ,不断创新。在经济体制、社会发展模式、治国方式、党建理论等方面大大丰富和拓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多年来 ,这些治国战略的创新发展与相继实施 ,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和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新的统筹理念强化的是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新的统筹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系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的政治稳定理论,不仅阐述了政治稳定的重要性,而且还具体分析了影响政治稳定的诸多因素,提出了防止不稳定的有力措施.政治稳定是民主建设以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前提.邓小平同志不是为了稳定求稳定,稳定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建设.邓小平新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的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国际传播在捍卫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相一致的意识形态利益,乃至国家整体安全战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利益至上",是我国国际传播最根本的战略原则;"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这一新世纪战略思想,是当前我国国际传播战略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一国两制',维护祖国统一"方针的宣传,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国际传播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软权力"正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聚焦点,为应对复杂的安全战略环境,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国际传播必须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大战略家之一,在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战略实践的结合中,体现出鲜明的战略思维特色和品格:信念永恒,愈挫愈奋,一切为了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腾飞;极目远望,超前思维,反映时代的新要求;大胆改革,开拓奋进,提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新模式;把握枢纽,抓住机遇,全面运筹谋发展;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实现当前成就和追求未来辉煌的统一;举重若轻,刚柔相济,挥洒自如地驾驭战略全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军事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理论在我国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时代性、宏观性、务实性、创造性是其鲜明的特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灵魂和精华。  相似文献   

16.
通过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和谐的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奋斗终生的目标,也是毛泽东等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思想的继承,亦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对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的奠基者、英明的开启者和艰辛的推动者.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是其法制建设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邓小平经济法治的核心思想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多种经济成分共存.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法律思想和邓小平的经济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小康水平、小康状态、小康生活、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小康的中国等概念的论述,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权》2020,(2)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since1978.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 on China is the chang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governing philosophy,the awakening of domestic people 's rights awareness,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epening of human rights concept and human rights awareness.However,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 is not completely passive.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 is both a strategic issue and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domestic political choice.It reflects China's understanding of human rights from a formal recognition to a major change in value recognition.There is a process of mutual influence,interaction and mutual recogn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While learning and internalizing existing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norms,and adjusting its behaviors with existing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norms,China is also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ystem with its human rights stance,human rights views and its capabilities of continuous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