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家畜拜耳205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李荣富(云南省路南县板桥乡畜牧兽医站652201)拜耳205(萘磺苯酰尿,Nangcmol,Suramine,Antrypol)是治疗家畜伊氏锥虫病和马媾疫锥虫病的特效药,具有效果好、毒性低、安全可靠的特点,但对个别...  相似文献   

2.
耕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治耕牛伊氏锥虫病在剑川县沙溪乡流行较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该病每年7月初开始流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至10月基本平息。1982年发病情况:沙坪25头,甸头49头,四联7头,寺登15头,东南7头,共计103头...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量间接血凝诊断法诊断耕牛伊氏锥虫病的试验,于1978年初获成功。经疫区试用,认为是一种特异性好、敏感性强,方法简便、经济、重复性良好的诊断方法。目前已推广使用。 为了控制和消灭耕牛伊氏锥虫病,进一步探明锥虫病病牛血凝抗体消长规律和治疗以后  相似文献   

4.
用生长繁殖抑制试验测定伊氏锥虫AHB、GDB1、GDB2、GDH、GXM、HBM、HNB、JSB1、JSB2、XJCA、YNB和ZJB株的IC50值分别是0.016400、0.066940、0.022500、0.053500、0.007390、0.008436、0.037600、0.016200、0.05906、0.001511和0.012460 μg/mL.为检验生长繁殖抑制试验的准确性,用XJCA、HBM、ZJS和JSB1株腹腔接种小白鼠,用安锥赛5.0 mg/kg剂量治疗,治愈率分别为100%、100%、90%和60%.表明生长繁殖抑制试验结果与小白鼠治疗试验结果呈正相关,同时表明XJCA、GXM和HBM株对安锥赛没有抗药性,而ZJB、JSB1、AHB、GDB2、YNB、HNB、GDH、JSB2和GDB1株对安锥赛己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提示这些虫株分布地区治疗家畜伊氏锥虫病应适当增加安锥赛的剂量.  相似文献   

5.
家畜伊氏锥虫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在湖北省相当严重。1973年宜城等6个县锥虫病大爆发,患病牛、马达8241头,死亡5288头,经济损失约211万元。为控制本病流行,除用药物治疗外,并以免疫方面进行了研究。1975年Fregene等以~(137)CS照射布氏锥虫与冈保锥虫,布氏锥虫照射剂量为4.60±0.12仟拉得,冈保锥虫为2.9仟拉得,10~20天以后以10~4同源虫株攻击,前者保护存活为74.3%,后者为31.7%。但伊氏锥虫免疫效果如何,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锥虫免疫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家畜锥虫病的老疫区。由于各地锥虫病畜表现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不尽一致,故在病原学上各地持有不同看法;对水牛锥虫形态的观察,各地反映也有差异。但我省尚未进行过水牛锥虫的系统形态观察比较,认识上无法统一。基于上述原因,在1982年秋末以来一些地区爆发流行水牛锥虫病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几个具有代表性地区水牛锥虫的形态学观察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家畜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983年,河北省灵寿县确诊存在附红细胞体病。1986~1998年,笔者先后对该病的地理分布、易感家畜发病季节及媒介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分布于灵寿县周边的5个县及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感染动物包括牛、羊、猪、鸡等。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范围及对象 先后调查了河北省灵寿县、平山县、行唐县、鹿泉市、阜平县、沽源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太仆寺旗、正镶白旗,调查对象包括牛、羊、猪等家畜。1.2 病原检查 从可疑动物耳缘静脉采血,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斑点酶标株联快诊膜盒的研究与应用张雪娟,王一成,杨继宗,黄熙照(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州310021)血吸虫和肝片吸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锥虫和肝片吸虫能同时感染家畜引起动物极度消瘦而死亡。在血吸虫病、锥虫病和肝片吸虫病流行地区,为...  相似文献   

9.
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基因的调控李国清(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锥虫病是由各种病原性锥虫侵袭人和家畜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原虫病,也是医学界和兽医界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锥虫病的免疫逃避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在锥虫变异表面糖...  相似文献   

