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交警执法,不仅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更是为了消除违法行为潜在的危害。根据法律规定,警察执法时遇到阻碍,并且合理怀疑对方有违法行为,有权采取强制措施。酒驾、醉驾有一定特殊性,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内是有"时效性"的,如果不在短时间内检查取证,酒精就会在人体内代谢分解消失,等驾驶人员醒酒后再慢慢下车"自觉"接受检查,是无法取到有力证据的,交警也无法对其进行处罚、教育。这对驾驶人员是有害的,助长了有关驾驶人员的酒驾行为,也将为今后驾驶人员和无辜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查处酒驾时,遇到类似个案,如驾驶人员不配合、合理怀疑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物权法明确规定,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笔者认为,山东交警采用砸车窗查酒驾的做法,既不合情更不合法。交警"砸车窗查酒驾"侵犯了公民合法的财产权。虽然法律规定了交警执法时有权采取一定措施。但面对类似司机拒不开车门接受酒精测试的情形,交警可以采取其他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当然,如果执法人员面对的是严重暴力犯罪,为保障公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在不得已情形下并非不可以采取暴力强制措施。但是查处酒驾属于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像山东警察这样采取暴力强制措施,便会置公  相似文献   

3.
<正>"砸车窗查酒驾",是以粗暴方式执法,且破坏私有财产并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笔者认为,不可取。《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第四章第23条第4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依法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条文中没有可以破坏"公私财物"的字眼。交警作为执法主体,如果不按照法律程序来执法,而是使用破坏公私财物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势必会引起警民矛盾,还有可能引起暴力对抗或群体性事件。此外,车窗砸了,驾驶员没有酒驾怎么办?因此,  相似文献   

4.
在酒驾查处过程中,交警遭酒驾者不法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交警要善于分析酒驾者行为特征,在"选"、"观"、"控"、"查"、"测"、"扣"、"教"七字上下功夫,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查处效率。  相似文献   

5.
尽管交警部门在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上投入了大量警力和精力,交通违法行为却屡禁不止,危害着道路交通安全。交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过程中存在电子警察非现场执法乱象丛生、自由裁量权行使不正确、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法律依据有漏洞等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交警查处能力,改善交警查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一、案件情况2011年12月31日,南方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开展的"猎虎150"酒驾查处行动中,平湖镇的一名涉嫌酒驾司机公然暴力抗法,并叫来帮凶追打交警、打砸警车,致使人员受伤,车辆损坏。  相似文献   

7.
“开车不打电话,打电话不开车”是一条基本的交通法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驾驶人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现象比比皆是,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而交警在查处时取证难,认定难,导致执法效率低、执法不力。其原因:一是交通参与者对开车打电话行为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二是现行法律不健全,上下位法律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和冲突;三是法律赋予交警的执法(取证)手段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建议立法机关和执法部门从完善法律和健全(技术)取证手段两方面入手,解决好查处难、执法不力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某地交警依法设卡对过往车辆驾驶人进行酒精度检查,是依法履行职务、保护社会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正当行为,应予点赞。根据刑法,危险驾驶罪是危险犯,不要求具有实害结果。查处醉酒驾驶行为,有两种典型的途径,即发生事故后和对正在行驶中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酒精度检查。山东交警设卡检查过往车辆,并未只针对当事车,没有选择性执法,其执法行为无可厚非。当事车主不停车配合接受检查,还冲撞执法车辆,驾车逃离,其行为性质已然发生了根本改变,不仅严重妨害了交警执行公务,还将自己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或然性演变为现实紧迫性,属于犯罪的实行行  相似文献   

9.
在新行政处罚法制度的催化下,各省市交警开始探索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的模式创新。2021年浙江省Z市交警打造的“警斗云—数治警务平台”,再造交警执法流程,为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提供全新方法,实现执法全程留痕、执法效能提升、执法社会效应提高,破解了传统执法模式的难题,在Z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模式仍处于探索与磨合阶段,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创新过程中需以行政处罚法为遵循,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合法性,在制度层面加强规范性,在技术层面提升智慧性,为实现交通管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酒驾是交通事故中致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探究酒驾违法查处力度与酒驾事故的关联关系,可以更加客观的了解事故发生机理,对预防酒驾事故有重大意义.将酒驾违法查处力度作为一种特殊干预,使用干预分析模型来评估酒驾违法查处力度对酒驾事故发生的具体影响.过程包括:用受干预影响之前的事故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获得未受干预影响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案源主要来自于群众举报、媒体披露、上级领导交办等。土地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地发现、制止,执法人员始终充当着“消防队员”的角色。为了保护国土资源,切实有效地制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制订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动态巡查职责主要是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并对拒不停止土地违法行为已形成违法事实的及时报告和查处,同时对土地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首先,合肥市国土资源局依据区位与用途,将全市土地划分为三个动态巡查责任区。在…  相似文献   

