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势变更是合同法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对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关系至巨.我国<合同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情势变更原则,入世后我国有必要制定和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以弥补现行<合同法>中的空白.本文从情势变更原则的内涵入手,就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等问题进行论证并对我国立法上确立该原则之必要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何静 《民主与法制》2013,(36):39-39
情势变更原则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2009年5月13日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6条对情势变更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汽车买卖是一种民事活动,在消费者认可情况下,4S店"加价提车"行为,符合契约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民法原则。合同法第77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第6l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购车合同是买卖合同的一种,受法律保护,但在履行过程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出现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或者  相似文献   

4.
李尚文 《前沿》2014,(23):95-96
情势变更原则是合同履行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内涵比较抽象、评定标准不一,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引发了激烈争论。其实,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有该制度的相关规定,成为各国合同法的重要制度。而在我国合同法中还没有对该制度有详细的规定。只是在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合同法解释(二)》中对情势变更作了有建设性的阐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对于弥补立法上的漏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平衡急剧发展的经济社会都有现实的积极效果。我们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情势变更内涵、情势变更适用条件以及典型案例进行系统的思考,从立法、司法以及判例等方面完善情势变更制度。  相似文献   

5.
情势变更制度作为规范合同履行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契约严守"原则的相对突破,已被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判例和学说所确认。相比之下,情势变更制度在我国却规定得不甚明确。应当准确把握该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国外理论的发展,厘清其适用条件,并明晰其适用的法律效果,以对情势变更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更好地解决我国司法实务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合同法中规定情势变更制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国际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已承认并规定情势变更制度,我国在合同法中尚未明文规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秩序稳定与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司法实践将证明合同法应规定情势变更制度。  相似文献   

7.
徐学银 《求索》2007,(7):82-84
情势变更原则是现代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新《合同法》虽未最终确立情势变更原则,但情势变更在经济生活中却不可避免。许多国家已经成熟地适用该原则。在我国合同立法中增加情势变更原则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我国应该先通过司法解释进行适用,将来修订合同法时再引入该原则,但在立法时应注意不能概括立法、防止滥用、避免对新兴风险行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情事变更原则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出发点的债法的重要原则。其含义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之后,非因当事人双方的过错而发生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如果履行会显失公平,因此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依情事变更原则就合同的变更部分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请求法院公裁。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法制现状,合同法并没有采纳情事变更原则,但在将来制定民法典时应将其收入。  相似文献   

9.
我国《合同法》为了矫正司法实践对双务合同之牵连性的认识缺陷,借鉴国际经济交往中相关合同履行规则,设立了先履行抗辩权制度。作为一项独立的规则,它弥补了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的不足,但《合同法》实施以来大量的合同纠纷表明.人们对先履行抗辩权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够规范。为了有效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民事权利,需要透析《合同法》相关条文,细化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要件.寻求正确行使先履行抗搿权的规则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论合同法中的情势变更原则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势变更原则几经曲折终于在我国合同法中找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然而有关情势变更原则的问题并未随着它的确立而变得简单。怎样理解情势变更原则,它与人们已经熟悉的不可抗力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特别是如何规范及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对...  相似文献   

11.
邱雪梅 《求索》2011,(9):171-173
国家房贷政策调控是政府为加强房地产交易进行的政策调整,该调控政策何时出台以及具体内容如何,当事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均不可预测。购房人确有证据证明其因国家房贷政策调控而无法履行付款义务,且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即使购房人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也应继续履行合同的,可适用合同法上之情事变更原则,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的规定处理,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购房人不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王平侠 《求索》2010,(12):175-176,211
情势变更原则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理论依据发展而来的,该原则对解决合同履行中因情势变更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具有不可被其它制度所代替的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法系情势变更理论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比较各国情势变更的差异,探讨情势变更的适用条件及法律效力,进而对我国引入情势变更原则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4)
"情势变更原则"是大陆法系中债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也对此作出规定,我国的合同法却并没有作出明文规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这一原则写入合同法的趋向性和必要性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双方或单方依据情况变化,按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对原劳动合同的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它发生于劳动合同生效后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期间,是对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的完善和发展,是确保劳动合同有效和劳动过程顺利实现的重要法律手段。《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相似文献   

15.
合同自由原则包括订立合同的自由 ,选择合同对方的自由 ,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 ,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等内容。其在我国合同法中主要表现在 :更新合同概念 ,扩大合同主体 ;要约与承诺制度的确立 ;当事人确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当事人确定合同形式的自由 ;对格式合同的限制 ;当事人在确定合同效力方面的自由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自由 ;合同变更和解除的自由 ;违约责任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对既往的合同法律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合同履行中当事人抗辩权就是一项。抗辩权是指在当事人互负债务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为基础,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合同请求权,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义务的权利。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可分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按照过去我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一旦依法订立,对双方当事人就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任何一方都必须根据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在对方不履行…  相似文献   

17.
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加重了违法用工成本,将成为全国亿万劳动者维权的一柄利剑。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蔓延,我国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并制定相应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措施具有突然性、强制性,系非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构成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势变更。在承租人请求减免房屋租金的案件中,法院应当区分承租房屋的性质并依据或参照既有政策,综合考量双方的损失、经济能力、风险负担的能力等因素,从有利于保护当事人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的角度考虑,援引民法典情势变更规则,依据公平原则合理地调整房屋租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大陆法系合同法呈现出的五种发展趋势观之,我国《合同法》尚存在对消费合同没有专门规定、未确立情势变更原则、未建立完善的合同相对性规则例外制度、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效力未作规定、典型合同种类过少等缺陷。尽管这些缺陷可通过制定司法解释、修正或修订法律、制定民法典三种途径完善,但若想全面、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唯有最后一种途径最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杜伟 《时事报告》2007,(1):27-27
政策背景: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它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