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盟与欧盟①(当时为欧共体)的关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但是东南亚国家与欧洲国家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欧洲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时代.早期欧洲国家与大多数东南亚围家间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二战日本入侵时为止.此后,东南亚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中断,成为"彼此忽略"的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2.
论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王广宇20世纪之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目前,世界上地区性经济集团已达23个,遍及五大洲,涉及119个国家。在欧洲,随着欧共体大市场的建成和马约、欧洲经济区协定以及欧盟与中东欧10国签订的欧洲协...  相似文献   

3.
从"辅助性原则"看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辅助性原则"作为欧盟(欧共体)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对欧盟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原则产生的经过、具体内容及影响,尤其是它所引发的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苏联的军事威胁是影响欧共体共同的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冷战后 ,俄罗斯对欧盟安全的威胁不再是当务之急 ,但仍然是影响欧盟共同的安全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冷战时期西欧共同安全政策更多地局限于防守 ,而冷战后则表现出扩张的态势。目前俄罗斯支持欧盟的共同安全政策和建立欧洲独立防务的努力。欧盟共同防务和安全的发展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的互信与否。由于欧盟与俄罗斯的合作是建立在俄罗斯虚弱、而又不能忽视其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作用的基础上的 ,因此它们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将既合作又竞争 ,既相互需要又相互斗争 ,妥协与矛盾并存。  相似文献   

5.
欧元的国际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的国际作用和影响胡小兵陈朝高长期以来,西欧为了摆脱美元在国际金融和货币市场上的困扰,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欧共体国家从60年代末期便一直在谋求建立一种稳定的汇率制度,实现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经过近30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年5月初布鲁塞尔欧盟首脑会议上...  相似文献   

6.
欧盟中东政策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变化,呈现以下鲜明特点:以“欧阿对话”机制确立欧盟与中东的整体关系;以“欧盟-地中海战略”和建立与海湾国家战略伙伴关系作为欧盟中东政策的核心内容;以多种形式的多边合作促进欧盟中东关系的全方位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将欧盟中东政策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欧阿对话”为中心,“欧盟-地中海战略”和欧盟-海湾国家的战略合作是两大支撑。欧盟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同时,再辅佐“欧洲-中东多边合作机制”的战略,以全方位、多层面地建立与中东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讨论欧盟与俄罗斯战略关系的起源、现状、与未来的走向。冷战后,欧盟与俄罗斯都在寻求重建稳定而富于建设性的战略关系框架。这一框架的形成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寻求这一稳定性关系的过程中,最为困难的是俄罗斯国家性质的变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难以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也阻止了莫斯科提出一条令人满意的途径使其重新融入欧洲。俄罗斯是欧洲国际政治的传统参与者,而苏联则是欧洲国际政治的旁观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不会因俄罗斯单方愿意结束欧洲的分裂而使之变得容易。为防止俄罗斯演变为另一个强大的反欧洲力量,整个欧洲的外交体系将不得不重新改写。近年来,欧盟开始认识到,在俄罗斯国内体系稳定之前就把它融合进来是极为重要的。换句话说,欧盟放弃了早期对俄温和的遏制政策而趋向于与之建立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这一演变将对冷战后出现的中、美、欧、俄四极国际关系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盟国家(本文不包括文莱和越南)与西欧国家,尤其是英、荷、西、德等国,长期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自8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普遍采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西欧国家更是成了东盟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地。 东盟国家积极发展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关系 欧共体是与东盟最早建立对话关系的区域外组织。为了减少对美国和日本的依赖,早在70年代初东盟就决定加强与欧共体的关系,并成立了特别协调委员会和东盟—布鲁塞尔委员会(包括东盟驻欧共体的大使)。1974年东盟一欧共体联合研究小组的成立标志着两个组织正式建立关系。1980年东盟和欧共体签署了《东盟-欧洲共同体合作协议》,成立了东盟—欧洲  相似文献   

9.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于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欧盟的发展经验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运作 ,对刚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各种障碍 ,顺利向前推进具有诸多的启示。一、欧盟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成效分析(一)欧盟政策的主要内容1.关税同盟是欧共体/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起点和基础。根据欧洲煤钢共同体6国于1958年1月1日签署的《罗马条约》,关税同盟的目标是 :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 ,实现商品流通自由化 ;在共同体以外建立共同关税税率 ,执行共同的关税税立法。成员国采用循…  相似文献   

10.
欧洲边界问题实际是地缘政治和欧洲认同性问题。冷战后,中东欧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回归欧洲”。欧盟的政治战略是推动和巩固中东欧国家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构筑一条和平安全地带。俄罗斯与欧洲“融合”同“融入”欧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俄罗斯是一支与欧盟对等的独立力量。  相似文献   

11.
[内容提要]中东欧国家入盟与欧盟东扩看似为同一进程,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中东欧国家要求加入欧共体和欧共体决定东扩的时间不一致;中东欧国家入盟和欧盟东扩的动机有相同的一面,但中东欧国家更看重入盟的经济利益,欧盟更看重东扩的安全意义,即便在相同的动机下,二者的考量和行为模式也有所不同;中东欧国家入盟和欧盟东扩的路径亦非完全...  相似文献   