12.
最近,乌鲁木齐市公安交管部门出台的交警执法“四不准”令人耳目一新,这“四不准”是:在依法执法的前提下,执法交警不准躲在暗处;对因交通标志设置位置不当,或因交通标线不清楚等造成有异议的违法行为不准处罚;对运送病人或孕妇及赶乘飞机、火车等车辆的轻微违法行为不准处罚;在交通管制期间,对违反交通管制规定的行为,原则上以教育为主,不作罚款处理。近年来,利用各种交通“陷阱”,交警躲在暗处守株待兔式的执法已经在许多城市引起争议。北京网友甚至总结出了“北京交通陷阱”一文,指出数十个易被交警暗算的地点。最近,随着数码相机在非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暴力抗拒的概念进行层次分析,指出暴力抗拒的行为特征,犯罪心理,提出对付暴力抗拒,确保执法安全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一是突出执法的严厉性;二是讲究执法的谋略性;三是强化执法的防卫性;四是坚持执法的依据性;五是强调执法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一是继续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在本地区正确贯彻执行的重要形式。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检查的重点放在行政机关是否严格执法和司法机关是否公正司法上,坚持“少而精、重深入、求实效”的原则,采用“上下联动、跟踪曝光、限期整改”的方法,大胆运用个案监督等有效措施,督促“一府两院”认真解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受理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对重大疑难问题大胆采用个案监督的形式,坚决予以查处,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二是全面推行述职…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毒驾",即吸毒后驾驶,是指驾驶人吸毒后机体在毒品影响下,或者在毒瘾发作时驾驶机动车辆(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威胁公共交通安全乃至造成交通事故的一种危险驾驶行为. 相较于"毒驾",公众更为熟悉的是"酒驾".目前,"酒驾"以"危险驾驶罪"已纳入刑法,而危害远甚于"酒驾"的"毒驾"仅为违法行为.由此可以预测,"酒驾"和"毒驾"将呈此消彼长的态势,社会认识不足、相关立法滞后、技术手段缺乏等客观因素必然助长"毒驾"的发生、发展和蔓延."毒驾"问题将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蓬莱市公安局辛彦君、潘绍军、荆永广三位同志来稿指出:近年来,一线交警在执法时与群众产生矛盾,进而引发群众投诉事件屡屡发生。原因主观方面:一是部分民警对严格执法存在认识上的偏颇,简单地认为严厉查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工作中一味强调严格执法而忽视了人性化执法、热情服务。二是个别民警工作责任心不强,执法随意。三是部分一线民警不重视业务学习,执法不严谨。四是一线民警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在身心疲惫、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的情况下,带着情绪工作而导致言行失控。客观方面:有的群众对民警纠违处罚…  相似文献   

17.
酒驾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刑法修正案(八)已将醉酒驾车等行为纳入了危险驾驶罪,对于酒驾人员,法律自有相应的惩处措施.而天津交警将酒驾人员带到医院太平间门前接受生命教育,是一种“体验式处罚”. 在交警等执法者看来,把酒驾人员带到太平间外,能让他们认识到酒驾等危险驾驶的严重性,“玩火者必自焚”,这是最好的让酒驾人员感受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23)
正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自7月15日起施行,其中亮点颇多:处罚权下放基层、规范"电子眼"执法、整治"重复执法"……此外,还增强了执法透明度。基层单位缺乏执法权,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电子眼"拍到违法行为,却只记录不告知;一个事项重复处罚,增加群众负担……近年来,一些行政执法领域的问题频频引发群众"吐槽"。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自7月15日起施行,有望破解这些执法难点。  相似文献   

19.
邵磊 《人民公安》2020,(2):22-23
在无锡交警的日常执法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一般不拦车,拦车必有事。简单一句话,透露出无锡交警执法的重要原则:精准。有的放矢的精准管理和精准执法,不仅可以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交通管理、执法查缉效率,不随意打扰正常守法群众也能够提升交警形象,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行业资讯     
谭晃 《警察技术》2017,(1):93-95
正全国首款交通执法APP投入使用可立辩证件真伪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结合执法工作实际,与中国电信、中兴公司合作研发设计了全国首款交通执法APP,并于2016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可实现24小时无间断、任何地点无限制,查处交通运输违法行为,使上海交通执法监管工作进入"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