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 1998年以来 ,印巴关系经历多次曲折、反复 ,到 2 0 0 3年 ,春天有逐渐转暖的趋势。进入 2 0 0 4年 ,印巴双方的一系列安排使得人们对两国的关系充满期望。印巴双方此次的接近 ,既有国内经济、政治的需要 ,大国的介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印度来说 ,更有其大国战略、外交调整等因素的作用。对两国关系发展前景的分析有助于拨开表象、认清现实。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国合作及其发展前景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9·11”以来美国有关大国关系的观念及其对大国政策的调整为切入点 ,分析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认为美国经过“9·11”重创 ,对大国加强反恐合作及共同应对各种世界性难题有了不少新认识 ,并采取了若干行动。大国开展反恐合作有助于改善大国关系氛围。但美国在大国合作领域说的不如做的多 ,单边主义本能不时抬头 ,不利于大国反恐合作向“后反恐时代”延伸。文章还认为大国合作虽然会有曲折 ,合作不排除竞争 ,但大国加强合作、摒弃争雄已成为2 1世纪的国际潮流 ,中国应积极推动大国合作 ,借以改善自身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东北亚战略格局与朝鲜半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半岛问题已经被纳入了一种国际政治“合力”之中。围绕朝鲜半岛的东北亚战略格局可划分为彼此交叉、相互影响的三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力量能否在克服各种障碍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能否在实际的运作与整合过程中达到效用的最佳值,是能否真正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关键。半岛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于半岛南北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相关大国的积极推动与促进,并且依赖于大国之间关系在该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为何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与内涵是什么?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改组、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演进、国际关系各领域发生深层次变化的今天,应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与传统大国关系有  相似文献   

5.
2002年国际形势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2年国际形势继续趋向缓和 ,反恐成为国际合作的凝聚点 ,大国关系出现深层次调整 ,中美俄形成协调互动的新关系 ,而另一方面 ,反恐“同向不同步” ,地区形势错综复杂 ,不可预测的因素明显增多。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和大格局为中国带来了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6.
小泉执政后向“政治大国”全面推进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 0世纪80年代日本大国主义意识抬头以来,“政治大国”已成为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历代内阁所追求。2 0 0 1年4月2 6日,高喊“无禁区改革”的日本新生代政治家代表小泉纯一郎当选首相后,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大大加快。2 0 0 3年11月结束的4 3届众议院选举中,执政三党①获得多数席位,确保继续执政地位。这预示着日本将继续在国内、地区、全球三个层次上追求政治大国化。一、摆脱特殊国家所受的束缚状态日本走政治大国道路的第一步必是先力图摆脱战败国的特殊性。作为战后受教育和成长起来的政治家,与其前辈相比,小泉在推进日本政…  相似文献   

