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体赋的界定与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勋  曾伟伟 《求索》2005,(4):139-142
诗体赋不仅仅指从《诗经》演变而来的四言赋,还包括随着五、七言诗的兴起而产生的五、七言赋,以及保存在敦煌文献中以五、七言为主要形式的文人赋和俗赋。四言诗体赋被用于两汉魏晋,篇幅短小,风格典雅;五、七言诗体赋流行于梁陈初唐,语言流丽,风格纵恣,近于歌行;敦煌诗体赋产生于唐代,通俗平易,其中几篇俗赋更具有故事化和寓言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汉代相近文体的相互影响中,或从后世的同类作品对汉代俗赋的的继承中,对汉代"咏物俗赋"及相近作品进行了挖掘,对其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咏物俗赋"写作手法多样,寓言拟人,不一而足;自我嘲谑,喜笑怒骂;语言通俗,谐趣万方。  相似文献   

3.
走进委员     
《江苏政协》2013,(5):57-57
<正>黄征,又名黄徵,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江苏省常委、南师大主委。先后出版专著《敦煌俗字典》、《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及合著《敦煌变文校注》、《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等。季羡林序其书曰:"业有专精,术有专务,融汇中西,通今博古……是我国敦煌学未来希望之所寄托之人。"饶宗颐称曰:"黄君征以整理《儿郎伟》有声于时,其尤杰出者也。"曾获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王力语言学家二、三等奖,中国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分体研究汉赋的起源问题,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散体赋在它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吸收其他文体的某种因素。经过爬梳、分类研究先秦时期的优语事例,发现它们与散体赋的本质特征存在众多的一致性,从中可以看出先秦优语与散体赋存在着独特的承继关系。在从优语发展到散体赋成熟形式的过程中,屈原之赋是先导之风,而宋玉之赋和苟卿之赋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使我们看到从优语发展到文人之赋的鲜明轨迹。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0,(3):91-92
刘志刚在《法律科学》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基本权利在私法领域的功能及适用是和公序良俗原则关联在一起的。就民事法律行为而言,违背公序良俗将导致该行为的无效,并进而引发其它间接后果。基本权利虽然不是对法律行为施加限制的强制性法律规定,但是,它是判断是否构成违背公序良俗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
“公序良俗”最早出现在大陆法系的民法典中,它要求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在我国法律里,虽然没有“公序良俗”的法定概念,却存在公共道德等相对应的概念。为弥补法无明文规定的缺憾,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公序良俗”也成为法官断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陆云的文学创作,以赋作用情、拟古并重;启、书经世致用;诗歌赠答为主。陆云能在"八王之乱"的夹缝中有所创作,并在一定程度上不苟于俗,这本身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8.
李胜清 《公安研究》2011,(12):87-87
李胜清在《人文杂志》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真正的个人化叙事是一种与公共历史叙事保持着辨证关系的开放性叙事方式。它的个人化表征实际上关联着深刻的公共问题意识。具体来说,它的公共身份性质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个人主体的公共身份;个体叙事形式的公共原因;文学本身的公共领域性质。这三者共同规定了个人化叙事的公共性意义框架。  相似文献   

9.
闽东古田县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俗,已经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我们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上找一找,其实,福建民间信俗占的数量不少,著名的像莆田湄洲的“妈祖信俗”、漳州的“保生大帝信俗”、福鼎的“太姥娘娘信俗”、古田的“临水夫人信俗”,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抒情诗中,由情感抒发产生的叙事交流主要不是以线性叙事的方式,而是以空间叙事的方式进行。抒情诗的空间叙事,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这种意象叙事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历史空间呈现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不同于历史叙事,抒情诗的历史空间呈现作为一种文学叙事,是感性的、形象的、从个人经验出发的、充满个性的叙事。它使诗歌从个人走向更为广大的空间,将个人的情感与带有历史意味的时代的、社会的、大众的情感融合起来,并将个人的情感上升为一种更具普遍性与一般性、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的情感,从而,唤起世世代代更多人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刘小菠 《求索》2008,(10):173-175
先锋小说的再叙事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审美倾向。它抛开了旧有叙事成规,提出了一套异于前人的叙事话语。再叙事的涵义从话语范畴扩大到意识形态。历史、社会、自然、人、死亡、宗教、价值尺度等重大问题通过再叙事也发生了移位。  相似文献   

12.
甘肃:水的故事李霞许多人知道艺术之窟敦煌,却不知道它坐落在甘肃省境内;人们惊诧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敦煌莫高窟能够保存1600多年且基本完好,却很少能了解其秘密──干旱少雨,更不会知晓这种气候造就了千古流传的艺术,并注定了一个千载贫穷的省份。...  相似文献   

13.
王永收 《求索》2013,(12):159-161
随着文学叙事学的发展,电影叙事学也建立起了语式叙事学式的电影叙事理论模式。在该模式中,叙述者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作为话语的发出者,它被界定为一种叙述机制,对故事的讲述负责。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叙事理论从认知建构的角度来理解电影叙事,认为故事是电影形式和观众认知交互作用的产物。从观众对故事能动的建构来看,电影叙事学中的叙述者机制是存在问题的。叙述者问题是当前电影叙事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从叙述者问题出发对叙事机制进行考察.可厘清电影叙事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脉络,并辨析出不同叙事理论模式间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4.
敦煌,中国西部改革开放的“龙头”。 旅游,敦煌市经济发展的“龙头”。 “龙头”已在飞天的故乡凌空起舞,使敦煌这座戈壁深处的旅游名城,向着新世纪、向着未来、向着世界腾飞。 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珍品,为发展敦煌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旅游为龙头的敦煌,面对奔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如火如荼的旅游业,把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封闭式的敦煌推向了世界,使敦煌变成了一个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和投资热点。敦煌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建设中的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树起了鲜明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自敦煌藏经洞发现百余年来,敦煌,这座东方文化宝库就牢牢地吸引和锁定了整个世界的目光。正如敦煌壁画中的“尸毗王割肉贸鸽”所预示的那样,虽历经劫难和千难万险,敦煌却最终能够光照寰宇,泽被后世。如今,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敦煌文化也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一篇最精彩的华章,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为现代人类思想文化库所特别珍视。敦煌文化正以其博大的胸襟,恢宏的气势,开拓的精神赢得了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高度礼赞。今天,在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中,如何使现代世界的区域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和融汇中,体现出多元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费蓬煜 《人民论坛》2014,(5):101-1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序良俗原则在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也逐步扩充。对公序良俗原则的传统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公序良俗原则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应用的具体路径,为公序良俗功能的发挥寻求更加可靠的途径,有利于促进司法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辛其马 《创造》2012,(10):32-33
领导干部的才华、才干和形象,只有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有社会价值和意义,它不应成为炫耀的资本或借口,更不能成为攫取社会财富和践踏公德良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了倪安和(佐人)写的哲理散文诗集《安魂赋》,很受启发,感到它确确实实是一本令人发聋振聩的好书。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12)
<正>常沙娜回顾自己这辈子的成果,绘画、图案教学和设计,都与敦煌密不可分。敦煌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宝库,内容非常丰盛,取之不尽。但常沙娜知道,它现在是在"带病"开放,有些壁画、彩塑的颜色已经比前些年淡了,现在也只能尽力延续它的生命。她表示,对敦煌的东西要抓紧深入研究,要与现在的艺术相结合由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主办的"2017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作为中国美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现代沪剧《敦煌女儿》是沪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原创剧,以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为原型,写了一个知识分子50年坚守敦煌的故事。当初选择这个题材是不是遇到过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