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深圳市667名流动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一般压力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究父母虐待对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以及越轨信念、学业投入、家庭经济贫困、不良朋辈交往和社区风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虐待对越轨行为有显著的正影响,越轨信念、不良朋辈交往和社区风险对虐待和越轨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高越轨信念、与不良朋辈交往、生活在低风险社区的被虐待流动青少年具有更高的越轨风险。本研究对于预防和干预流动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增多,流浪儿童问题渐趋突出。本文列举了种种来自不良成年人对流浪儿童的越轨行为和流浪儿童自身的越轨行为,分析了流浪儿童问题与社会越轨行为的关系,提出了保护儿童权利,防止儿童流浪,以减少社会越轨行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三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我刊刊发文章共计8篇,是2012年被转载量的两倍,达我刊每期平均被转载1.33篇的高转载率,创历史新高。2013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我刊8篇文章分别是:周尚君的《儿童人权的中国语境》(2013年第2期);陈曦、钟华的《压力、负面情绪与中国流动儿童的越轨行为》(2013年第3期);熊谋林、江立华、陈树娇的《生命周期研究:性别、年龄与犯罪》(2013年第6期);刘建利的《日本少年司法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张筱薇的《亚洲的性奴役——贩运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4.
最近召开的北京“妇女发展,儿童成长”论坛上,一项来自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关于当代中国未成年人面临压力与发生越轨行为的关系的研究,吸引了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目光。从2001年开始,中国政法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合作开展《未成年人压力与越轨行为相关性问卷调查及比较研究》项目,并计划在内地、香港,在中学进行问卷调查,这是  相似文献   

5.
研究隐蔽青年的负面情绪及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隐蔽年期增加,负面情绪会减少;隐蔽程度增加,负面情绪会变得更高。同时,负面情绪与偏差行为和隐蔽程度呈正相关,但与隐蔽年期呈负相关。此外,负面情绪某程度上能在隐蔽行为及偏差行为之间引起中介效果,这意味着隐蔽本身不会导致偏差行为的发生,但是隐蔽期间接收较少的社会支持而产生负面情绪,则可能会导致青年参与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调查研究发现孩子行为越轨源于压力过大最近召开的北京“妇女发展,儿童成长”论坛上,一项来自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关于当代中国未成年人面临压力与发生越轨行为的关系的研究,吸引了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目光。从2001年开始,中国政法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合作开展《未成年人压力与越轨行为相关性问卷调查及比较研究》项目,并计划在内地、香港,在中学进行问卷调查,这是在这一领域内进行实证研究的首次国际合作。整个调查问卷共有360个题目,涵盖了未成年人可能面对压力的各个方面,内容的丰富在青少年调查中极为少见。日前…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存在密切相关性,控制理论认为犯罪是低控制能力和相宜机会结合的产物,当行为人与社会的联系断裂或者被削弱时,便可能产生犯罪。青少年心智能力发展不成熟,网络游戏中为迎合青少年心理而加入的暴力等负面元素和游戏的高仿真性进一步削弱了青少年玩家的自我控制能力;过多投入网络游戏导致青少年玩家与传统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弱化甚至断裂,进而更容易在网络游戏不健康的亚文化环境下实施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8.
星二代心理表现出矛盾性,渡过自我同一性危机难度大的特点。星二代越轨行为产生的机制是:自我同一性危机是的前提,不良个性是内在根源,情绪冲动是的导火索,不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助推器。星二代青年越轨行为的原因有:星二代标签的消极社会心理效应;明星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星二代越轨行为预防对策有:弱化标签效应、营造正常生长氛围,构建和谐家庭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星二代应注重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论及网络越轨行为时,学界研究大多习惯将网络越轨行为与青少年群体紧紧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联系,缺乏必要的实证数据的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越轨身份和网络越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制造”和“生产”出来的,具有意义建构的意味。青少年越轨身份的被制造,来自于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必定存在网络越轨行为的论断和对青少年年龄区间界定的含混;而网络越轨行为的“被生产”,则源自于通过对网络环境容易产生越轨行为的判断而进行的标定。正确和客观地认识网络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需要将日常生活理论作为理论支点,采用统计概括和田野调查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越轨中的青少年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越轨行为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把握。同时也不能忽略越轨含义的中性色彩,区别对待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0.