12.
塞尔索·富尔塔多是巴西著名经济学家,是研究发展问题和“依附论”问题的主要学者之一。在欧洲-拉美首脑会议举行前几天,《拉丁美洲报道》在其1999年6月22日一期上发表了富尔塔多接受采访的内容摘要,介绍了他对当前欧洲-拉美自由贸易区和其他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一 关于欧洲-拉美自由贸易区。他认为,欧洲与拉美特别是与南方共同市场接近,最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是“不可行的”。早在10年前,他就认为欧共体(现欧盟)是个“利己者俱乐部”,目前“利己主义依然存在”。各国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正常的。如为保护自己的农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重要国家,处理好中日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对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日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初显曙光的时候,通过比较研究汲取德法和解的经验,将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迪。人们期待中日关系能借鉴法德在欧洲和解的智慧、创造出东亚地区中日和平与合作的奇迹。在战后以来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中日和平友好与法德和解在亚欧不同地缘政治环境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差异。法德关系经历并超越了相互憎恨的历史,走向了真正和解。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石,两者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则开创了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欧洲合作新局面。与德法和解带动欧洲国家整合的硕果相比,中日和平友好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中日关系超越"战争历史"问题、国家地位身份认同问题、共同战略利益基础和政治互信问题等方面也都落后于法德和解的发展,法德和解取得了创建欧盟的硕果,中日则刚刚取得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中日矛盾的深层症结就在于没有战略合作的共识和目标,从而导致双方缺乏政治互信和在战略上相互猜疑。法德和解的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必须构建中日战略合作的共识,在中日关系中制定并推行"和平、合作与共赢"的外交政策新理念。中日走出历史问题争论和民间对立情绪困境的出路在于中日政治家们是否有智慧搭建两国战略合作和战略互惠的目标与框架。中日需要开展面向未来的共同事业,推动地区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实现并深化两国关系的和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下,欧洲智库在数量和影响上正发生某种历史性变革。其中,专业智库处于影响政府决策的第一线,多以研究欧盟事务和影响欧盟发展方向为使命,在对华研究方面主要聚焦中国崛起的影响、欧盟对华战略选择、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及具体双边问题等。大学智库则注重学理性研究,投入研究精力最大的领域当属欧盟一体化进程和近邻政策,以中国为对象的研究中心和研究项目近年也在欧洲大学不断涌现。《里斯本条约》的正式生效将为欧洲专业和大学智库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其研究领域呈明显的欧盟化趋势,研究重点逐步由欧盟内在一体化转向欧盟外在国际化,中国问题和中欧关系将进一步成为欧洲智库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5.
欧盟的东南欧战略与东南欧的“欧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东南欧成为了欧洲最不稳定的地区 ,“巴尔干化”的幽灵再次在欧洲徘徊。科索沃战争后 ,欧洲对于东南欧的战略日渐明晰。巴尔干欧洲化的可能性已经开启 ,欧洲已将巴尔干的欧洲化作为其长期战略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冷战后欧盟与东南欧国家关系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于欧盟对东南欧战略的背景及其内容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在东南欧与欧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制度鸿沟 ,制度趋同看来是弥合制度鸿沟的惟一出路 ,而要实现制度趋同 ,必须借助于欧洲化的力量。只是因为欧盟提出了稳定与联系进程 ,才使巴尔干国家在黑暗隧道中看到了欧洲化的一线光明。文章最后从欧盟的角度和东南欧的角度对于“欧洲化”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欧盟共同安全防务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盟科隆首脑会宣布防务欧洲诞生。西欧安全防务进程漫长曲折,从圣马洛倡议到法、德图卢兹首脑会议, 尤其是科隆首脑会议决议形成, 欧盟防务一体化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德、法、英对推动建立欧安防进程作用不可或缺; 欧盟与美及北约防务关系依然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欧盟防务结构调整步骤涉及建立统一的欧洲军队、制定防务政策趋同标准和建立共同行动机制等不同阶段, 欧洲军工重组调整势在必行。共同安全防务已成欧盟今后发展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17.
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国家联合体。从1951年德、法、意、比、荷、卢《巴黎条约》成立煤钢共同体至今,欧洲一体化已历经58个春秋,为欧洲的和平与繁荣建立了牢固的基础。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曾描述了理想中的欧洲,“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今天的欧盟离这个理想已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8.
在北欧诸国中,丹麦是第一个加入欧共体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欧共体成员国。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加深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在西欧经济中心地位的显现使作为“联接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的一个桥梁”的丹麦率先认识到加入这一集团的必要性并付诸行动。但是丹麦与欧共体的关系始终孕育着危机,“拉后腿的丹麦人”使欧共体原定于1992年底以前最终完成马约的批准程序以便使该条约于1993年1月1日生效的计划受阻而又一次拉了欧共体的后腿。从1972  相似文献   

19.
欧盟对非洲政策中的中国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作为部分欧洲国家的前殖民地,在欧盟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欧盟积极调整对非洲政策,并将中国因素纳入欧盟发展对非洲关系的政策框架中。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欧盟、非洲和中国:走向三边对话与合作》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加强中、欧、非三边对话与合作的建议。这是欧盟对非洲政策的一次新调整,是对中非关系深入发展作出的一个新回应,也为中非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在此背景下,中、欧、非三边合作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过程中,欧盟作为其主要的外部约束者,其外部约束主要体现为 软干预,是一种软实力的外部约束。相对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干预下的破坏多于建设的 表现,欧盟软实力在中东欧国家转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一是以治理模式发挥了建设作用,“在 没有民主制度的地方帮助建立了民主制度”;二是强化和扩大了欧盟价值领域,对中东欧国家转型 产生了和平性和建设性的影响。欧盟的软实力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一是因为西欧的一体化从煤 钢共同体到欧共体,在软硬实力上均占优势;二是在西欧和中东欧国家之间没有所谓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认同让欧盟软实力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软实力发挥建设作用要以硬实力为支撑、以文 化交融为背景,软实力能够产生影响,是靠吸引力和感召力,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强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