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薇  苏莉  杨志坚 《今日民族》2005,(5):F003-F003
2005年4月28日,“啪!”,一声脆响,随着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梁公卿手中的长鞭一甩,并宣布“‘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进京马帮启程!”,一支由120匹骡马组成的大马帮,驮载着云南的普洱茶,走向北京!这次活动将是震撼全国茶界的一次活动,是云南打造“普洱茶”文化和历史品牌的一次大行动。三百多年前,云南普洱茶经五个多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发酵”,进贡京城,其色味“享誉京华”。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最稀世难得的神奇物产,和最坚韧不拔的马帮精神,成就了普洱茶动人的魅力。三百多年后,云南普洱茶将再次历时五个多月…  相似文献   

2.
魅力茶都:普洱茶文化大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七届中国普洱茶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交易会4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茶城思茅举行。“一节两会”以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为主题,以弘扬普洱茶文化和振兴普洱茶产业为宗旨。连日来,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各项活动使思茅沸腾,让来宾和思茅各族群众不断感受茶都独有的风采,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一节两会”27日夜拉开帷幕,大型迎宾晚会《天下普洱》展示了茶乡人的热情,接着是隆重、盛大、古朴、气势恢弘的蔡茶祖;“马帮茶道,瑞贡京城”120匹马帮思茅扬鞭穿城而过向首都北京进发;第三届…  相似文献   

3.
曾建华  李瑞芳 《创造》2008,(2):70-71
当普洱茶誉满世界,当思茅更名为普洱,普洱茶就注定要流吞于世。见到普洱市茶办(创新办)主任、普洱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昌能的时候,他对普洱茶的未来,信心满怀。  相似文献   

4.
杨桂红 《今日民族》2001,(11):44-4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云南中甸有了运茶的马帮,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中甸与拉萨间的险山恶水间走出了一条路。据史书上记载,唐朝时西藏人就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宋代,茶马互市已成为藏汉间的一件大事,明清两代茶叶更是内地运往西藏的主要产品。茶马古道有川滇两叉,一是四川雅安产的砖茶(茯茶),以康定为集散中心,马帮从此上路,经甘孜、昌都到拉萨,转运西藏各地;另一是云南版纳、思茅产的砣茶(碗茶),以大理为集散中心,商队由此上路,经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日喀则、阿里等地。但因版纳、思茅的暖湿气候与青藏高原的…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普洱茶”特色支柱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党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思茅,应怎样从实际出发,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使思茅地区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既要从国家的整体产业政策调整的角度出发,又必须结合本地已初步形成的特色支柱产业,突出重点,以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重点扶持的企业为龙头,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思茅“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就存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思茅地区是普洱茶的故乡。自古以来,思茅地区就是普洱茶原产地和集…  相似文献   

6.
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饮茶,这些人群中至少有一半人知道世界名茶普洱茶,普洱茶的家乡就在西双版纳、思茅和临沧。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资源的中心,拥有世界三大茶树王和万亩野生古茶林以及闻名世界的普洱茶,有1300万人靠茶吃饭。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发展云南特色经济的角度看,时代都在召唤云南茶产业的“二次创业”。 云南茶叶品牌铸造和文化提升的龙头在哪里?专家提出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三地州的21个县市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 事实上,申报无论成功与否,对云南茶叶的品牌构筑和借助文化创新的深层产业整合都将产生重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丽芳 《创造》2003,(5):28-29
对世界来说,普洱茶是世界上有相当影响的名茶;对中国来说,它是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茶之一;对云南来说,普洱茶是我省历史上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首屈一指的名牌。还有前些年有关专家对普洱茶累积的无形资产作过评估:认定普洱茶是一个有着300多亿无形资产的品牌。实际的情形是,普洱茶还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资源优势,而没有形成经济优势。基于此,笔者以为,普洱茶发展到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月1日,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正式开业。开业当天景区举行盛大的马帮祈福仪式,重现神秘古老的马帮启程祭祀仪式。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普洱中心城市北部区旅游环线东侧,以茶马古道遗址为基点,历时3年建成六大游客体验区:水映茶马区、缆车观光区、古道溯源区、马帮寻迹区、古树问茶区和野美湿地区。茶马古道历史景观在这里得到了整体的复原和"活化"。  相似文献   

9.
周国升 《创造》2007,(4):8-10
历史将饱蘸浓墨记下这庄严辉煌的一笔."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普洱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257万各族人民满怀激情,共同欢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7,(11):14-21
历史将饱蘸浓墨记下这庄严辉煌的一笔。“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普洱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257万各族人民满怀激情,共同欢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相似文献   