7.
在半个多世纪中 ,克什米尔问题始终困扰着印巴关系 ,是印巴军事冲突不断的症结 ,也是南亚地区动荡的重要因素。近期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 ,印巴双方都积极主动提出了一系列和解建议 ,就此印巴关系开始趋于缓和。 2 0 0 3年 11月印巴双方签定了克什米尔停火协议 ,双方改善关系成为了现实。尔后印巴双方又进一步表示愿就包括克什米尔问题在内的南亚和平进程进行谈判。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 ,克什米尔问题能否得到最终妥善解决 ,印巴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冲突能否就此而结束 ,印巴关系的缓和能否继续下去 ,仍难得出乐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中共十八大成功召开,这为中美关系开新局、走新路提供了机遇.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关键在于要有个良好的开端、平稳过渡、排除干扰、共同塑造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共享"太平洋世纪".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重点不是分析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具体关系,例如双边或三边关系,而是把大国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现象.试图从宏观上对它与中亚的关系、以及它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中亚地区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大国存在,大国对中亚的兴趣是什么,大国关系对中亚地区有什么影响,中亚地区又对大国关系产生什么作用,新的"大游戏"是否可能等等,这是本文的兴趣所在,也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历史的经纬看,中国必须走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既取决于中国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也取决于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承认与接受程度,而这一对关系是可以相互建构的。中国和平崛起战略包括与邻国建立起牢固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大国建立起稳定共处关系。中国和平崛起将对世界提供新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启动的东北振兴战略,不仅对“东北现象”的解决是一次重大转机,而且也被朝鲜、韩国视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天赐良机。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毗邻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中国对朝、对韩经贸关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借助东北振兴战略启动之东风,与朝鲜的“强盛大国”建设、韩国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中、朝、韩三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2.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become the main focus of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Gulf region. Despite the risks derived from regional turbulence and political rivalry among major powers, there remains room for a turnaround in the situation. China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o enhance pragmatic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3.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s built on the principles of sovereign equality,national interests,great powers and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among others.International rivalry and cooperation have existed side by side over the past few centuries,while the foundations of an intemational order have solidified.We are now seeing a tran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that requires new innovative ways of thinking.China is seen as the key driver of these changes because of its unique status,pattern of growth and future potential.China should embrace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and take on its obligations to contribute to the birth of a new modern international order.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倍受世人瞩目,对印度的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主要议题.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学者出版的有关印度问题的专著超过20部,发表的文章近千篇,更有许多青年博士、硕士论文的选题也直接以印度问题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体系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后危机时代,国际体系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传统大国趋向衰落,国际战略力量分化重组,多极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力量对比发生此消彼长的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全球和地区地缘对抗色彩淡化;国际秩序酝酿结构性调整,中国面临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复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新丝路"的外交活动,但中国更需要将"丝路外交"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原因在于"丝路外交"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突破当前的贸易和能源困境,而且也可以极大地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实质性地改善中国的安全处境。中国在"新丝路外交"中应该注意防范非传统安全威胁,利用好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国际协调机制,并避免恶性的大国竞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侧翼。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在中国的地缘安全战略中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趋向多极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大国相互竞争的局面,处于较弱地位的朝韩两国也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了周边大国的战略轨道,半岛形势空前复杂化。而两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更使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跌宕起伏,波折不断。面对错综复杂的半岛形势,中国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战略目标出发,确立了以"对话和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安全战略,并积极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year 2009 presented numerous signs that the world is polarizing in terms of power balances, strategic readjustments by the world powers,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world powers. Meanwhile, despite intense competition, new advances may be perceived in the peaceful and incremental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terms of mechanisms, concepts and the realignment of for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order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a systematic evolution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power vacuums and disorder. Together with the growing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will further complicate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As an emerging center for this great transformation, Asia serves as a symbol of turbulence, realignment and uncertainty in the area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security.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taking place across all sectors, at all levels, and with growing intensity, all amid great risks.  相似文献   

19.
盛欣  赵世兴 《亚非纵横》2012,(1):16-21,59,61
2011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军事形势也在紧紧围绕国际形势而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原有的热点高温难降,新的热点不断涌现;主要国家相继调整充实军事战略,以适应安全环境变化;各国高度重视军力建设,积极主动推进军事转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存,“新疆域”争夺激烈;国际军控与核裁军缓慢前行,防核扩散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20.
中日关系经济上的合作依存度与政治上的纷争摩擦常态化这一结构性的矛盾日趋显现.从更深层次上探究中日政治经济所处的这种分裂状态根源,从本质上讲背后蕴涵着东北亚大国关系中的域外因素:即美国的第三方因素,其对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发挥着特殊作用.东北亚大国在地区的竞争摩擦时常较为突出,但中美日在东亚地区还是蕴涵着许多重大的共同利益.东北亚传统的"管制型"安全模式需向大国共同"治理型"模式转变趋向,意味着大国区域安全治理的权利、利益、责任的平等与分享,地区安全治理是在大国协作框架下的共同治理,应注重大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