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政绩,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成果。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看法、观点,是对为谁创政绩、怎样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理解。一、领导干部要讲政绩《论语·泰伯》中有一句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领导干部对这句古训创造性地给予继承,反其意而用之,赋予了新的生命。那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意思是说领导干部在那个职位上,就要不断地考虑如何去完成所承担的党务、政务,去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创政绩。《书·洪范》中也有这样的论述:“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意谓凡是人中有才能、有作为的,都要使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国家就会昌盛。古为今用,我们今天怎样来看待“有能有为”?作为领导干部,党和国家、人民给了他一定的权力,那他就得尽量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党和国家出力,为人民办事,有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成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目标,是群众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领导干部想树政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等方面,存在着种种误区和偏差,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它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影响到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个在工作上没有明显失误的领导是不是好领导?我们很难回答。一个在工作上没有明显失误,但又确实没有创造过任何政绩的领导是不是好领导?我们的回答是:不是。一个在工作上虽有过失误,但一方面又确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过不少政绩的领导是不是好领导?我们的回答是:是。可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便处于这样一个中间状态:你虽然指不出他存在什么问题,但你也找不出他有什么政绩。“太平官”思想诱惑着他们,使之成为“中间状态”官员,他们占到了我们整个领导干部队伍的一半以上。他们不想创新,不敢创新,或者说根本没有能力创新;他们怕创新会带来风险,会乌纱难保,所以“不求有所为,但求不出错”。这样一来,作为生产力推动者的这一部分领导干部,就没能起到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于国家、于人民的利益都极其有害。 2004年10月1日,《大连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矛头直指“中间状态”官员。《办法》也许不是很成熟,但其传递的信号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太平官”的思想根基已经开始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领导干部快卸任了,群众要对他的政绩作番评价,回顾发现,他好像没有说过属于自己的、带有个人风格的话,张口便是秘书给他准备的、书面文字式的语言。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电视  相似文献   

5.
略论建立科学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绩是评价和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和规范化的政绩考核制度,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领导干部的政绩,提高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评判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6.
郑文静 《前进》2004,(7):42-43
绩观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对于政绩的内容、目的及表现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的认识和态度。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因此,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主观意愿和价值取向,它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一个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历程,而且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一、正确的政绩观与形式主义在核心内容上的对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政绩观是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集中体现。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谷文昌不愧是优秀县委书记的代表,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东山人民的心中树起了共产党人的永久丰碑。  相似文献   

8.
政党执政,为官从政,都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缺少政绩,执政党就难以巩固其执政地位,领导班子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领导干部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要政绩,就得树政绩。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政绩?这都涉及到一个政绩观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树政绩,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己;是为大局,还是为局部,这是区分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正确的政绩观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前提,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都有个上任卸任和工作调动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某媒体刊登这样两条新闻却发人深思:一是某区委书记调动工作时,百姓含泪数政绩;二是某县委书记易地做官时,群众鞭炮送瘟神。反差何以恁大?原因很简单:前者“心里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而后者则是“心里只有自己,唯独没有群众”。谁廉谁贪,谁优谁劣,百姓强烈的爱憎之情和不同的送别场景就是最公平的打分。常言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是很有点辩论法意味的。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往往得到的都是溢美之辞,似乎不能算评定,待他离任之…  相似文献   

10.
一位即将退休的老领导,在总结几十年工作经验时说:“留下高楼大厦是政绩,留下好的作风也是政绩。”这句话听来颇令人深思。一谈到领导干部的政绩,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高楼大厦、修桥筑路这些一目了然的政绩。诚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追求任期内立竿见影的政绩本来无可厚非。但时下的问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为了在任期内快出政绩、多出政绩,往往不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好作风本身就是品质的体现和党性的体现。作风建设虽艰难,却能使百姓长远受益,最终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留下好作风比留下一些政绩工程更重要,因此应当  相似文献   

11.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个情节,时任仓库保管员的保尔疑惑而又愤怒地对其他几个共青团员说:"以前我们在为资本家干活时,既没有人迟到又没有人早退,更没有偷盗现象;为什么我们翻身做主人了,在为自己干活了,却又迟到又早退,甚至又偷又抢呢?"保尔虽然困惑,但他心中显然是有一个答案的,那就是这些人忘记了苏联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付出的血的代价,忘记了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这方面的原因是有的,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绩”說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共同心愿。尤其是今天,"当政者"都想在自己的任期内,为人民多办一些实事,写一部光辉的"政绩史"。这是人之常情,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现。"政绩"者,顾名思义,从政之业绩也。邓小平同志说:"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所以,衡量一个领导者"政绩"的大和小,很重要的一条,要看其在任期内,所在地区的经济是否发展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否改善了。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因  相似文献   

13.
读《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文,禁不住心潮起伏,想了许多许多。孔繁森官位不算高,但也不算太低。有人认为,凭着他的政绩,凭着他的作为,在内地完全可以顺利发展。然而,他却毅然两次进藏,历经十载,“耿耿忠心照雪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西藏人民,奉献给党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钟健能 《今日浙江》2004,(18):17-18
政绩观是对政绩问题的总看法,包括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郑培民,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高级干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也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郑培民同志坚持…  相似文献   

15.
时下,有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做个人总结时,喜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把成绩都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有些工作他根本没沾边。但加上了在他的“倡议下”、“指导下”、“帮助下”等字眼,就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政绩。对这种“算账”方法和总结模式,群众颇有微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领导班子年轻化进程,有大批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年轻领导干部大多数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工作热情,思维敏捷,富有开拓精神,求真务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政绩。但是也有一些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青年领导干部,没有用好手中的权,经不住考验和诱惑,在领导岗位上摔了跟头,有的甚至由人民公仆堕落成了人民的罪人,辜负了组织和群众的期望。从近年查处的青年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情况来看,尽管每个年轻领导干部摔跟头、“跌跤”的具体情形各异,但是从中也可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7.
潘协保,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通城县第十四届、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城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作为一名企业家和人大代表,潘协保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应尽的义务。他把“人大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这句话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为了当好代表,他总是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每次参加人大会议和人大常委会会议之前,不管有多么忙,他总是深入选区,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认真向有关部门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据统计,他从1998年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共提出书面建议120余件。2004年上半年,云溪库区发生重大洪灾后,…  相似文献   

18.
避免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绩工程",基层领导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政绩观;其次,要恢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话语权",不要让农民"集体失语";再次,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最后,要改革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评内容,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指出:现在我们看干部和用干部,还习惯于用传统的标准,而不习惯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即生产力标准。衡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称职不称职,合格不合格,我们往往认为只要不贪不拿,不嫖不赌,群众关系好就是好干部,就没毛病。他认为,没有政绩是干部最大的毛病。所谓政绩,简单地说,就是"为官一任"期间的实绩,它是一个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精神状态的最直接反映。我们认为,政绩应当是有形的、务实的,丁.个没有显著政绩的干部是不合格的干部。然而,现实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没有本事,没有才能,偏要"…  相似文献   

20.
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时深情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领导干部担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理应牢记宗旨、甘为公仆,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自己来自百姓,永远是人民的儿子,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从灵魂深处为群众着想,发自内心地为群众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真正把群众挂在心上,竭尽全力让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