11.
一是关于对茶马古道定义的商榷。个人认为,茶马古道起源于人类早期交往的自然通道,最早的雏形应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亦称“蜀身毒道”)。特指唐代以来,中国滇川藏等广大西南地区,为促进边疆与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南亚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伴随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流通、以茶易马贸易的兴起,以及马帮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六大茶山,不仅生长着千年不老的古茶树,更重要的是在那里尘封着普洱茶厚重的历史和久远的茶文化。走进古茶山,除了想亲身体验普洱茶文化的气息与氛围外,更多的是想亲身去验证一些书面知识与现实之间是否吻合,因为在我所阅读过的相关普洱茶的著述中,总存在着许多疑惑。特别是普洱茶再度兴起的时候,各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关于普洱茶更是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来自祖国各地的茶叶技术工作者前往热带雨林深处的勐海县筹建茶厂。在总结吸收传统普洱茶产制工艺基础上,引入了机械制茶技术和设备。1940年,勐海茶厂(原名佛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从而揭开了中国普洱茶历史的新篇章。六十六年的不懈努力,勐海茶厂已成为当今首屈一指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大益普洱茶也因此成为茶叶行业中的著名品牌。云南七子饼茶和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的巨大成功,无不体现了勐海茶厂对普洱茶行业发展的卓越贡献。今天勐海茶厂已经步入了规模发展时期,拥有占地380亩的普洱茶综合加工厂,遍布各乡镇的茶叶收购组和茶叶初制所,以及重要原料保证的巴达、布朗山两个万亩绿色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大益普洱茶作为普洱茶顶尖产品,其大益七子饼茶(7572、7542、7262、7592、8582、8592、7672、7562等)、勐海沱茶、普洱沱茶、普洱砖茶、女儿贡茶、宫廷普洱等,几十年来一直被业内推崇为经典普洱茶的代表,成为无数茶人竞相收藏的普洱茶珍品。一心只为做好茶,大益茶人专注于现代普洱茶的科学研究与发展,为追求自然健康的更高生活品质,将继续创造更多的云南普洱茶经典。  相似文献   

14.
从云贵高原的最高峰到层层大山旮旯下的边疆阿佤山小村寨,沿途要经过无数个城市,无数条小河流,无数个小村庄。一路走来,不知多少次路过普洱了,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的,并没有真正停下脚步,在普洱待过多长时间。这两年频繁来往于普洱,吃在普洱,住在普洱,行走在普洱,对普洱的印象已很深了。最近的一次,是带着父亲到普洱看病。父亲在老家常年有喝普洱茶的习惯,父亲常问我,这几年的普洱城是不是到处茶庄了?中国茶城,世界茶源是什么样子?父亲还说,他最近一次到普洱来,应该是1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时才听说要在普洱城里建一座高高的孔明像,以此纪念他对普洱茶的贡献。父亲朴实的描述,总是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也让我下决心要陪父亲去普洱走走。  相似文献   

15.
<正>"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一片树叶子,成就了传奇普洱。据布朗族传说,茶祖叭岩冷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千百年来,茶作为国饮不知育养了几多大国茶匠,他们世代传承的手艺,延续着经久不衰的茶脉。光阴荏苒,时序更迭。日前,在普洱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上,人们被四位"大国茶匠"的故事所深深打动。他们以精益求精的专业  相似文献   

16.
春暖花艳好时节,茶城盛事喜相逢.在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的喜庆之际,中共墨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全县36万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我们坚信:在普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将扬名天下,普洱将以更加雄劲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它独特、神秘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与发展魅力,普洱的明天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丁绍祥  葛学礼 《中国减灾》1994,4(1):29-33,45
云南普洱6.3级地震工程灾害剖析与建议丁绍祥,贾抒(建设部抗震办公室)葛学礼,李玉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我们于1993年3月8日至15日对这次地震受灾较重的普洱、思茅和墨江三个县的各类建筑、生命线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包括43.个单位,200多个...  相似文献   

18.
欧阳林夕 《创造》2006,(7):56-59
前不久有朋友问,何谓茶?我众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问者自答曰:南方有嘉木。其并没有给出最完整的“答案”。茶界知“南方有嘉木”者,应该必知“天下重普洱”。而这“普洱”既是地,亦是茶,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扬名天下。  相似文献   

19.
《今日民族》2008,(1):I0002-I0002
本活动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为主题,始终贯穿着弘扬普洱茶文化,振兴普洱茶产业这一主线。其间开展的文化和商贸活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了普洱茶及其文化、贸易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20.
朴文 《创造》2015,(6):70-71
<正>经过3年"泡制",云南白药构建了其在茶产业领域的独特味道。5年前,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做优做强云茶产业的号召,云南白药正式进军茶产业。两年后,云南白药"红瑞徕"牌系列凤庆滇红茶上市。经过3年"泡制",今天,在云南白药的茶壶里,从世界红茶典范品牌"红瑞徕",到新派普洱茶品牌"醉春秋",从特色月光白茶品牌"当年的月光",再到格调花茶品牌"花恋红尘",云南白药将高端产品覆盖到了云南红茶、普洱茶、白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