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邓淑华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对外关系中带全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谋划.它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性质和一定时期国内外的实际状况.一个国家的国际战略是其国内战略的延展。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和平·发展 构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构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杨卓华,孙海琴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对外关系中带有全局性和相对稳定的谋划。邓小平以其对当代国际关系中各种矛盾的准确把握,对世界战略态势基本走向的透彻分析,回答了时代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贺可栋 《传承》2011,(15):10-11
国际战略是指主权国家在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和正确估量自己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为实现其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在对外关系领域内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胡锦涛国际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立意高远,内涵深刻,不仅是对邓小平、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坚持,而且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以及处理国际关系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4.
吕斌  栾雪飞  孙海杰 《前沿》2010,(5):26-28
邓小平对国际战略的谋划和对中国现代化的构建,是其中国发展战略的内外两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趋势,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科学认识世界战争问题,警惕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构建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公民素质的完整的体系,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必须回答的问题;后邓小平时代的党的领导集体丰富、完善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现代化构想。  相似文献   

5.
大战略家的思维取向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邓小平理论这一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在对外关系上的延伸和扩展,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家利益的科学判定及其实现的外部条件的战略谋划,是邓小平同志作为大政治家和大战略家风采的生动体现。它是在十  相似文献   

6.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 ,由国际国内综合因素所形成的 ,对国家历史命运及其世界历史地位必将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机会和境遇。从国际经验、市场需求、人力资源、科技发展、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外部环境、领导力量等战略视角看 ,2 1世纪头 2 0年我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7.
董磊 《前沿》2003,3(11):22-24
"韬光养晦"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28字"战略方针的核心内容,是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总方针.当前,"韬光养晦"国际战略受到了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质疑".笔者在全面分析"韬光养晦"国际战略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韬光养晦"国际战略符合党的十六大所明确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国际战略方针仍然是我国的务实与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吕东升 《政策》2009,(7):16-26
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谋划。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制定一个管宏观、管全面、管长远的科学的总体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承我省各个时期发展战略核心内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辉 《前沿》2010,(8):61-63
中国的发展战略理论是指导我国发展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谋划,可分为战略发展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三个层次。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这一崭新视角对该理论进行解析,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我国当前的发展安排,坚定地贯彻我国当前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跨世纪的北京需要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欧阳文安一、制定北京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关系未来发展的大事经济发展战略是对特定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谋划。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趋势日益明确,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11.
<正>战略思维是一种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考方式,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战略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许冬梅 《新东方》2004,(7):9-15
战略思维,就是指思维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标所进行的全局性思维。战略思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的关系问题。战略思维,作为总揽全局的辩证思维,是一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邓小平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国内政治舞台上独领风骚,盖源于他的战略思维。邓小平虽然没有专门论述战略的理论著作,但  相似文献   

13.
王萍 《中国人大》2011,(8):54-55
粮稳天下安。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2011年伊始,不断上涨的国际粮食价格和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再度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于粮食安全的话题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14.
人才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要在各种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中多角度考量我们的人才战略,把握好人才战略的高度、强度、长度、宽度和深度,以整体谋划和全面推进系统的、全面的、立体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工作全面启动 ,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奠定一个好的科学技术基础。温家宝总理指出 ,我们所做的战略研究不是一般的战略研究 ,而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是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战略研究。要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搞开放式的研究 ,要有国际视野。这次规划要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需求 ,对未来15到20年我国科技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科技部提出该规划“三个有所突破”的要求 :一是在科技发展思路方面要有所突破 ,提出未来15至20年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出现在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继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后,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又一次做出的极为重要的战略判断。这个判断关系到全局性的各项战略部署,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这一时期,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形势来看,都是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好时期和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涉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政策制定和规划设置,但是战略构想却要从全局来谋划和考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局性要求进行"经济大合唱",地方党委和政府作为总指挥要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运用战略思维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实施战略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战略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运用,不断深化对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前瞻性、系统性、决断性谋划,形成了独到的战略思维内涵、清晰的战略实践体系和鲜明的战略实践特征。坚持战略现实与战略未来相统一、战略定力和战略张力相统一、战略谋划和战略落实相统一,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突出特征。阐释和理解新时代中国之治的战略思维及其背后的战略深意,对科学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概括起来,中国的长期亚洲战略就是始终把亚洲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主要国家纷纷着眼未来新的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和国家间关系运作模式,加紧谋划、调整和推进战略。中国作为自身快速变化、外部环境复杂的大国,相关战略的谋划与实施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前进论坛》2011,(4):6-7,1
网络作为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第四空间,现己成为国际争夺的重要战略资源。针对我国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把网络管理和网络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把网络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超前谋划布局;建立健全“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协同管理模式;把网络管理作为政府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