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量刑建议权与公诉权 有观点认为量刑建议权属于公诉权。笔者以为,量刑建议权发生在公诉权的行使过程中。它和公诉权密切相关,认为量刑建议权从属于公诉权无可非议.但以公诉权来界定量刑建议权的性质是不恰当的。公诉权只是一种程序性权力。在法国,公诉权的性质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公诉权是一种社会性权力,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权;  相似文献   

2.
武警盘查是《人民武装警察法》赋予的一项法定职权。如何用好这项权力,为武警部队执行任务提供重要保障是现时需要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职权的配置必须遵循独立运行和分权制衡原则。优化检察机关职权配置,必须完善权力实现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工作机制,并对公诉权、侦查监督权、民行检察权、职务犯罪侦查权等权力配置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司法变更权实际上是国家权力机关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人民法院的职权,是国家权力的具体配置。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的司法变更权适用范围过窄,扩大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有利于充分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对行政权的全面监督,是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行政禁令属于抽象行政命令,分为授权禁令、职权禁令及其他禁令。授权禁令按照单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作出并依其实现。职权禁令宜统一规范:作出主体具有职权命令权,规范内容属于作出主体职权事项,法制部门应进行法律审查,制定技术规范。职权禁令如果属于对既有法律规则内容明确细化的,其可依法律规则予以实现;不属于的,则由相对人自觉遵守予以实现。不具有职权命令权主体非经授权不宜作出行政禁令。  相似文献   

6.
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之一.它在人大各项职权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立法权、决定权、任免 权以及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都具有最基本的保障作用.监督工作已经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经常性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人大工作的整体中,监督工作仍然属于一个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着重汇报、轻督办,重程序、轻实质,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致使人大监督力度大打折扣,有损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无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7.
权责对等的行政法控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行政法治中,权与责的错位普遍存在,权力清晰化与责任模糊化、高位职权命令化与低位职权服从化、权力占有与义务赦免不一致等是其表现形式.权责对等的构成要件以权责同一律、权利义务统一律、权力内容定量律、责任追究系统律等为支撑点.加入世贸组织后,权责对等便成为一个迫切的行政法操作问题,它对立法体制、行政法规范的内容、行政执法方式、行政行为调控等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张烽 《中国公证》2008,(6):28-30
法的运行本质是对权力运行的规定和约束,①通常包括立法、执法、司法乖守法等几个环节.公证活动是依法行使公证职权的公证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有关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证明活动,②无疑是属于法的运行活动.目前公证界对于公证活动究竞属于哪一个环节,公证权具有法的运行中的何种意义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明确这个问题,对于合理规范公证机构的定位,规范公证活动中各参与方的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检察权结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关系以及权力性质的界定必须从国家宪政、法律传统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我国检察权的结构模式由两个基本职能、三种具体职权所共同构成:两个基本职能为宪政法律监督职能与诉讼活动组织职能,在此基础之上,可相应地划分出法律监督以及案件侦查、案件公诉三种具体职权。其中法律监督职权的内容包括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公诉职权包括所有公诉案件的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刑事公诉案件中的批准逮捕、自行补充侦查以及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和裁定的抗诉;案件侦查权则为检察机关对依法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所享有的侦查权。同时,我国检察职权体现了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两个不同层面的国家权力关系价值:权力监督即代表上位国家权力进行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与控制,而权力制约则是指检察机关在诉讼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案件诉讼主张和分工制约性职权对其他司法机关的职权进行牵制和平衡。  相似文献   