10.
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疫苗对家兔的免疫反应杨发青孙恩贵王祥生刘俊华(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伊氏锥虫病在我国华中、华南、西北17个省(区)的牛、马、骆驼等家畜中都有发生,对畜牧业危害严重。伊氏锥虫病免疫预防的研究,迄今尚无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Trypamidium是法国罗纳梅里厄研究所生产的一种抗锥虫药物,据资料报道:在苏联(1974~1975年),用于对苏拉明已产生抗药性的骆驼和羊的锥虫病非常有效;在委内瑞拉(1976~1978年),用0.5~1.0mg/kg体重对牛的伊氏锥虫有效,保护期为三个星期;1977年在埃塞俄比亚,1979年在埃及,1984至1985年在肯尼亚,对非洲羊、骆驼伊氏锥虫有效,用量0.75mg/kg体重,保护期60~90天;1980~1981年在越南对牛的伊氏锥虫病也非常有效,保护期较长,用量为1.0mg/kg。为考核Trypamidium对我国耕牛伊氏锥虫疗效,而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苏尼特左旗地区家畜中流行一种以麻痹型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有扩大蔓延趋势。为控制本病流行,自1985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原学等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先后从牛、绵羊、猪的脑组织及脑脊液中分离出6株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伊氏锥虫病流行 极广,达二十多个省区,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长期以来,伊氏锥虫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为数甚少的几种药物,导致抗药虫株的产生,从而给该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困难(沈杰等,1991;方元等,1992),急待高效新药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成功地合成、筛选了一种抗锥虫新药——雄46(T46)。确定伊氏锥虫对其的药敏性,为锥46的临床应用奠定合理的用药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本试验通过体内(小鼠治疗)和体外(人工培养)的方法检测了伊氏锥虫布氏锥虫和马媾疫锥虫对锥46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间接血凝诊断耕牛伊氏锥虫病是目前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在大规模普查时,面广量大,如何提高检验速度,在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实为急待解决的问题。1982年秋及1983年春我们用血纸法对市郊三个公社700余头耕牛作了伊氏锥虫病普查,情况简述如下: 血纸制法 将普通滤纸裁成长12厘米、宽2.5厘米的纸条,用三棱针刺破牛耳静脉采血,将纸条一端浸润血液约3厘米,另一端在浸血前写明畜主姓名和牛的特征,以便查对。待血纸晾干后装入纸袋中备检。一个纸袋中可装一百多个样品。  相似文献   

15.
家畜氟乙酰胺中毒的调查和防治黄铁栋涂小扬(江西省新建县畜牧兽医站330100)尹政陈鑫生李昌明(南昌市畜牧兽医站)近几年来,新建县部分乡村的牛、猪多次发生急性死亡,其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了找出发病原因,我们对该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  相似文献   

16.
弓形虫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在温带更为多见。我国自从1955年在福建的家兔、猫、猪等动物体内首次发现弓形虫体以来,许多地区陆续报道了家畜弓形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明确了历史上“猪无名高热”的病因。近几年我省许多乡村和牧场也常有散发或流行该病。为查清该病在浙江省猪群中流行现状,特于1988年进行了本调查。  相似文献   

17.
由于锥虫出现在病畜血液中常无一定,特别是慢性病例或水、黄牛锥虫病更是如此。因此,单从临床诊断和涂片显微镜检查,往往得不到确诊而漏治造成死亡,或为保虫宿主,为传播疫源。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是锥虫病的老疫区。据资料记载,家畜锥虫病早在1882年即由国外传入省内,且感染严重,损失极大。建国以来,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大减少。然而病原和传播条件仍然存在,各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陇东南地区的礼县、北道、秦城等县(区)的马类家畜中,流行一种以高热、黄疸、贫血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病理剖检,确诊为驽巴贝斯虫病,其传播媒介为森林革蜱。该病每年1~6月发病,具有固定的地区性,不受品种、性别、年龄的限制,营养状况对发病率也无明显影响。经用贝尼尔以3.5mg/kg体重剂量深部肌肉注射,结合对症治疗,治愈率达89.7%。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伊氏锥虫不同虫株免疫抗原差异性试验1)周金林沈杰王云飞周勇志石滨海(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伊氏锥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众多虫株,在进行免疫诊断时,用某株锥虫制成的抗原对其他株锥虫病的特异性不相同。王祥生等(1988)...  相似文献   

20.
骆驼伊氏锥虫在液氮中(-196℃)超低温冷冻保存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伊氏锥虫通过实验动物(豚鼠、大白鼠、小白鼠、狗等)继代保虫,病原性有逐渐表现增强或减弱的趋向(郑策平:家畜锥虫病,上海科技出版社,1965年)。根据我们连续通过小白鼠继代10个月的观察,觉得毒力略有增强。为了避免长期连续传代使虫体毒力发生变异,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根据冷冻保存不会导致遗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这一原理,我们进行了伊氏锥虫液氮内的冷冻保存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