流浪儿童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学界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其外部行为表现和负面现象,缺少对流浪儿童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及积极引导。流浪儿童往往会因为自身原因及社会家庭因素而出走,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是导致流浪儿童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而从关注流浪儿童心理健康、增强流浪儿童心理弹性的角度出发,能够帮助流浪儿童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中减少偏差行为、产生克服逆境的自我力量。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从越轨行为的产生到步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其中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生理与心理的转变,也包括其所接触的周围社会环境的变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量的案发事实表明,身处亚文化群中的青少年是非常危险的,而当前我国的青少年亚文化群又确实开始显现泛滥之势,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何认识与控制青少年亚文化群,如何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越轨行为,进而大幅度降低犯罪率,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流动中的农村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值得重视。目前青少年犯罪研究不注意区分农村青少年和城市青少年两个不同特征群体的犯罪特点,不重视一般性社会因素的地方性实践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多着重于一般性描述和分析而缺乏具体经验研究。本文划分了两种社会流动,并以地域内社会流动中的农村青少年犯罪为例,分析了该种社会流动中一般社会因素的地方性实践特征与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指出这种社会流动中的“断裂”环节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强调了从实际断裂环节出发加强社会建设以预防该种流动中的农村青少年犯罪和促进其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絮语     
本期论文是我主持本专栏以来最切题的话题,讲的是未成年人为何容易越轨和如何防范越轨行为。中国犯罪学于80年代初的重新发轫,始于政府对青少年问题的关注。本刊也是应运而起的早产儿之一。说本刊是早产儿是因为刊物名称使用的概念太笼统,涵盖范围太大,和中国历来对"名"的较真有些不符。在汉语中,青年、少年、儿童是不同的概念。和国际接轨,未成年人是一个较新的、与法律联系较密切的概念。在做研究时,不可混淆这些概念。子日,名不正而言不顺。我们做研究的人常常对名词的使用,不如政府来的精确。在读陈曦和钟华这篇论文时,我才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严重误读。几年前,鞠青告诉我,国家有研究“流动儿童”的项目。我想当然以为是“流浪儿童”,没有意识到国家已经为我们农民兄弟的后代又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类别。当时只觉得流浪儿童有,但人数不多,不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直到读到这篇文章,我才发现自己可笑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陈萍 《台湾研究》2007,(4):37-41
人口老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特征。本世纪之初,台湾社会老年潮取代婴儿潮的速度出乎当局的意料之外。因为低生育率、少子化与老龄化致使人口结构严重失衡,必然对内部需求、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以及地区的稳定等都产生负面的影响。本研究以现代经济学与人口学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台湾低出生率和人口快速老化的转变对经济社会的交互影响,以及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行为与自我意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8000名未成年人,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者)组的自我意识各因子和总得分都低于城市常模,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组的行为、合群、幸福因子及总得分低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躯体外貌和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的行为、智力、焦虑和幸福因子及总分得分低于本地居民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自我意识状况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水平,越轨行为问题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越轨行为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外来青少年这个特殊的、有研究价值的群体的越轨行为的特点和类型,更运用失范理论较为深入的探讨外来青少年越轨的原因和越轨发展形成的过程,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新生代民工阿星的故事来深入剖析外来青少年越轨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原因及路径。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几点控制外来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的建议,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与儿童福利元年。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制度框架设计与福利服务体系建设首次成为独立性、国家性和战略性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政策议程的战略重点。本文采取文献回顾、政策研究、参与观察和社会福利基础理论研究等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研究的历史进程,概括不同时期特征,并且据此提出研究者心目中理想的理论分析框架,指明儿童福利制度研究范围内容与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研究历史回顾发现,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缓慢的主要根源是儿童福利理论政策研究严重滞后,儿童福利等理念尚未成为“社会共识”。最后,笔者提出如何深化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尤其是儿童福利理论政策研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佩里学前研究项目将个体生命历程理解为由教育程度、经济收入、预防犯罪、家庭关系、健康等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这些生命事件嵌入社会制度中并受到历史变化的制约。护士一家庭伙伴关系项目和积极抚养项目证明了家庭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父母的经济收入、培养方式、行为习惯等对孩子成长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学校霸凌现象发生的原因,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是社会结构紧张、道德规范缺乏的结果;标签理论认为霸凌者污名化强化了他们的越轨行为;社会控制理论认为是对霸凌者控制不足。  相似文献   

19.
论少年司法的特殊理念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少年司法理念就是对少年司法应当是什么的理性认识,是少年司法的理论基石。少年司法理念与对儿童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思潮对少年司法理念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国家监护权理论和儿童特别保护观念才是少年司法独特的思想基础。这样,通过凸现尊严和自由,加强对少年的特别保护,强调少年福祉,注重实质平等,促进全面发展,从而完成个人和社会对少年司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1)
正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路口闯红灯的表现可以是"普遍性"的。事实呈现的不一样,与一个社会对越轨行为的惩罚严厉程度、可兑现性以及道德舆论环境对越轨行为的差评程度紧密相关。一般认为,人们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是透视一个社会的文明素质的最直观的入口。2012年曾经引爆舆论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就是在这种认识之下的一种媒体演绎。2015年8月26日、27日,《南风窗》记者选取了南方某市C路口作为标本,定点观察公共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