10.
去年12月,作为北京市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唯一试点单位,西城区首次公开164张区委各级领导权力运行图,包含领导职权及职能部门权力共计2600多项,其中包括执行权、主持决策权、审核把关权、督促检查权、应急处置权、干部酝酿权等。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改革中,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机制,监督司法权力的正确运用。其中,也涉及到如何监督检察机关正确行使侦察权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有对职务犯罪的侦察权,在追诉犯罪中,可以依法限制甚至剥夺涉嫌犯罪公民的部分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12.
权意识可分为权力意识和权利意识。权力意识有合宪的权意识与违宪的权意识之分。权力在主人,职责在公仆,人民是权力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有义务履行主人委托的职责,这是合宪的权意识。违宪的权意识,最常见的是权意识的错位,这种错位的权意识腐蚀人们的心灵,是一种危险的权意识。其具体表现为:把公权错位为私权;把职权错位为权职;把权力错位为资本。权意识错位就容易滋生腐败。通常说的“人民赋予我们权力”是为大家认可的提法,但如果把这一提法理解为“人民赋予干部权力”的话,那就有问题了。因为宪法规定,权力属于人民,而不赋予干部个人。人民交给干部的是他们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而不是权力本身。“权在民”还是“权在官”是两种不同的权意识。在思想观念上,应该变“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我们的职责是人民的重托”。应该为“权”正名,不能因为习惯上错了,就错到底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于权力、职权和权利,即国家权力、国家机关职权和公民权利,在日常生活中,皆以“权”相称,时常发生混同。这不仅对人们形成正确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利,对于资产阶级所推崇的“三权分立”同我们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之间的区别也说不清楚。权力、职权和权利三者之间,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应当给以全面的科学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秦小建 《中国法学》2023,(1):162-180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产生了职权转移的效果,引发职权主体、职能、程序和责任形式的变化,可谓是一种隐蔽的宪制变动,因此要从权力配置视角来审视其影响。宪法把权力配置给特定国家机关,既有权力性质的要求,亦有功能适当的考虑。如若随意转移职权,就会破坏权力配置背后的对应关系。但为满足实践需要,宪法权力结构预留了权宜调整的空间,授权构成宪法进行权宜调整的规范机制。根据功能适当原则的指引,授权确定了最适合实现职能的机关,促进民主正当和有效治理在特定事务上的功能耦合。必要而负责任的授权,须考虑其与权力结构的契合,从“所授之权为自身之权”“所授之权为可授之权”“授权具有明确性”“所授之权适合被授权机关行使”“授权机关设置民主控制机制”等展开“阶层式”的合宪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锋  邓洪涛 《法制与社会》2012,(35):151-152
检察职权的职权性结构包括刑事司法权和执法司法监督权两大基本权力。其中刑事司法权包括侦查权、公诉权和强制措施权;执法司法监督权包括诉讼监督权和劳动教养监督权。诉讼监督权又可进一步分为刑事诉讼监督权、民事诉讼监督权和行政诉讼监督权。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缔结国际条约和国际协议的权力主要归属于国会.总统作为最高军事统帅,享有部分缔约权,这部分权力属于行政权中的“内含缔约权”( inherent authority).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入,美国国会开始将缔结部分经济与贸易协议的权力让渡给总统,这部分权力属于“授权缔约权”( delegatedauthority).授权缔约权的范围有多大?总统是如何获得这些权力的?通过授权缔约权缔结的国际协议具有直接适用效力还是间接适用效力?美国宪法对此没有规定.要厘清这些关系,除了仔细研读宪法相关规定之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的立法实践以及总统缔约权的变迁历史.  相似文献   

17.
刘巍 《法律科学》2006,24(2):101-107
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权力配置可分为法定意义上的权力配置和实践意义上的权力配置。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权力结构的最初型态表现为:自治权力、准许权和责令权、认定权、证据调取决定权、委托权和纠正权。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人民法院的权力结构要素是: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证据,证据权力的运用,行政诉讼当事人和证据事项。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的权力表明:行政诉讼构造模式仍以职权主义为主导,人民法院是以平衡和调节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的能力和机会来实现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目的的。  相似文献   

18.
论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卫平 《法学论坛》2004,19(5):11-20
法院是民事纠纷的裁判者 ,裁判权是其最基本的职权 ,然而 ,在围绕着这一职权的行使而展开的一系列程序中 ,又衍生出诸多权利 ,如程序控制权、程序事项裁决权、调查取证权、释明权、事实认定权等。程序控制权和程序事项裁决权是法院控制诉讼的发生、发展和终止的节奏和方式并对程序争议事项进行裁判的权力 ;调查取证权、释明权和事实认定权作为法院的三大审理权 ,在不同的诉讼模式下是有所区别的。笔者认为 ,在我国 ,法院不应通过职权干预调查取证 ;释明权作为一把双刃剑 ,应正确把握和运用 ;而事实认定权的行使 ,则必须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证据规则 ,以确保法官心证的公开化和客观化  相似文献   

19.
《北方法学》2022,(4):115-124
整体政府改革下出现的新型行政权主体与行政职权再配置活动难以符合职权法定原则所提出的权力行使主体法定和权力行使范围法定两大子原则的要求,职权法定原则与整体政府改革直接发生冲突。冲突的成因是宪法意义的行政主体与行政法意义的行政主体适用情境错置所造成的职权法定原则变异。四层次行政主体说将权力行使主体法定原则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政府层面,通过完善行政组织权理论,将权力行使范围法定原则转化为行政授权合法说,职权法定原则得以更新,整体政府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理论上可以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20.
一根据《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财政预算的权利。《地方组织法》除将该项职权作进一步明确规定外,还将部分变更预算的权利扩充规定到地方人大常委会。为什么宪法、法律要把审查、批准财政预算和部分变更预算作为一项重要职权单列?为什么要把这种权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而不赋予其他国家机关?笔者认为,其理由至少有三条:第一,它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