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选举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据此有人认为,只有选民提出要求时,选举委员会才应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如果选民没有提出要求,选举委员会就不应主动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笔者认为上述认识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目的是为了使选民更加了解掌握代表候选人的有关情况,从而能够选出满意的人大代表。无论选民是否提出要求,选举委员会都应主动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介绍相关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4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那么在备受瞩目的县乡人大首次5年同步换届选举中,如何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见面时候选人谈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1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各地普遍开展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由代表候选人回答选民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这对于选民了解代表候选人、提高选民选举积极性、增进代表候选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基层民主的“透明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浙江人大》2011,(11):44
"不与选民见面的人大代表候选人,选民坚决不予选举。"前不久,平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南贵在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动员会上严肃地说。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这次换届选举面临的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努力使县级以上地方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一、坚持与时俱进,使换届选举工作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一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到选举代表的工作中来,进行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试点。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分选区进行,由正式代表候选人和选民代表参加。见面会议由选区选举领导小组主持,在依序逐一介绍各位正式代表候选人基本情况后,由各位候选人作个人陈述(本人简况、优势、当选后如何履行好代表职务等),尔后由选民代表提问,由代表候选人作出回答,与选民对话交流。这样,一方面促  相似文献   

6.
张郁 《人民政坛》2011,(12):12-13
新修改的选举法着重强调了人大代表候选人需与选民见面。在2011年福建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进程中,各地陆续开展的正式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徐娟 《人民政坛》2011,(12):29-29
你了解你选出的人大代表吗?你有向选区代表反映过情况吗?这样的问题搁在过去,可能不少人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但在现在和将来,情况恐怕会有一个质的改变。根据修订实施的选举法,今年各地普遍实行选举前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对话制度。舆论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障选民的知情权,让代表“不再遥远”,还可以增强候选人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的意识,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选举法的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或者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为了让选民更好地了解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相关情况,浙江各地纷纷办起了"见面会"。  相似文献   

9.
在县、乡两级换届选举即将全面拉开序幕之际,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民主方面均敢为天下先的广东省,最近修改了《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根据新细则的有关规定,正式候选人名单公布以后,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同选民见面,作自我介绍并回答选民的问题。尽管这只是选举程序的一个细小改变,但在选举民主化方面,却迈出了极具意义的一大步。将选举当作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一切由组织包办,是现行选举实践中的一大弊端。犹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有计划地生产物质产品一样,一些选举组织部门习惯于通过选举形式,有计划地“产生”人大代表。谁能当选人大代表,不要说选民没有真正的选择权,就连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选举法的修改,虽然增加了预选的方式来确定直接选举中的正式候选人,以及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方便了未被提名的选民竞选,也便利了候选人与选民之间信息的沟通。但笔者通过对2003年深圳出现的“独立候选人竞选”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选举法还有可改进的地方。一、独立候选人竞选现象2003年,深圳市在直接选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意义的、不同于以前选举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虽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但都没有像深圳那么集中,可以称为一种现象。有些媒体将之称为“独立候选人竞选现象”。比较典型的案例有(案例来源于…  相似文献   

11.
2006年至2007年,全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将进行同步换届选举。为适应此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需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修改了《浙江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其中“确定正式候选人可采用预选”“、代表候选人应与选民见面”两大亮点彰显阳光选举之要义。一直以来,各地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代表候选人多由组织推荐,存在“钦定”现象。选民不认识、不了解的候选人当代表,这客观上造成选民不认识代表、代表不代表选民的现象,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在这种状况下“,需要自己认可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三合一”选举方式(即将提名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和正式投票选举三者合并进行),在今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再受基层“热捧”。与传统的选举方式相比,“三合一”优势在于:一是节省时间。“三合一”选举将提名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和正式投票选举三者合并进行,如果参加投票选民超过选民总数一半,每项职位都有选民得票过半,选举就一次“搞定”。因此,就可少开一次全体选民会议.使整体选举时间最少缩短10天。  相似文献   

13.
程瑜 《天津人大》2014,(3):40-41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法第六条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第四十五条规定:“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接受监督。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应当以多种方式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  相似文献   

14.
“见面日”制度,将人大代表与广大选民的随机接触变成了主动贴近。定了见面日,必须面对面。这与通常意义上的“我们人大代表与广大选民朝夕相处”有着质的区别,按照“见面日”制度规定的日子,“人大代表将通过走访选民、与选民座谈、实地视察等多种形式,与选民加强联系”。此举增强了代表联系选民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依法履行职责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选举法第7章在对代表候选人的提出的规定里,把经过选民或代表反复酝酿讨论协商后确定下来的、符合该法第30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的代表候选人,称为“正式代表候选人”,以区别于初步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笔者认为,这里的“正式”二字值得斟酌。称这些代表候选人为“正式”的,则意味着那些被酝酿协商下来的或被预选淘汰掉的代表候选人是“非正式代表候选人”,因为从逻辑上来讲,“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非正式代表候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14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按下表决器,万众瞩目的选举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同票同权、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确保适量基层代表、规定秘密写票处、实行监票计票回避……修改后的选举法亮点频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选举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 ,由各选区选民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提名推荐 ,选举委员会公布后 ,“由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 ,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 ,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这里 ,对于正式代表候选人 ,法律只是原则性要求经“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 ,并“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来确定 ,至于怎样才算“反复酝酿、讨论、协商” ,各地做法不一。吴江市人大常委会在多次组织指导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 ,为充分发扬民主 ,保证选民行使民主权利 ,形成了一套酝酿协商正式代表候…  相似文献   

18.
《天津人大》2008,(8):48-48
近日,浙江省奉化市人大常委会在该市的锦屏街道试点,首次统一给人大代表印制履职“名片”。“名片”上印有代表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家庭地址、所在选区和电话号码等基本情况,数量为100张,供代表履职时使用。据了解,代表在收到“名片”后,亲自上门分发给选民.同时做好“五项工作”:加强与选民的沟通.今年至少要与15户选民建立经常性联系;了解群众的要求和困难,至少帮助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大月刊》2014,(9):56-56
经过推荐、酝酿、讨论和协商等法定程序,已产生11名静安区十五届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区人大代表补选工作进入到正式代表候选人与所在选区选民见面的环节,相关选区正式代表候选人深入社区和选举单位与选民面对面,500余名选民代表参加见面会。  相似文献   

20.
近日,广州市11区(市)投票选举了新一届区(县级市)人大代表。此前广州1692个选区都组织了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且4569名代表候选人都参加了活动,但分析发现,尽管各区(市)程度不同,但选民不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在某投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选民,其中仅有3位参加了候选人与选民的见面会,对候选人有一定了解,其余均表示,不熟悉候选人,随便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